家和爱。
1、家庭类型:原生、核心、主干、联合、单亲、重组、丁克等。
2、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夫妻关系。
3、家庭教育的原则:爱和自由(核心理念)
4、爱的本质是理解和接纳(生命的本质是选择)
5、爱的类型:包办型、放纵型、民主型。
夫妻间的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1、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张默—张国立奥巴马—奥巴马母亲。
在此环境下孩子的性格特点:自恋、自责。
2、离婚父母的正确做法:
1)平静的告知孩子婚姻的真相。
2)双方都要爱孩子、多沟通。
3)永远不要指责对方。
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爸爸爱妈妈。
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子的组合——人格的基础。
尊重自己的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对孩子该不该教? 教与不教?
自己探索,让他们犯错误,给机会受伤,体验失败。
给孩子肯定,给予赞同,不直接说“no”,给孩子选择。
自信、自尊、自强,选择一个选择是在为自己做事。
亨利故事:(打碎杯子)
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
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
前道德(1.5-7岁)——他律(5-10岁)——自律(9-11岁后)
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法”(海因茨故事)
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享乐)、 避免惩罚获得奖赏。
习俗水平 (威权)、 道德定向遵从权威。
后习俗水平(良心完人)社会契约良心原则。
第一水平: 9岁生存生物性。
第二水平: 9-16岁发展社会性。
第三水平: 16岁超越精神性。
作用:评估、发展道德。
皮亚杰: 感知运算 ——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弗洛伊德:
艾克里森: 安全感(0-1岁)、 自主(1-3岁)、 主动(3-6岁)、 勤奋对自卑(6-12岁)、身份危机、同一性(12岁后)
爱情和婚姻。
不要对自己孩子抱有完美的期望,“人无完人”
不要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
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
人与人之间因为互相不了解,而彼此吸引;因为互相了解而彼此抱怨。男神和女神都是我们内心的期望被无限放大后的形象。(林徽因不愿成为徐志摩的女神)
包容优缺点,包容一切,爱得以走下去。
爱的基本、核心倾向是奉献。
是否发自内心的愿意帮助他所期望的任何事情。
坦然接受、坦然的回报对方。
爱情是在胜利唤醒(如心跳、脸红等)和认知作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女生要学会打扮。干净、精致、优雅、
即使你外貌不美,也要把自己打扮的美。
异性的吸引:美貌的作用;相似率(兴趣爱好、价值观等) 互补率(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性格等),社会和交换(利益价值等)
爱的语言:社会交换(赠送小礼物)、为他(她)做些事情、陪伴等。
幸福婚姻的评价:
1、精神生活的默契。
2、社会生活的融合。
3、性关系的和谐。
信仰:希望、生活和敬畏有意义的人生。
幸福的人是长寿的。工作状态很佳、幸福的人更聪明。
幸福的五因素:
1、积极情绪。
2、投入(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
3、有意义。
4、人际关系。
结婚比不结婚的人幸福。人类需要触摸,这是先天本能的需要。常拥抱。)
5、成就。0—3岁。
主旋律是:关心和爱。
胎教:最好的胎教是爸爸爱妈妈。
快乐的情绪、安静的生活。
**胎教最好的是妈妈的心跳。
0—1.5岁婴儿期: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建立其安全感。
哭是他们情感的表达,父母都得无条件尊重、察明他们为什么哭,并给予满足。
不哭才抱(是错的)
要多多抱抱孩子。
1.5—3岁。
自主与害羞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父母要把握“度”的问题。与父母的第一个反抗期出现,父母要常说 yes
1、孩子的自我意识。
2、专注(小孩在玩玩具时候,不要叫他吃饭。 玩具要求:一次买一个,不宜过多,最好是原生态)
3、语言(口语表达关键期是0—3岁,书面表达关键期是4—5岁)
4、身体发育。
气场、自信、内心力念,源于家长的yes
不要对孩子的行为有过多道德过错的评判。
不要轻易对个人的品行作判断。
表扬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艺术。
表扬要真诚,有理有据。
批评时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切记责怪,要摆事实。
情感的沟通代替语言的沟通,触及双方的心灵。
教育心理学 课堂笔记
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型 名词解释 5 3 填空 20 0.5 单选 10 1 多选 8 2 判断并说明理由 10 3 解答应用 2 7 论述 10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2 个体心理现象分为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心理动力 个体倾向性 心理特征。3 心理过程包括 认知过程 情绪过程和意...
教育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 学校教育特点 1.制度化 2.系统化 3.多元化 4.强制性。二 教育的五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媒介。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回顾与展望。一 古代哲学中的研究取向。一 西方古代。1.17世纪官能心理学形式训练说。2.裴斯泰洛奇 瑞士 人性 兽性 社会性 道德性。爱的教育 头 知...
3家庭教育心理学
科目 家庭教育心理学 考试题目 通过自己的成长,分析一下父母的类型以及自己的依恋方式,并思考其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有事实,有理论依据,童年时期,因为父母在工作,所以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和外公的照料下成长,直至15岁升入高中之后才开始与父母加深了解交流。所以对我的成长来说,除了父母,外公外婆对我的成长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