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教育心理学 总结

发布 2022-10-19 01:50:28 阅读 4680

第一节心理学概念。

一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2)解释(3)**(4)控制(5)提升。

三心理学的内容:(1)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基础(2)感觉、知觉与意识(3)学习、记忆与思维(4)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5)动机与情绪(6)个别差异(7)社会心理、(8)心理异常与心理**。

四心理学的发展:(1)西方心理学的发展(2)中国心理学的发展(3)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综合化趋势、实用化趋势、全球化趋势、本土化趋势。

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它的对象是大学生;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与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探索、构件本学科的理论任务;(2)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第三节高等心理学的方法与意义。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方法:必须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为指导思想,遵循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与测验法。

二高等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2)学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3)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4)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第一节教师心理概述。

一教师角色的含义: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二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教师是集许多角色于一身的特殊职业,其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学风格、人格特征、举止言行以及教学期望等方面。

第二节教师专业素质。

一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应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二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三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的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第三节教师成长与发展。

一教师的成长历程(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二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1)课时计划的差异(2)课堂过程的差异(3)课后评价的差异。

三专家教师的特征:(1)有效运用组织化的专门知识(2)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3)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

第四节教师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1)教师心理健康有助于身体健康(2)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3)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

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及表现。

1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1)与社会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心理健康水平较低;(2)教师心理健康和社会其他职业的从业者一样,没有差异。

2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人格异常问题:强迫、偏执、暴躁/人际适应不良问题/职业心理枯竭问题:

生理枯竭、情绪衰竭、价值枯竭、非人性化冷漠、行为症状/身心健康问题:焦虑、抑郁、神经衰弱。

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等。

4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p63)(1)优化社会环境(2)完善学校管理(3)注重自我维护。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

一、 学习的含义: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性、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二、 学习的特征:计划性、间接性、高效性。

三、 学习的分类:(1)根据学习目标分类: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根据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3)根据学习方式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4)根据传授经验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

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 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1)联结主义的学习观:桑代克;(2)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学习观:巴甫洛夫;(3)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西学习观:斯金纳。

二、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韦特海莫、考夫卡、苛勒(2)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马斯洛、罗杰斯。

四、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斯皮罗、维特罗克。

第三节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 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 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 动机的含义: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 学习动机的功能与结构。

1、 学习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即唤起和引发学生学习行为。

(2)指向功能,指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导向某一特定目标。(3)强化功能。强化是指人们的活动动机受起行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影响。

2、 学习动机的结构: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

三、 学习动机的种类:(1)主导学习动机与非主导学习动机(2)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3)直接性学习动机与间接性学习动机(4)近景的学习动机和远景的学习动机。

四、 学习动机的特点(1)多元性(2)复杂性(3)间接性(4)社会性(5)职业性。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一、 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 强化学习理论(1)联结学习理论:华生、斯金纳(2)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三、 认知学习理论(1)归因理论(2)自我效能理论(3)自我价值理论。

四、 成就动机理论(1)默里理论(2)麦克里兰理论(3)阿特金森理论(4)奥苏伯尔理论。

第二节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5)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功感(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7)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式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1) 普遍迁移与特殊迁移(2)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3) 侧向迁移与纵向迁移(4) 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5) 两类知识迁移。

三、学习迁移的过程:(1) 编码(2) 组织(3) 辨别(4) 心向。

第二节学习迁移理论:(1)共同要素说(2)概括说(3)关系转换说(4)同化说(5)产生式说(6)意义建构说(7)经验整合说。

第三节大学生学习迁移的促进。

一、 学习迁移的形成条件: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以及心理定势的作用等。

二、 学习迁移的促进。

一) 根据迁移产生的心理机制促进学习迁移: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信息编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组织/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辨别/帮助学生构建迁移的心向。

二) 根据迁移的形成条件促进学习迁移:科学确定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

大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培养。

第一节问题解决和创造力概述。

一、 问题和问题解决。

问题:就是疑难、疑惑或难题,就是个体所遇到的不能用已有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的疑难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人之操作对这一情景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

二、 创造和创造力。

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创造力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的能力。

第二节如何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掌握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2)进行问题解决策略训练是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3)寓训练于问题解决过程是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第三节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

1)创设促进学生创造的环境;(2)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3)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4)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5)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6)激励学生展示创造行为;(7)珍视学生的创造成果。

第九章大学生的平的及其培养。

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

一、 品德的含义: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二、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节品德发展理论。

一、 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认识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二、 道德价值观辨析论:通过价值观辨析和赋值策略来促进道德教育。

三、 社会学习理论:人类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并非通过操作才学会行为,而是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行为的模式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的。

第三节大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一、 大学生品德的形成:大学生的品德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在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下,以及个体不断成长中形成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成分动态的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

二、 大学生品德的培养与提高。

1. 道德认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1)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2)对大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及时准确予以评价(3)让大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经验。

2. 高尚道德情感的激发(1)知情结合,促进道德情感的发展(2)以美育为载体,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3)真情感化,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升华。

3. 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1)树立榜样,激发意志锻炼的自觉性(2)参与实践活动,锻炼道德意志(3)培养学生抗诱感的能力。

4. 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1)提供练习与实践的榜样,通过强化帮助大学生掌握道德行为方式(2)创造良好道德情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完善。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一、 自我意识的含义:是指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首先,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最后,自我意识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

07年职称 教育心理学复习

题型 名解5 4分 简答4 10分 论述1 20分 案例分析1 20分。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职称考试 一 最近发展区 理论 名解 由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 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 现有发展水平 和经过老师 学生自身努力 可能的发展水平 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

07年教育心理学专升本试题

一 选择。1 被誉为 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的心理学家是 a 乌申斯基 b 维果斯基 c 巴甫洛夫 d 彼得洛夫斯基。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a 桑代克 b 奥苏贝尔 c 班杜拉 d 罗杰斯。3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a 发现说 b 接受说 c 模仿说 d 再现说。4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07年高等教育心理学

2007年江苏省高校 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试卷 a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 c,p4 a.认知学派b.行为主义。c.精神分析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