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知道)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知道)
学生:学生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即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知道)
评价与反思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始终贯穿在整个过程中。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理解)
描述、解释、**和干预。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桑代克。 成熟时期(20世纪60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最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布鲁纳。 廖世承。
练习题。1.202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3.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
4.2023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5.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互动过程 e.管理过程。
6.以下哪些因素属于教学的社会环境因素。
a.空间布置 b.课堂纪律 c.校风 d.社会文化背景 e.师生关系。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概述。1.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特征(理解)
特征。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2.青少年心理些发展的阶段特征(理解)
少年期。 青年初期。
3.学习准备与关键期的概念(识记)
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识记、理解)
1.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2.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三、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识记)
1.人格的含义。
2.人格发展的阶段。
小学:勤奋感对自卑感。
中学: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4.自我意识含义、成分、发展历程。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识记)
1.认知差异。
认知方式:场独立与场依存……
智力差异:智力及智力测量,发展水平差异。
2.性格差异。
性格的含义、性格差异的表现。
练习题。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我控制力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一时期是。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3.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
a 6.7岁~11.12岁 b 8.9岁~12.13岁。
c 11.12岁~14.15岁 d 14.15岁~18岁。
4.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
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
5.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6.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7.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8.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
a感觉和知觉分化 b感觉与动作分化。
c动作与语言分化 d形象与表象分化。
10.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11.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a比奈—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奈量表 c瑞文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
12.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世界观。
13.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是处于。
a 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初期 d 青年期
14.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沉思型 b冲动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5.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包括:
a自我认知 b自我体验 c自我反思 d自我监控。
16.一个人能做到热爱集体,这反映了其方面的性格特征。
a对现实的态度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感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问答题: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理解)
学习的概念。
广义的学习。
人类学习。
学生的学习。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识记)
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
各类学习理论的总体要求:知道理论分类。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识记)
1.效果律 2.练习律 3.准备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是终生不忘的。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
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
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理解)
获得与消退。
刺激泛化与分化。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理解)
与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论的区别(应答与操作。s-r、r-s。斯金纳的理论对人类学习的解释力更强)
2.基本规律(理解)
强化(正强化、负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惩罚。 消退
3.对教学的启示(40页)(理解)
4.程序教学法(知道)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了解)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识记)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二、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了解)
1.学习观。
2.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识记、理解)
1.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先行组织者技术。
练习题:1.“先行组织者”实质上是指。
a教师 b研究者 c引导性材料 d已有的认知结构。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苛勒。
3.通过撤消厌恶刺激(惩罚)而使行为发生概率提高的方法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撤除。
4.消退实质上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无强化 d替代强化。
5.苛勒认为学习的实现是通过。
a尝试错误 b顿误 c同化 d意义建构。
6.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机械的接受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机械的发现学习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7.尝试—错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苟勒。
8.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是。
a教育目标分类 b掌握学习 c程序教学 d情境教学。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识记)
1.动机的含义与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及内驱力(识记、理解)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此三种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学习期待与诱因(了解)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了解)
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理解)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学习者行为的质量。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知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行为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学习活动中,采用各种外部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理论(知道)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需要层次理论的背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该理论认为每个人均有内在价值,都有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必须重视人的尊严、意愿、情感,重视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力和人的自我实现。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启示: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三、成就动机理论(知道)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面临任务时,这两种倾向通常同时起作用,力求成功倾向占据优势就会使人奋发向上,避免失败倾向占据优势就会使人行动迟疑退缩,两种倾向势均力敌则会造成激烈的心理冲突。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教育心理学总结
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常处于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认知水平,这一水平就是实际发展区域。与之相比较,他认为有些时候,儿童在帮助下可以解决问题,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域。练习律 是指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随学习次数的多寡而有强弱之分 包括使用律和失用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因重复使...
教育心理学总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 一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 学习心理 分别从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 学习与学习理论 学习动机 知识的学习等八个方面来阐述 第二部分为 学科的学与教 从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社会 地理等课程入手,系统地讲解了各学科的学 教方法。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中小学各学科的学习与教学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