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总结

发布 2022-10-19 01:41:28 阅读 7657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人性问题,动物学习心理,教学测量评估,个别差异。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机制,影响学习的因素,教学与课堂管理中的心理问题。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5.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对客观事实具有依存性,心里是人脑对客观事实的的反映,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6.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7.记忆的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8.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

9.情绪分为:心境——是一种持久的,微弱的,具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情;

激情——是一种短暂的,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或重大事件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0.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性: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2.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信任对怀疑(0-1.

5)自主对羞怯(1.5-3)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3-6)勤奋感对自卑感(6-12)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性(12-18)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繁殖对停滞(30-60)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13.狭义学习的概念:狭义学习是指人类特有的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的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14.人本主义学习观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学习的内容应该以对学生有价值或有意义的知识经验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学习的过程。

15.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的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16.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其结果是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或改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通过自己独特的加工活动,建构自己意义的过程。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通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

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18.陈述性知识表征:命题表征,命题网络表征,图式表征。

19.陈述性知识学习分为:命题学习(概括性命题,非概括性命题),概念学习(概念同化,概念形成),符号表征学习。

20.陈述性知识同化的条件:首先,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其次,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内在的逻辑意义,并能够反映人类的认识成果;再次,学习者应具有理解所学材料的动机;另外,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机能够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同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并使这种学习真正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21.知识迁移的制约条件: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作用,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22.创造力即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明的能力。

23.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是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指标。

24.创造的四阶段: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验证期。

25.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内在因素:脑机制,个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26.问题是指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却不明却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手段而需要解决的某种疑难。

27.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表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反映定势,动机和人格。

28.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29.技能的种类:动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它是人们有意思,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智力技能——又称为心智技能或智慧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

30.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型: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语言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语言活动阶段,内部语言活动阶段。

31.智力能力的培养:展开与分解性策略,变式练习策略,反馈策略,条件化策略。

32.动作技能的类型: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连续的动作技能和非连续的动作技能,封闭的动作技能和开放的动作技能。

33.促进动作技能形成的教学策略:准确讲解与示范,合理安排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34.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35.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无律阶段,他。

律阶段,自律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习俗水平(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维护权威和秩序的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36.学生品德问题与不良行为的矫正:1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2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3锻炼抗拒不良诱因的意志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掌握劝导和批评的艺术。

37.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维持该学习活动,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的内在心理倾向。

38.维纳的归因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八个因素:自控水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状态,方法适用与否,任务难以,是否有他人相助,运气。维纳认为,每一个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外部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

39.默里,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提出:成就动机强度=f(动机×期待×诱因)。

40.外部动机的培养:适当使用奖励和惩罚。外部奖励的使用要适当,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置合理的目标。

41.内部动机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积极的反馈,训练学生做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42.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43.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44.教学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45.教学目标设计的价值观念:全面发展的目标观,开放与生成的目标观,个性化的目标观。

46.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学生的初始能力,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

47.教师的认知品质: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分配注意的能力,清晰的记忆力,思维的创造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组织能力。

48.教师的意志品质:目的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49.教师的教学效能: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像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直观判断。

50.教师成长周期:新手型教师阶段,熟手型教师阶段,专家型教师阶段。

51.专家型教师的特征:具有优良的知识结构;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中的问题;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完善的教学监控能力;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

5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内容: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学业发展的教育与辅导,生活适应的教育和辅导。

53.学习问题及其干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倦怠,考试焦虑,成绩波动,旷课和逃学。

网络成瘾的定义:强迫性地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虑情绪行为。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过度使用网络,和心理受到伤害。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教育心理学总结

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常处于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认知水平,这一水平就是实际发展区域。与之相比较,他认为有些时候,儿童在帮助下可以解决问题,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域。练习律 是指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随学习次数的多寡而有强弱之分 包括使用律和失用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因重复使...

教育心理学总结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知道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知道 学生 学生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即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教师。教学内容。教学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知道 评价与反思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始终贯穿在整个过程中。4.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