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总结

发布 2022-10-19 01:35:28 阅读 9618

名词解释。

教学风格: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老师根据各自的特长,所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老师威信:是指老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教学效能感:是指老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分一般效能感(教育的作用)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个人的作用)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这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充实自己的过程。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动力。

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需要即学习内驱力的组成:

认知内驱力(青年),自我提高内驱力(青年),交往内驱力(儿童早期)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两大类,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成长需要(认知,审美,自我实现的需要)。各层次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顺序之分,低一级的需要满足之后,高一级的才会产生,基本需要有限,成长需要无限,基本需要未满足之前,成长需要不会产生。

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提出,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他认为,人们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期望的先行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结果期望以外的另一种期望-效能期望,即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也就是人们对自己行为努力的主观推测。人们在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就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自我效能对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影响个体对学习活动的抉择及其坚持性;2.

影响个体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不仅影响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的运用与表现;4.自我效能还会影响个体在学习时的情绪。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把社会,学校,家庭的需要变成自己内在学习需要的过程;而学习动机的激发则是指学生将自己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

学习迁移:在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即包含先前学习会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所谓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

知识:广义的知识是指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它既包括个体从自身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实践中获得的信息,也包括在获得和使用这些信息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技能和能力。狭义的知识一般仅指存在于语言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公式、原理等。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将儿童和表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技能:是学习者在特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例如,骑车,游泳,写作,阅读等。

动作技能:是指在练习的基础之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跳舞、开车、弹琴。

智力技能:又称认知技能或忙乱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如阅读、心算、解题、作文等方面的技能。智力技能包括感知、记忆、想像和思维,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

在认定特定事物、解决具体课题时,这些心理活动按一定的,合作的,完善的方式自动进行。

学习策略:三种定义:一、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活动或程序,属信息加工部分。

二、学习策略是学习调节和控制技能,认为学习策略属于信息加工模式的调控部分,是指主动的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对上述信息加工过程实行调节与控制的一系列技能。三、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认为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能够促进获得、存储和使用信息的一系列过程和步骤。

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同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学习策略。一般而言,学习方法直接作用于信息加工过程,是用于编码、保持、提取和运用信息的方法;学习的调控则作用于个体,是以维持、调节和控制学习者的内部状态,使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发挥加工信息的作用。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它体现了学习者能力以及个体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即基本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认知加工的策略,能有效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发现新知识内部联系的方法和技术,并促进复杂知识的学习和保持。

元认知:指个体对自我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即监控性的学习策略,主要是学习者对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评价,调节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调节策略和监控策略三种。

问题:是指疑难或难题,即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难题。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三个基本成分:

给定,目标,障碍。

问题表征:指问题解决者将任务范围或作业领域转化为问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分为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

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主要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以及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包含着个体对自身的反映和改造,从而使人类不仅能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也能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

态度三个特征:态度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反应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决定人们是否愿意完成任务,而们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态度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形成的,并非天生。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等,品德是个体现象,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道德和品德是两个即联系又有区别的现象,道德是依靠**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则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道德的发生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发展,而品德的发展则有赖于人体的存亡。实质是一个外化到内化的过程。

心理健康:这是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个体在这种状况下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一个心理上的正常状态,二是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能建设性地有效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简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将教学工作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之上,理论与实践结合,按科学规律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效率。

1. 有助于搞高高校的师资水平。现教师多数未受过专门的教育科学理论学习,也没有高等教育职业技能训练的经历,因此必要。

观念的转变,将形式上的教学教学观念转变为一种带有研究性、启发性的理念。

2.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加深对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学习动机、人格和社会性特点以及个性发展特点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自我意识发展、道德品质形成等;有助于老师培训和自我学习,从而能更主动、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人文学术氛围的营造。

3.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正面临改革,创新,离不开教育心理学的参与。

教师威信的形成:

是各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条件是老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这是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客观条件是指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的外部因素,包括教师的社会地位、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者对老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家长对老师的态度等。

其中主观因素:1. 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以及教育教学艺术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

榜样。2. 仪表,作风,习惯是必要条件。

3. 师生平等交往,一方面学生易生近师亲师的心理效应,另一方面,主动关心,爱护学生,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4.

老师给学生的首次印象。

因此,德、识、才、学兼备。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1.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 影响教师反思和进一步的学习。

3. 影响教师工作时的情绪。

学习的分类:

一.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动作技能),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抽象),规则学习(多个概念的连锁),解决问题学习。

二.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基本的语言技能到高级的专业技能),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动作技能,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物或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三. 我国心理学家的有关学习的分类:冯忠良,知识的学习(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它来自反映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学生可以根据这种认知经验解决知与不知以及知之深浅的问题。),技能的学习(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这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作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而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体育技能的学习。

),行为规范(是用来调节耸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这来自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这种经验的一定的价值观为中介,通过态度形成和改变来培养学生的品德)

试对联结派学习理论与认知派学习理论作以比较分析。

一.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s-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过程,强化在s_r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量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一出现,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包括:巴浦洛夫的狗,经典条件作用论。应答性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在铃声与食物多次匹配之后,中性刺激(铃声)具有了诱发原来仅仅受食物制约的唾液分泌反应的某些力量而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叫条件反应。

斯金纳的老鼠,操作条件理论 r-s,他认为,有机体做出的这种反应,是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于行为的控制作用不可分离的,这种作用能够影响它以后行为的发生。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一种增强这种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基本规律有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正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人类大部分行为是通过榜样而习得的。学习者如果看到别人的行为人受到奖励,就会增强产生这种行为人的倾向;看到别的人行为受到惩罚,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教育心理学总结

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常处于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认知水平,这一水平就是实际发展区域。与之相比较,他认为有些时候,儿童在帮助下可以解决问题,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域。练习律 是指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随学习次数的多寡而有强弱之分 包括使用律和失用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因重复使...

教育心理学总结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知道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知道 学生 学生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即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教师。教学内容。教学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知道 评价与反思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始终贯穿在整个过程中。4.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