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是该科学发展的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2、个体自我意识中,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主张学习的目的是以发现学习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4、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5、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种知识属于。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6、儿童在知道“青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7、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8、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识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9、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10、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
a、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11、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12、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称之为。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13、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4、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5、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生存b、情境c、教材d、学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6、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7、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18、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9、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准备律。
20、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和学习期待。
21、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是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
22、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23、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4、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总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的培养。
25、奥苏伯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种。
26、发展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独创性。
27、常用的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和
28、依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他律道德阶段和阶段。
29、心理评估的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30、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1、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促进学生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33、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4、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为促进迁移而教。
35、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五、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15分。
36、以你所熟悉学科的某部分知识为材料,请你按照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教学中应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理论,设计一堂教学活动。
提示: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是:(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示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要示:(1)教学过程完整,叙述简练、准确;
(2)要求将相关的心理学原理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教学活动名称。
一、 选择题:
1.c 二、填空题:
16.心理发展水平 17.行为规范的学习 18.连续性与阶段性 19.练习律。
20.学习需要 21.自我效能感理论 22.迁移 23.心智
24.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 25.认知的内驱力 26.变通性 27.头脑风暴训练。
28.自律道德 29.评鉴 30.人际关系
三、简答题:
31.66—69页。
32.143—144页。
33.173—178页。
简答题答题要求:条理清晰,如用、等数字标明要点,在每一个要点后用一两句话稍加阐述(可用书上的原话或你自己的话)。
四、论述题:
34.81—82页。
35.94—96页。
论述题答题要求:条理清晰,如用、等数字标明要点,在每一个要点后对要点进行详细地阐述,尽量写多一点,再举一两个教学活动中的例子(当然例子也可以穿插在的阐述当中)。
五.论述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答题要求:这种题型就是要你写一堂课(45分钟)的教案,你要根据你想要教某门学科来写。卷子上有材料时要以材料为基础,没有提供材料时可以自由地发挥。
答题时要根据以下教学设计模板进行答题: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2.重点 3.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
四、教具: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后记(也就是评价与反思):
注意: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一定要写地详细。
以下是几篇供大家参考的教学设计:
一、数学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2.教学重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3.教学难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逆定理的运用。
4.教学关键:对根的判别式定理及其逆定理使用条件的透彻理解。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对教材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和技能:
1,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产生的过程;
2,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
3,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
2,加深师生间的交流,增进师生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教学策略(方法):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为了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按照"实践——认识——实践"的认知规律设计,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和体验获取知识过程的时间,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具体如下:
1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争先恐后,欲解疑团。
2设计练习,创设情境。
动手解题,亲身感知。
3启发引导,发现结论。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4引导学生,理论验证。
阅读理解,自学教材。
5揭示定理内涵。
加深认识理解。
6应用定理,解决问题。
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7归纳小结。
整体把握。8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四、教学过程:
1.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怎么解一元二次方程,对吗那么,现在章老师这儿还有一手绝活,就是:我随便拿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我不用具体地去解它,就能很快知道它的根的大致情况,不信呀!
同学们可以随便地出两个题考考我。
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编题考老师。
说明】这样设计,能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后面发现结论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
2.设置练习,创设情境。
教师】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我的绝活是怎么回事吧那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公式法解,以下三个一元二次方程;你们会很快发现我的奥秘。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投影仪打出)
注: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位上做)
学生】都在积极解答,寻找其中的奥秘。
说明】这样设计,使学生亲身感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变"老师教"为"自己钻",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启发引导,发现结论: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方程的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在把系数代入求根公式之前,每题都是先确定了a,b,c的值,然后求出它的值——,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生】会初步说出的作用是:它能决定方程是否可解。
教师】(1)由此可见:在解
起着重要的作用,显然我们可以根据的值的符号来判断的根的情况,因此,我们把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读作delta,它是希腊字母)"来表示,即△=.我们说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遇到: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一个数学式子的情况,同学们要逐渐适应这一点,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3)通过解这三个方程,同学们可以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
况有哪几种,谁能总结出来
学生】由于前面作了铺垫,所以学生很快可以答出结论。
说明】:这样设计(1)是为了让学生明白: 的值的符号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了根的判别式概念。
(2)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分析与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体验自己发现结论的成功乐趣。
4.引导学生,理论验证:
教师】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果真有三种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39的内容,书上从理论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解释。
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会很认真地去看书,寻找答案。
说明】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养成严格论证问题的习惯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
揭示定理:教师】(1)由此我们就得出了关于。
若△>0 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若△ =0 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若△0 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则△=0
若方程没有实数根, 则△<0
3)定理与逆定理的用途不同。
定理的用途是: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根据△值的符号,用定理来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逆定理的用途是:在已知方程根的情况下,用逆定理来确定△值的符号,进而可求出系数中某些字母的取值范围。
4)注意运用定理和逆定理时,必须把所给的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后方可使用。
说明】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来阐述发现的结论,如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及加深学生对两个定理的认识,为定理及逆定理的正确运用做好铺垫。
重中之重。5.应用定理,解决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个定理的应用。
例1: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用投影仪打出)
分析;要判别方程根的情况,根据定理可知;就是要确定△值的符号,4)补充了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补充此题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地掌握此类题中△值的符号的判断方法, 也为今后解综合性问题打好基础。在练习中作了相应地补充。
分析:我先提出两个问题:
1)是谁决定了方程有无实数根
2)现在要证方程无实数根,只要证明什么就行了
例2是补充的一个用定理证明的题目,它含有字母系数,它的证明实际与例1的第(4)的解法类似,但学生易于出错,往往错用逆定理来证。
注意;例1,例2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结:(1)关于运用根的判别式定理来判断: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一般步骤以及关于△变形的一些经验,从而使学生真正搞清搞透。
6.小结(1)关于运用根的判别式定理来判断: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一般步骤是:
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确定a,b,c的值,计算△;
用配方法等将△变形,使之符号明朗化后,判断△的符号。
根据根的判别式定理,写出结论。
2)注意关于△的变形;一般情况下,△由配方或因式分解后能变形成。
等形式;那么△的符号就明朗了,即可判断其符号。
学生练习;
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7.学以致用。
说明】以上例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知识运用迁移及巩固的机会,同时也为了吸引和调动全班同学参与到积极动脑,各抒己见的活跃气氛中来,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做以上练习时,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位上做;板演后如果发现有错或有其他解法,下面同学可主动上去纠正或写出自己的不同解法,然后教师进行讲评。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假设方程有实根,然后根据根的判别式的逆定理,得出△≥0,再由△≥0解这个不等式,从而求出a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a的正整数解。
注意:本思考题是我补充的一个用逆定理来解决的问题,以巩固逆定理的运用方法,本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教师只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
8.归纳小结。
教师】(1)今天我们是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学习了根的判别式的应用,它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所以必须牢固掌握好它。
2)注意根的判别式定理与逆定理的使用区别:一般当已知△值的符号时,使用定理;当已知方程根的情况时,使用逆定理。判别式的情况。
根的情况。定理与逆定理。
说明】这样设计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它在教材中的地位,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9.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p39的内容;
2,不解方程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注 (第3,4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0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是该科学发展的 a 初创时期 b 发展时期 c 成熟时期 d 完善时期。2 个体自我意识中,社会...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 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10分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 a 最新的内容 b 最形象 生动的内容 c 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d 事例或案例 2.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发现学习 3 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 ...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
以下是根据网上搜索考试大教师站整理的关于山东省2009年5月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考试内容部完整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大家予以指正!一 不定向选择题 1 一个人智商的个体测量分数是90,同年龄组的平均分数是80,同年龄组的标准差是10,这个人的智商是多少?a.100 b.115c.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