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公公简答 1

发布 2022-10-18 21:24:28 阅读 2170

三、简答(每题5分,计30分)

1.简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2)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3)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2.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不同划分;

2.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不同划分。

3. 根据动机的动力**不同划分;

4. 奥苏伯尔的划分(1).认识内驱力(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3).附属内驱力。

3.如何判断学生上课时是否注意听讲。

学生是否注意听课的判断指标? (怎样判断学生在上课时是否认真听讲)(注意的外部表现)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听课时的外部表现判断其是否听讲,包括:(1)适应性动作(2)多余动作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4)还有其它的外部表现:

心跳加快,握紧拳头,张口结舌,面红耳赤,咬紧牙关等。

4.简答记忆的过程。

一) 识记。

1. 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2. 识记的种类。

1) 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目的,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 根据识记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二) 保持与遗忘。

三) 在认与回忆。

1.再认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2.回忆是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重新出现出来。

5.简述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特征。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这一界定明确了学习策略的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第二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必需的。

第三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第四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6.简答各种气质类型的典型行为特征。

1)多血质:活泼好动爱交往,外倾性 2)胆汁质:直率爱冲动,外倾性 3)粘液质:安静稳重,内倾性 4)抑郁质:孤僻善观察,内倾性。

7.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的强度和性质影响着学习的方向、进程和效果。一般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表现在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而且,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就不一样。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存在差异的。

8.学习策略的类型。

1.认知策略 2.元认知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9. 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策略 2.启发式策略 3.长生——检验策略 4.头脑风暴法。

10. 韦克斯勒(d**id wechsler)智力量表的组成。

韦氏智力量表由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构成,可以分别测量个体的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

11.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时期。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人的智力在18—25岁时达到顶峰,25—36岁保持原水平,36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

(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在某一时期,人对外界刺激的变化特别敏感,容易接受特定影响而获得某种能力。)

12. 性格的测量方式。

性格测量是家庭、学校教育和培养的依据,只有通过测量才能了解学生的性格情况。测量性格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观察法、自然实验法、调查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和测验法等。通常总是综合地运用多种方法来测量人的性格。

如测量一个学生的性格,要有计划地观察他在不同场合的各种外部表现,通过对本人、家庭、教师调查谈话,收集各种作业信件及作品材料并进行分析整理,来判断其性格的类型。

13.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的强度和性质影响着学习的方向、进程和效果。一般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学习动机越弱,学习积极性越低,学习效果也就越差。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看到动机和效果不一致的现象。有时动机过强效果还很差。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作业难度的不同而不同。

难易适中的课题,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比较容易或简单的课题,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比较复杂或困难的课题,最佳水平为较低的动机强度。在动机强度低于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不断提高;而动机强度超过最佳水平时,随其强度的增加,学习效率不断降低。可见,高强度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会降低学习效率。

14. 简答中学生知觉活动的规律

1.知觉活动的选择性2.知觉活动的理解性3.知觉活动的整体性4.知觉活动的恒常性。

15. 问题的类型划分。

(1)界定不良问题与界定良好问题(2)归纳结构问题(3)转换问题。

4)重新排列问题(5)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

16. 影响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因素

(一)不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观念。

1)过分求成功2)以同龄人的行为为楷模。

3)禁止学生提问4)权威式教育。

二)教师的素质(三)酝酿(四)社会干扰(五)分析

17. 需要及其内涵

需要是有机体缺少某些重要刺激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

1、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2、 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

3、 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重要源泉。

4、 动物的需要与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18.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

(书74页)

(1.)明确活动的目的与任务; (2.)合理地组织活动; (3.)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 (4.)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9.简答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转移 4.注意的分配。

20.简答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划分。

1)形象记忆(2)语言——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运动记忆。

2.根据信息保持的时间划分。

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

21.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点。

1.新颖性 2.敏感性 3.变通性 4.艰苦性 5.流畅性 6.灵感状态 7.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 8.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

22.简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的特点 2.人的内部状态这两方面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p7223.简述杜威关于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

1.失调:是在心理上出现困惑、挫折感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

2.诊断:确定疑难研究在什么地方,包括太具体的;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

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

3.假设:提出问题的各种假设。

4.验证: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这个假设。

24.简答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1.影响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活动时的坚持性。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影响人们对新行为的习的和己习得行为的表现。

4.影响人们活动时的情绪。

25. 简述强化的程序。

强化程序是指在强化频率和可预见性上的各种模式。

连续式强化:对每一次或每一阶段的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

间隔式强化或称延缓强化:时距式:定时距式:每两次强化之间的时间是固定的。

变时距式:每两次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变化的。

比率式:定比率式: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呈一定比例。

变比率式: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比例是变化的。

26. 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的运动。人在注意时,会有适应性的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当人在注意时,常常表现为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的变化。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头部血管扩张,肢体血管收缩等。

27. 影响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问题情景 。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问题的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2)有关的知识经验 。

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影响着问题解决,某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常常是因为知识经验不足。 (3)定势 。是指心理的一种准备状态。

它给解决当前问题带来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有的有利于问题解决,有的则阻碍问题解决。 (4)功能固着 。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个物品的惯常用途,而看不到在其他方面的用途,尤其是初次看到某物品的用途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5)情绪状态和动机强度 。解决问题时情感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效率。

(6)个性差异。良好的性格特征,如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谦虚勤奋、富于创造性等,都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8. 使用智力测验时应注意两个问题是什么?

第一,智力测验的实施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使用智力测验时,必须选择专业量表进行施测。测验操作也必须严格规范,对智力测验分数的解释,尤其是对测验分数低分者的解释应十分谨慎。

第二,现行的智力测验所依据的是传统智力理论,主要测量言语和数理逻辑智力,但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全部智力。教师在平定学生的智力时不能单靠智力测验,应将智力测验的结果和教师与家长的评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智力表现以及学生在测验时的身心状态和测试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做出客观全面地评价。

29.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什么?

第一,材料的意义影响遗忘进程。第二,材料的性质和数量。第三,学习程度。

第四,材料的序列位置。

30. 列举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提出需要的5个层次如下: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31.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2. 系统性原则3. 教育性原则。

3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成七个层次。

1) 生理需要是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

2) 安全需要是指寻求保护或免于遭到危险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他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收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3)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被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和支持等需要。

4) 尊重的需要,是指被人认可、赞许、关爱等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要。

5) 求知的需要,是指探索、实验、阅读、询问等个体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中所不理解的但希望获得理解的需要。

1心理学简答

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1 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 有利于提到教育教学质量。3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2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 原则 1客观性原则。2 发展性原则。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 教育性原则。3 教育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1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

教育心理学重点简答

重点简答。4 常识错误学习理论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猫的。迷笼实验。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的形成是通过 盲目尝试 逐步减少错误 再尝试 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又被称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规律有三种 效果率 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整理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2 教师。在教学中占据指导地位,处于对学生的指导地位。3 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 教材和课程。4 教学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5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