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述 缩

发布 2022-10-18 21:23:28 阅读 6702

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

一、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2、教育活动首先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最终要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规律性。

3、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在教育活动中,选择了适应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就会使教育工作取得最大效果。

二、教师工作要有心理指导。

教师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要了解、掌握和运用学生学习的规律和人格形成的规律。

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的本质规律、类型划分、过程阶段特点等心理学理论,才能实现教学目的。教师掌握了学生的人格结构及其特征表现,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三、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有教师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条件,而心里学理论则是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的水平就成为检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主要指标。

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

一、高尚的职业品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他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二、 广博的知识。

深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这不仅包括所受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所必需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还应该包括广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学科方面的知识。

三、 完善的人格。

教师人格是教师在执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智力结构、情感意志、行为修养和道德意识的内在倾向性。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也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又到者。教师的人格魅力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渗透、融合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四、全面的能力。

教师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系统学习能力等。

1、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等。

2、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能力的核心之一,包括对教育教学活动科学全面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有效组织学生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系统学习能力。是指学习掌握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专业能力、信息资料的加工利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五、专业技能。

1、教学设计技能;2、教学语言技能;3、教学监控技能4、教学操作和师范技能;5、教学评价技能;6、教学研究技能;7、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

老师心理辅导的实际应用(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

学生时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期间个体的生理、心里等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术,更好地鉴别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1、关注技术。是心理辅导的首要技术之一, 意思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向被辅导的学生表达:你是我现在唯一关心的对象。

2、倾听技术。是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倾听要求辅导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话、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来评断学生的主述,并以积极的关注来表现辅导老师对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

3、沉默技术。沉默技术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的问题。

4、宣泄技术。是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诉给辅导教师的过程。

5、**技术。是辅导老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的过程。

6、面质技术。指辅导教师对辅导学生的认知方面与思想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

7、自我表露技术。指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分享个人成长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来推动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

8、行为矫正技术。帮助学生消除其成长的不良意向与不妥行为。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2、原有认知结构。①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②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调节、控制认知活动的元认知策略也是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

4、心向与定势。 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具有。

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没有这种准备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迁移。学习定式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于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

品德的形成。

一、品德是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他人、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①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②品德和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③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

2、品德与道德的联系。①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②道德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③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2、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二、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不能看到熟悉的物体(或以特定方式使用的物体)的新用途或功能。

三、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务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

四、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时在问题解决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卢钦斯的分组试验,说明实验组被试明显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而控制组不受影响。

五、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效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

六、问题解决的一般性障碍。①情绪障碍。②文化障碍。③习惯障碍。④知觉障碍。

如何根据注意的品质特点对注意品质的培养(重要)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控制无关刺激,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2、教学方式方法要避免呆板。要求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以加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3、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

二、注意几种注意的交替运用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1、一堂课开始之前,教师通过交叉提问,或提出明确要求,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在通过成功的导课或教学准备之后,转入对新教材的学习。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3、新课授完之后,让学生提问、阅读或联系。

4、下课前教师归纳教学重点。

三、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也依赖与个人的主观努力。

1、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有助于注意的培养。

2、加强意志锻炼。

3、培养良好的性格,保持愉快而稳定的心境。

4、培养应针对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论述

一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一 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准确 合理 有效 全面的了解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二 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整理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2 教师。在教学中占据指导地位,处于对学生的指导地位。3 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 教材和课程。4 教学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师生间传递信息的工具。5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一 结合实际说明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答 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支持 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 心理安全 和 心理自由 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