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过程的影响,有些因素对问题的解决起促进作用,有些则起阻碍作用。
知觉环境的作用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解决问题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求通过搜索最终达到目标的即解决问题。问题情境中的物体在空间的排列方式或有利或有碍问题的解决。
想象的作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只有凭借适当的想象,才能清晰地分析问题和准确地解决问题。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一艘轮船上有20头牛和30只羊,则问这艘船上的船长多少岁?一个人如果不凭借想象的作用就可能对这个问题得出似是而非的答案50岁,可是,他凭借再造想象的作用,在自己头脑中直观形象的研究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它必然会得出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不知道。
所以想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定势的作用,定势是对过去解决问题的经验使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他影响着问题解决的倾向性。定势又叫心向,定势这种倾向性有事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妨碍问题的解决。一个人在遇到新问题时,常常受到过去解决问题经验的影响而套用老办法,这种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解决,有时是思想僵化受到局限缺乏灵活性,阻碍问题的解决。
迁移的作用,所谓迁移就是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影响到另一些问题的解决。迁移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前者叫做正迁移;后者叫做负迁移或称为干扰。正迁移是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促进作用的迁移,如学习了生理学有利于心理学的学习。
负迁移则干扰问题的解决,如在学习英语语法的初期,总是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
情绪和动机的影响当一个人面对问题时,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和动机状态,而这些状态必然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效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越困难所做的努力越大,情感也就越强烈。动机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也是明显的,它促使人去解决问题的动力。
个性的影响,个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证明,一切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都具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好动脑筋的习惯,积极的进取心上进心。这种个性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内部动因。
情绪与情感的调控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不良情绪的困扰。不良情绪往往影响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严重的会造成身心疾病。因此掌握情绪情感的调控方法对我们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不良的情绪与情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控。
自我意识调控,就是通过自我认识和评价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一个人感到自己怀才不遇而忧愁苦恼时,可以用自我评价的方法开导自己,全面恰当的衡量自己自觉找出差距从而振奋精神,变消极悲观为积极进取。
理智调控,就是用合乎原则和逻辑性的思维去调节情绪。当过于强烈的情绪出现时,往往会使人思维狭窄,判断偏差,以致言行失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理智来调节控制过于强烈的情绪。
转移调控,就是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另一个方向上去,使情绪得以缓解。情绪具有情景性,人在情绪不好的情况下,强迫自己转移心理活动对象,变换情景,有利于情绪的缓解。
激励控制,就是用自我激励的办法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如在工作学习中遇到了挫折时,就可以用自我激励的办法,把失败看作是考验,来调节情绪。
合理的宣泄,就是把自己压抑的情绪向合适的对象释放出来,使情绪恢复平静。当遇到不良情绪时可以向亲朋好友来合理的宣泄不良情绪,这样有利于健康情绪的恢复。
自我安慰调控,就是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寻找一些理由来安慰自己,以减轻内心的失望和痛苦。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生理上的需求,人类维持自身生存最基本的要求包括对呼吸、水、食物、睡眠等的需求。
安全上的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健康保障、家庭安全等的需要。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包括对友情、爱情、亲情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的尊重、被他人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包括对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等的需求。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五种需求象阶梯一样从高到低,按层次逐次递升,但这样的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的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满足前,首先要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的需要就成为趋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的需求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和感情上的需求都属于低一级的需求,这些需求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是高级的需求,它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一个人对于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以有几种需求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求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高层次的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各层次的需要互相依赖和重叠。
论述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首先,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
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
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动机的迁移是指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动机迁移到学习上来。
其次,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积极创设问题环境,问题情景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使学生感到熟悉,但凭已有知识和方法又不能解决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
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包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效、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优劣等。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
正确的运用表扬与批评。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能巩固和发展学生学习动机。
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成就动机会更加激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的增强。
指导学生合理归因。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是解释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不同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从而增强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后续行为。所以,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积极合理的归因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一 结合实际说明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答 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支持 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 心理安全 和 心理自由 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 论述题练习二。1.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努力做到 第。一 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首先,教学内容丰富 新异 逻辑性 系统性强。因为新异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 反应和学习兴趣。其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断更新。这样,就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简述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论述也可 在教学实际中,可以结合各门学科的内容来训练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常常是由教师和教材提出的,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问题的已知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