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

发布 2022-10-18 19:36:28 阅读 4053

一、 名词解释。

1. 失范行为:又称社会规范的贝利行为或越轨行为,是指个体违***规范,采取与社会规范要求不同的言行,形成与社会规范遵从相反的态度。

具有程度差异性,有的是对社会规范的偏离,有的是对社会规范的抗拒。(152)

2. 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178)

3.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的程序规则和调控方式。(103)

4.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指高校教师个体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具体而言包括教师个人的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等。(207)

5. 元认知监控: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最为一时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坚实、控制和调节。(116)

6. 社会规范:广义的社会规范指一定社会形成的、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可的主流价值观体系,以及所有社会成员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狭义的社会规范指群体规范,是为保障群体目标的实现和群体活动的一致性,建立起来的约束群体成员共有的价值标准体系。(142)

7. 同伴关系: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169)

8. 模式识别学习: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9.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想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178)

10. 元认知调节: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和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的过程。(116)

二、 简答。

1. 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0)

答:第一,心理发展的过渡性;第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第四,,心理发展的可塑性。

2.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7)

答:建构主义的思想**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例如,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认知观点──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广为流传,都是建构主义思想发展的重要基础。

知识是学习者的主观产物。知识是发展变化的,知识的建构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学习是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习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信息的加工者、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多元的,是因人而异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学要更加灵活,更加具有针对性,要善于因材施教,教育和教学不应只是局限于课堂和书本,更应注重真实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因素,这些对于促进高校教师反思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对学生因材施教、如何训练学生的高层次思维等有积极作用。

3. 高校教师的社会角色?(204)

答:终身的学习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术的研究者。

4. 影响大学生同伴关系的因素?(170)

答:时空的临近性;态度的相似性;需求的互补性;良好的个性特征。

5. 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83)

答: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自我意识问题;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就业心理问题;上网成瘾问题。

6. 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29)

答:学习的专业性;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探索性;学习的实践性;学习的合作性。

7. 学习动机的类型?(54)

答:第一,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第二,根据学习动机发挥的作用,分为近景性学习动机和远景性学习动机;第三,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大小,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第四。根据学习动机作用对象的范围,分为普遍性学习动机和特殊性学习动机;第五,根据学习动机的性质,分为正确地学习动机和不正确的学习动机。

8.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82)

答: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的储存和转化的方式。第一,命题;第二,命题网络;第三,图式。

9. 学习迁移的类型?(128)

答:第一,根据学习迁移的内容,分为知识、技能、情感及态度的迁移;第二,根据学习迁移的效果,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第三,根据学习迁移的方向,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第四,根据学习迁移的水平,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第五,根据学习迁移的适合范围,分为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

10. 大学教师扮演的新型社会角色?(204)

答:1.知识的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榜样和模范公民。

4.学生灵魂塑造者。

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要点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与知识。第二章专题二。25 教师威信的变化 60 在其他因素作用下,教师威信逐渐降低甚至丧失,或继续发展或提高,就是教师威信的变化。引起教师威信变化的因素 1 客观因素 如社会变迁 学生发展等 2 主观因素 如教师的知识面 生活态度 教育教学技能等。影响教师威信丧失的主观因素有以下...

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复习笔记。注 考试题型 客观题20分 其中单选题 10题10分 判断题 10题10分 简答题60分 10题 论述题20分 2题 1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情绪 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记 知情意 p2 2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 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华生 斯金纳 人本主...

高等教育心理学

3 斯金纳 强化说。基本学习观 学习是有机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情境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从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s r联结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强化的种类 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强化 使行为出现的机率增加。阳性强化 行为伴随喜爱的刺激出现阴性强化 行为伴随讨厌的刺激解除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