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10-18 12:55:28 阅读 6211

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2、弗洛伊德把生理卫生带入心理学提出:遗忘动机说。

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论(信任对不信任0-1.5、自主感对羞耻2-3、主动对内疚4-5、勤奋对自卑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12-18、亲密对孤独成年、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整合对绝望成年晚期)

4、斯金纳:程序教学。

5、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6、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加工理论)认为: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1)学习层次:信号、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结、辨别、概念、规则、解决问题的学习。

(2)学习结果: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我国心理学家: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7、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迷箱实验 (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他和亚里士多德:痕迹消退说。

操作性行为:强化、逃避条件与回避条件、消退、惩罚。

8、桑代克:尝试—错误说(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共同要素说。

9、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 (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以上四位是联结学习理论。

10、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实验)与尝试—错误说对立。

11、布鲁纳:结构学习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中心。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 教学原则:动机(好奇、胜任、互惠)、结构、程序、强化原则。

2023年成果表现:1、主动性研究、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文化研究启发式教学。

12、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提出:遗忘同化说

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发现学习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13、建构主主学习理论: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以上三种是认知学习理论。

14、成就动机:奥苏伯尔:认知内驱力(学习的内部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

1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体现。

16、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50%的成功率避免失败:最难或最容易)

17、维纳:成败归因理论。

18、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包括(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19、耶克斯和多德森美国:动机的“倒u曲线” 认为:中等动机水平最有利学习效果。

20、贾德:经验类比理论。

21、皮亚杰:认知发展:感知运动(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1)形式运算(11-15)

形式运算(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泽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22、吉尔福德:美辐合型与发散型。

23、艾里斯: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台湾吴丽娟编了“理性情绪教育课程”

第一章:概述。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3、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等)个体差异(基础、方式、智力、兴趣、需要等)

4、教师:敬业、专业知识、技能、教学风格。

5、教学环境:物质环境(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气氛、关系、校风)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学习准备: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3、 2岁:口语发展、4岁形状知觉形成、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

4、自我意识:核心力量(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发展:生理自我(3岁)、社会、心理自我。

5、智力差异:(个体、群体)群体包括:性别、年龄、种族。

6、性格类型:倾向性:外倾、内倾独立性:独立、顺从。

第四章:学习动机。

1、动机的功能:1、激活、2指向3、强化功能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驱力)、学习期待。

2、奥苏伯尔:成就动机:认知、自我提高(得到地位和自尊)、附属内驱力(得到赞许、接纳)

3、学习动机的种类包括社会意义: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作用与关系: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动力**: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

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影响到学习效果。

4、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美国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包括:生理(最低级)、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级)

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4、成败归因理论维纳。

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5、自我效能理论。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举一反三)、顺应迁移(包容)与重组性迁移(字母-音节)

2、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经验类比论(贾德)4、关系转换论(格式塔)

3、现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

安德森:交叉或重叠就产生迁移特纳和吉克: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产生迁移。

4、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 3、心向与定势(促进与阻碍)陆钦斯的“量杯”实验 4.促进迁移的教学。

5、促进迁移: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1、类型: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

2、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上位学习、下位、并列结合学习。

3、过程:1、知识的获得、2、保持、3、提取。

4、知识直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

5、直观对象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6、.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7、遗忘理论:1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动机说(弗洛伊德)

8、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9、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尝试背诵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1、操作技能的特点(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心智技能(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2、技能的作用: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3、操作技能形成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4、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5、练习方法:时间分配(集中、分散)内容完整(整体、部分)途径(模拟、实际、心理)等练习。

6、心智技能的形成理论:

1、加里培林: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定向、物质与非物质化、出声的外部言语、不出声、内部言语)

2、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我国:原形定向、原形操作、原形内化心理模拟法步骤(创拟确立模型(关键)和检验修正模型)

第八章: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1、认知策略: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策略

2 复述策略(利用有意识记、排除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观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

3、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谐音、位置、缩简、关键词、视觉想像、语义)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4、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监视、调节策略。

5、资源管理策略1、时间管理、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人力资源的利用。

6、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激发、讲演、练习、反馈、迁移等环节)2、程序化教学3、完形训练4、交互式教学5、合作学习模式)

7、学习策略的原则:(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性、个人自我效能感)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问题成分:1、给定的条件2、达到的目标3、存在的限制。

2、问题解决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3、问题解决过程:(以杜威为代表认为是循序渐进、分阶段的)1、发现2、理解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已有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智力、性格、情绪、风格。

25、创造性的特征(能力)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

2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2、智力3、个性。

27、创造者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28、训练创造性:1、发散思维(用途扩散、结构、方法、形态扩散)2、推测和假设3、自我设计4、头脑风暴训练。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态度结构:1、认知成分2、情感(态度的核心成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

2、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个体品德的核心)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

3、品德的各种理论: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自律道德)

2、柯乐伯格:三水平:1、前习俗(9岁)2、习俗水平(大部分人)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

六阶段:惩罚服从、相对功利、寻求认可、遵守法规、社会契约、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4、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初二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高中的伦理具有成熟性。

5、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依从(从众与服从)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2、认同3、内化。

6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3、道德认识。

7、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

8、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说服2、榜样3、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选择、赞赏、行动阶段)5、奖励与惩罚6角色7讨论。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有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 教学方法的选用 教学 的选择 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解法 演示法 课堂问答 练习 指导法 讨论法 实验法 参观法 实习作业等。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3年湖南省 中学教育心理学 考试复习要点。备注 根据出题频率和大纲的层次把这些要点按重要程度标记为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学习与教学的构成要素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教学环境。3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 学习过程 教学过...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 1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 解释 和控制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有助于我们把学校的教育 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一 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众所周知,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学生出现问题,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