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每题6分)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人一生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速度向前推进的。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加速期”,不同心理的发展还有不同的“关键期”或敏感期。
4、差异性。
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维果茨基认为,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即教育内容和要求必须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并高于学生原有心理发展水平。
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认为人格发展是有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一对自我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构成的矛盾,发展始终存在着两种可能(良好的或不良的个性品质),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不好虽影响以后的发展,但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作用继续解决。这些观点符合辨证法的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不仅指出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也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教育方法。既强调了父母的作用,也十分重视同伴、教师和社会的作用。有助于教育者理解儿童发展所面临的冲突,从而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4、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也叫物理自我,在三岁左右基本成熟;三岁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时期。
5、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是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的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针对学生的性格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6、简述学习的实质。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2)狭义的学习专指人类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7、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8、试述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知识只是一种解释,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学习者是以各自的背景作为产生新知识的生长点。
即使学习相同的知识,学习者所进行的信息加工也不同,所建构的知识意义也不同。
学习观: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生观:(1)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新的知识经验。
(2)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9、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是个体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推测过程。归因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维纳认为学生把自己课业成败的原因主要归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机遇、他人帮助、情绪等,而所有这些因素可以归入三大维度:
1、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 (即个人内部因素还是外部环境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
2、稳定性(这些因素是否可变);
3、可控性(行为者能否控制这些因素)。
10、简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1、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记忆和应用。通过同化,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理解新知识,并使其在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地方找到位置;在保持阶段,通过记忆使新知识得到巩固;最后,通过应用使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
12、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策略是相对效果和效率而言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它关系到学习时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其本质是程序性知识。
13、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
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不同的学习策略其作用也不同。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有助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有助于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资源和环境的策略,有助于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要求。
14、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的条件(或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的目标(或问题的目标状态)、存在的限制和障碍。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问题解决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操作进行的。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操作是存在一定的序列的。
15、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较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16、简述创造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17、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一)态度和品德的联系。
1、两者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2、两者的心理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二)态度和品德的区别。
1、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态度才是品德。
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只有价值内化为个人性格的那部分态度才是品德。
18、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的功能:
1、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使用。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离开了目标就难以比较教学方法的优劣。
3、指引学生学习。
目标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对所学内容的预期。
19、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
一)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可以通过三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求知欲、变化教学情境、配合学生经验。
二)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学生在学习中迷失方向。
三)唤起先前经验: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原有知识为基础。
四)呈现教学内容:根据教学材料的性质、学生学习特点与预期学习结果等有关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提供学习指导: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六)展现学习行为:判断学生是否产生学习的依据有眼神和表情,随时指定学生代表将所学知识或问题答案说出来,根据学生的课堂作业来检查全班学生的理解状况。
七)适时给予反馈:给学生提供反馈,使其整合新旧知识,加强对正确反映的记忆。
八)评定学习结果: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辅导。
九)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教学生如何记住知识,并给以复习的机会,以便巩固所学知识。并且提供一些问题和情境,促进学习迁移。
20、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一)教师的领导风格: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的影响不同。
二)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影响班级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和交往模式,非正式小群体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班级的性质:班级的群体规范和凝聚力影响课堂管理。
四)对教师的期望:班内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定型的期望,这种期望会影响课堂管理。
21、简述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作用。
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二、论述题(每题10分)
1、试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1.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2.多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3.填空题 10题 15分,每空一分 4.名次解释 5题 15分 5.简答题 6题 30分 6.论述题 2题 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该过程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136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
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学习策略 分为三类 a.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 方法或规则,即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 b.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c.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2 学习动机 是指要求学生学习活动 维持学习活动,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