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五阶段
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2. 智力因素理论。
3. 研究遗传因素的方法。
4. 卡特尔的智力结构。
5. 动机产生的**。
需要和诱因。
6. 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
7. 维果斯基的工具学说。
语言: 作为发展道德媒介与思维的工具。
作为社会交往与活动的工具,作为自我调控与反思的工具。
8.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9.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0. 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五阶段。
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1. 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成就。
2. 自我意识的形成分类。
3. 强化程度的分类。
4. 皮亚杰的认知机能。
5. 科尔伯格的道德水平。
6. 父母教养方式。
权威型教养方式, 专断型教养方式, 放纵型教养方式, 忽视型教养方式。
7. 迁移的分类。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正迁移和负迁移, 不同领域的迁移, 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知识的迁移和问题解决的迁移, 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8. 归因模式。
积极归因模式:
成功——能力和努力——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望——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缺少努力——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期望——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消极归因模式:
成功——运气——不在乎,缺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趋向成就任务与倾向。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9. 影响学生动机的因素。
外部因素:学习任务, 教师,内部因素:兴趣, 自主性,自我效能感, 归因, 智力观,
1. 图式
个体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
2. 内化。
指儿童在与**交往过程中,将外部的人类经验不断转化为自我头脑中内部活动的过程。
3. 学习。
4. 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在某一行为后通过呈现令人满意的刺激来加强行为的过程。
负强化:在某一行为后通过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行为的过程。
5. 学习动机。
6. 同化与顺应。
同化:对环境中信息进行整合,吸收到图式中去的过程(一种量变)
顺应:环境中刺激导致图式调整或重构的过程(一种质变)
7. g因素与s因素。
g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而且在相当程度由遗传得来。
s因素:有五类:口语能力因素,数算能力因素,机械能力因素,注意力,想象力。
8. 最近发展区。
认知发展的真实水平与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这两者间的距离。
9. 泛化与消退。
泛化:对相似的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
消退:学会的反应渐渐消失。
10. 普雷马克原理。
一种用来帮助教师选择有效强化物的方法,即喜欢的行为可能是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1.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的组成部分及内涵。
组成部分: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
情境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外部世界相联系,回答“行为在何处才显示出智慧”这一问题的智力亚理论。
经验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内、外部世界均联系起来,回答“行为何时才是智慧的”这一问题的智力亚理论。
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内部世界联系起来,回答“智力行为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的智力亚理论。
2. 皮亚杰认知发展对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教学启示。
使用具体事物和视觉辅助物②采用行动,缩短直接说教的时间③注意不同儿童在从他人角度来看待世界的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④在概念和语言的学习中,为幼儿提供各种体验。
3. 课堂中如何运用操作条件反射原理。
1 使用行为方法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强化,而不使用惩罚;必须使用惩罚时,要使用移去性惩罚,而不使用呈现性惩罚。
2 选择有效的强化物。
3 鼓励学生比较不同的例子和信息,促进泛化和辨别。
4 适当使用强化程序。
5 对学生提供明确反馈。
6 塑造所期望的行为。
4. 问题解决中的启发式策略常用方法。
手段-目的分析法②后推法③简化法④类比法。
5. 皮亚杰自我中心言语与维果斯基个人言语的区别p45
个人言语:引导思维与行为的自我谈话。
自我中心式言语: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他人的一种言语,代表个人认知发展的不成熟。
6. 皮亚杰道德认知的发展理论研究思路。
皮亚杰认为,道德是由种种规则体系构成,道德的实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公道的基础。皮亚杰及其同事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道德认知的发展规律:
⑴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⑵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⑶儿童的公正观念。基于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和考察,皮亚杰概括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或实在论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
7. 维果斯基认知理论的教学启示。
1 弄清每个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水平和潜在水平,认知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有助于制定教学计划,以促进学生实现其潜在水平。
2 定期与每个学生一起**那些能提供“教学支架”的问题。
3 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使用内部言语。
4 把班级营造成为学习者团体。
8. 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
1. 智力及多元智力结构理论。
2. 教学专长的种类及培养。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1.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2.多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3.填空题 10题 15分,每空一分 4.名次解释 5题 15分 5.简答题 6题 30分 6.论述题 2题 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该过程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136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
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学习策略 分为三类 a.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 方法或规则,即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 b.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c.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2 学习动机 是指要求学生学习活动 维持学习活动,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