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摘要

发布 2022-10-17 11:16:28 阅读 7877

第1章绪论。

1.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译自英文psychology,由拉丁文“psyche”和“logos”两个词合并而成,前。

者意为“灵魂”,后者意为“讲述”,合起来即指阐释灵魂的学问。

在当代,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2.研究目标:描述,解释,**。控制。

心理学的研究以描述,解释,**,控制心理和行为为目标,增进人类的自我了解,帮助人类进行自我改善,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3.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024年,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冯特建立是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冯特:实验心理学之父(心理学之父)。

4.行为主义: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行为主义的诞生。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而不是意识。

5.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

他们认为,.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潜意识,亦称无意识。潜意识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真正根源。

6.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创立。

他们主张心理学要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如创造、责任、爱、幸福、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等。

人本主义者对人性持乐观态度,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蕴含着建设性的自我实现的潜能。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人可以不被环境决定,也可以不被潜意识决定。

7.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举例结合个人实际)

1)理论意义:有助于掌握科学的心理知识,正确认识各种心理现象,知晓心理活动规律,避免陷入一些似是而非的经验、常识的误区,不被那些伪心理科学所迷惑。

2)实践意义:大学生从心理学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功能,优化自己的

人格特质。是教师职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2章心理的实质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1.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反应。

2.无条件反射:指先天性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固定的反射,亦称为本能。

条件反射:指后天性形成的、经过学习而形成的的反射。

3.斯纳金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研究: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无关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而形成的,这个过程就是刺激化的过程。

就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来讲,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是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是大脑皮层上神经联系的暂时接通。无关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两个兴奋点。由于强化的结果,两个兴奋点接通,形成暂时性神经联系。

这就是条件反射的基础。

4. 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

巴甫洛夫提出;

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望梅止渴)

第二信号系统: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谈梅生津)

5.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

兴奋:是引起或加强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

抑制:是制止或减弱机体活动的神经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神经机制来说,都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有密切联系。兴奋和抑制是一个对立而统一的过程,二者性质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相互制约。

6.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两部分。

(1)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位于颅腔内。

(2)脑由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两半球构成。

(3)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的较高级中枢,与内脏活动及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和情绪等均有密切关系。

(4)大脑皮层具有严密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定位。从外观上看,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致对称的半球构成。两个半球的外层就是大脑皮层。

人类大脑皮层的折皱形成了许多沟和裂。按照这些沟和裂,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从结构上,人的大脑的右半球略大且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左右两半球的颞叶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此外,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和艺术等则定位在右半球。

7.植物性神经系统:是指控制内脏活动的传出神经系统。

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白天时交感神经系统应当兴奋起作用,晚上休息时副交感神经系统应当起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它们得到必要的休息。

8.心理发展的概念:指人的一生所发生的的心理变化过程。

9.心理发展的一般特性:连续性、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3章感觉与知觉。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一、联系(1)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

(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3)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感觉的简单相加。

二、区别:产生的**不同、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生理机制不同。

3.知觉的种类:

1)依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特征划分: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

2)依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动特征划分: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4.知觉的规律: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与恒常性。(举例见56面--59面)

第四章注意与观察。

1.注意的概念。

1)定义:指选择性注意,指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特征: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具有的选择性。

集中性:指人把心理活动集中并维持在某一对象上,使心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联系: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和发展。

区别:指向性主要强调注意反映一定范围内的对象。集中性则强调注意对一定范围内的对象反应得清晰、完整和深刻。

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自我监控功能。

3.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原因:刺激物的特点;

人的主观因素:a.人的需要、兴趣和情感; b.已有的知识、经验。 c. 人对事物的期待; d.人的身心状态。

(2)有意注意。

原因:明确的活动目的及任务;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的组织活动;

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3)有意后注意。

4.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第五章:记忆与遗忘。

1、记忆: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即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2、感觉记忆:指当外部物理刺激停止作用于感觉器官后,感觉信息,在大脑中保持的极短时间的记忆。它保存的时间短到只有0.25-4秒。

3、短时记忆:指感觉记忆中经注意的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4、长时记忆:指信息在大脑中长时间保持的记忆,其中大部分信息是经过短时记忆加工后转入的,还有少数信息是由于刺激达到感觉记忆的那一刻留下深刻印象而得以长期保持。

5.闪光灯效应:引起震撼的事件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莱斯托夫效应:独特或特殊的事物容易被人牢记。

6、内隐记忆:指不需要意识参与或不要求有意回忆的条件下,大脑自动、无意识地提取信息的记忆。

7、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相对,是指有意识地提取信息的记忆。

8、记忆的基本过程:编码、存储、提取。

(1)编码:信息的最初加工,是将外界信息转换成心里表征的过程(形码、音码、意码三码合一)。

(2)存储:经过编码的材料随时间在大脑中的保持(归纳整理、系统论、分析、比较、反复性复述)。

(3)提取:被存储起来的信息在后来的某个时间的恢复。

9、遗忘:对识记的信息不能再现或再认,或者错误的再现或再认的现象。

10、遗忘的几种现象:舌尖现象、系列位置效应、动机性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

(1)舌尖现象:回忆的内容感觉已经到嘴边却无法记起的现象。

(2)系列位置效应:在多个项目连续出现的情况下个,各项目因其在系列中的位置有不同的记忆效果的现象。

(3)动机性遗忘:对某些事物或人出现记忆丧失的现象。

(4)顺行性遗忘:对在致使失忆的事故后所发生的事情出现记忆丧失的现象。

(5)逆行性遗忘:对在致使失忆的事故前所发生的事情出现记忆丧失的现象。

11、记忆系统的工作模型(94面图5-3)

12、遗忘的一般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滨浩斯最先使用实验方法回答人类记忆的一些问题,他采用无意义音节后间隔不同的时间再学所需的遍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随着时间遗忘的规律:节省百分数随时间间隔的延长呈递减变化,即记忆保持量呈递减变化,且超过一定时间间隔后,保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保持在某一水平。在学习后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逐渐变得缓慢,即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

13、遗忘的原因:记忆痕迹衰退、材料间的干扰、压抑、编码与提取一致性。

14、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1)在学习中提高记忆的方法:组织材料、编码策略、整合性复述、交叉学习。

2)在复习中提高记忆的方法:及时复习、加强中间部分材料的复习、及时反馈与反思。

3)减少遗忘的方法: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明确提取线索、情境回忆。

第6章:思维与问题解决。

1、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地认识,是认知的一种高级形式。

2、思维的基本特征:(1)概括性,(2)间接性。

3、思维的分类:

(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活动的凭借物的不同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划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是否有明确、清晰的思维过程划分: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划分: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4、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1) 概念: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 判断:肯定或否定某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的思维形式。

3) 推理:从已知的判断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5、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基本过程)、比较、抽象与概括。

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除了主观方面、客观方面、问题本身的难度、解决者本身的能力水平,还受到一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问题的表征、迁移的作用、定式的作用、功能固着、情感与动机状态。定式(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性)。

心理学基础摘要

1.观察实质上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必将持久的知觉。2.能够自觉,灵活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动作和言语方面的品质,属于意志的自制性。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这指的是个性的独特性。4.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自我体验的发展水平。5.马是动物 椅子是家具 鸟有羽毛 鸟有翅膀 这说明儿童概念发...

情绪心理学摘要

总论。疑问 什么是语词意识 感情性反应?情绪是一种多成分 多维度 多水平整合的复合过程。情绪的每一次发生,都融合着生理和心理 本能和习得 自然和社会诸元素的交叠。一 情绪 情感和感情。一 情绪的属性和定义。1.情绪与认识不同。情绪有两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其一是内在的状态或体验,其二是外显的表情。情绪可...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