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0-01-28 16:35:28 阅读 1692

《发展心理学》复习大纲。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 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p38);

第一阶段: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儿童期,2-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学龄期:7-12岁。本阶段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青年期:12-18岁。本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本阶段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现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50岁。本阶段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50岁至死。本阶段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体现着智慧的实现。

2. 皮亚杰个体发生认识阶段论的主要观点?(p49开始第四节)

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至青少年时期划分为四个相互衔接、依次出现而又各具特点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些阶段主要以守恒为基本特征的心理去处来划分。

感知运算阶段(0-2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

前运算阶段岁),具有符号功能、泛灵性、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定律;

具有运算阶段岁),获得了守恒定律,思维具有可逆性,可进行逻辑运算;

形成运算阶段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使形成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

3. 什么是图式?(p51)

皮亚杰认为,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4. 什么横断研究设计?(p66)

横断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5. 影响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因素。(p103开始第二节)

影响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遗传因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特征可以通过生殖过程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这种现象就是遗传,遗传通过染色体和基因的传递实现;

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地理因素);

母体因素:妊娠期间母亲的喜怒哀乐给胎儿带来的影响是明显的。

6. 什么是感觉?(p99)婴幼儿感觉的发展状况。(p144第二节中的一)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一切高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维持正常的心理活动、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状况:

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在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1)视觉的产生与发展。

视觉:4-5个月的胎儿有了视觉反应能力及相应的生理基础;

立体觉:婴儿6个月以前具有立体觉;

颜色视觉:2-4个月婴儿的颜色知觉已发展得很好,4个月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

2)听觉的产生与发展。

正常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听觉,5-6个月的胎儿开始建立听觉系统。刚出生的婴儿有最基本的视听协调能力。

3)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发生发展。

味觉:味觉感受器在胚胎3个月的时候开始发育,15周初步成熟且能发挥作用,4个月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新生儿的味觉已经发育得相当完好了。

嗅觉:胎儿7-8个月时嗅觉感受器相当成熟且具有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

触觉:胎儿在第49天时就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2个月时能对细而尖的刺激产生反应活动。

4)空间知觉: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新生儿能对逼近物体有某种初步反应,并具备原始的深度知觉。

物体知觉:婴儿在3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在8-9个月以前获得了形状恒常性。

5)大小知觉:4个月以前的婴儿具有了大小知觉的恒常性,6个月以前的婴儿能辨别大小。

7. 什么是分离焦虑?(p172)什么是依恋?(p174)

分离焦虑: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享,就会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分离。

依恋: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产蝗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8. 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p192)

在游戏过程中,儿童既可以体能到开放、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又可以发展适应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幼儿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也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9. 什么是三山实验?(p210)

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一样。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这个实验证明了幼儿对事物进行判断时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采纳别人的观点。

10. 什么是视崖实验?是谁设计的?(《普心》p512)

把婴儿或小动物放在视崖上,观察他们是否能知觉这种悬崖并进行躲避。

是美国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设计的。

11.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什么?(p230)如何对待?(p234)

攻击性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侵犯可以是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也可以是对别人权利的侵犯。

侵犯行为的控制方法有: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榜样和认识训练策略;移情训练、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等。

12. 什么是强化与惩罚?(《普心》p481 不是很全,大家再下吧)

强化是想要好结果的增加,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核心概念,分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惩罚是要坏结果的减少,分正惩罚和负惩罚。

13. 婴幼儿有哪些气质类型?父母应如何对待?(p161开始第四节)

传统的四类型说: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弱型(抑郁质)、强而不平衡型(胆汁质)、强而不灵活型(黏液质)、强而灵活型(多血质)

托马斯、切斯三类型说: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活泼型、安静型、一般型。

巴斯的活动特性说:情绪型婴儿、活动性婴儿、社交性婴儿、冲动性婴儿。

婴儿的气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托马斯和切斯提出了拟合优度模式来描述气质和环境因素是怎样共同作用,对儿童发展产生良好结果的,即气质的形成,关键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与儿童的气质特点相符合。拟合集成度模型包括创造婴儿抚养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识别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同时鼓励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恰当行为。

14. 弗洛伊德的理论。(参考《人格》呗)

意识层次理论: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人格发展理论:口唇期、**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心理学复习

企业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可以告诉员工什么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虽然作用很大,但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有关组织的一切事情。许多企业没有组织结构图,仍然经营的相当成功,而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十分完善,但在经营上却是失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

心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 单选题 10 1分 10分 二 判断题 10 1分 10分 三 名词解释 4 3分 12分 四 简答题 4 6分 24分 五 论述题 2 10分 20分 六 案例分析题 2 12分 24分 第一编总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心理现象?3....

心理学复习

心理学复习资料。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规律的科学。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性。3感知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不同的是,感觉反应事物的属性,知觉反应事物的整体。两者关系亲密,所以通常把它们合称为感知。4记忆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