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1、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用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感觉:感觉是人脑获取、接受内外部环境中信息的机能系统,通过感觉,我们了解事物的个别特征,接收客观事物的某些外部信息。(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将感觉到的事物的特征组合起来,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并依据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识别和理解的过程。(整体反映)
4、记忆:人对事物的感知印象可以别保留在头脑中,并在适当的时候重新显现,是人在头脑中积累与储存经验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5、思维:客观现实中许多事物、现象引发人的思考,这种指向事物本质特性的内部联系的探索性思考活动。
6、想象: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改造、组织头脑中储存的事物映像而创造新形象。
7、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而且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人对事物稳定的态度体验。
8、意志:是指人自觉的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9、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他是有目的、计划和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基础;通过它获得比较系统的感性认识)
10、记忆表象: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11、挫折:是指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12、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体与特征。
13、自我觉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能否予以清晰觉察。
14、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对象和范围)和集中性(倾注于被选择的对象的稳定性和深入程度)。
15、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16、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通常以意向、愿望和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对现实要求的反映。)
17、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是人活动的直接动力,是引起或消除人的行为的一种内在原因)
18、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19、价值观: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并指导自己行为的心理价值倾向系统。(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
20、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22、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在个性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重要心理生活标志)
23、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它包括认识自己的胜利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相处的状况、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24、自尊感:是个人对自己的一种肯定的态度,是不甘心居于落后地位、同时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的一种情感体验,是推动个人积极向上的一种动力。
25、心理年龄特征:人的各个发展阶段都具有一些与其他阶段在质上相区别的心理特点,即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
二、简答。1、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不同:心理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而行为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心理是一种内隐的观念形态,行为则是一种外显的躯体运动和生理变化。
联系:心理支配与调控行为;行为表现与反馈心理。
2、简述心理与教育的辨证关系。
学生的心理是教育依据的背景与前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心理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实践丰富和深化着心理学研究。
3、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对识记效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识记的目的越明确,效果越好。(2)识记的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材料的性质不同,识记效果也不一样;而对材料的数量来说,要达到同样识记水平,材料越多,平均所用的时间或诵读的次数也越多。(3)识记的方法。同样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效果也不同,为此需要有良好的识记方法并根据不同识记材料采用与之适当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识记。
4、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第一,及时复习。根据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规律,学习之后要及时复习。第二,分配复习。
分配复习中间有时间间隔,可以防止抑制,有利于知识的巩固。第三,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在复习时既要反复阅读材料,并且在还没完全记住以前尝试回忆,回忆不起来时再进行阅读,易记且保持时间长。
第四,复习方法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每次从不同角度重现旧材料,会感到新颖、有趣,有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果。第五,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多种感官参与复习会使复习过程变成听、说、读、写、想的综合活动,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感觉通道到达大脑皮层,形成广泛的神经联系,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动机强度。问题的解决与其所持有的动机及其状体有很大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随动机强度呈倒u型曲线,动机太强太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2)思维定势。
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思维定势有利于解决类似问题,起积极作用,但条件改变时,定势使思维收到束缚而缺乏灵活性,发现不了更好的解决办法因而不利于解决变通性问题。(3)功能固着。人们熟悉了事物的通常用途占据了思维的核心位置,一是难以想到其他功能,从而干扰问题的解决。
(4)迁移的作用。人们通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等,对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产生的影响即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表现。
6、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们主动积极的去观察世界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2)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其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3)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丰富的只是经验和想象力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
创造性思维是对大脑中已有经验的调遣、重组过程,因此教师应在丰富学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想象训练,使其大胆想象,创新进取。(4)培养优良的个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与一系列非智力因素有密切联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结合教学实际,加强学生独立性、勤奋、自信和坚持有恒等优良个性特征的培养。
7、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区别:第一,情绪通常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而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第二,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和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人对事的稳定的态度体验;第三,在个体发展和人类进化中,情绪发展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发生晚,是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神会性。
联系:一方面,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通过各种不断变化的情绪得以表现的,离开具体的情绪情感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时甚至可以相互通用。
8、心境、激情、挫折是怎样引起的?他们对现实生活有何影响?
1)心境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如工作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甚至季节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并不能意识到引起心境的原因。
心境对人的工作、学习和健康有很大影响。积极的心境有助于工作和学习,能促进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并且有益于人的健康。消极的心境使人意志消沉,降低人的活动效率,妨碍工作和学习,有害于人的健康。
因此,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境,形成和保持积极、良好的心境。
2)激情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引起的。如重大成功、惨遭失败和亲人突然去世等,都是堆当事人有重大意义的能引起激情状态的强烈刺激。
激情对生活的影响: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常常能调动人的身心的巨大潜能,激励人们奋不顾身地克服艰难险阻,朝着正确的目标奋进。消极的激情往往使人产生“意识狭窄”现象,致使注意范围缩小,自我控制能力减弱,从而使行为失去控制,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对此我们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挫折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如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又有自身方面的原因,如个人身体条件所限,智力、能力、性格的差异等。此外,个体追求的目标难度太大,自己的期望水平过高等,也是造成挫折的重要原因。
挫折对现实生活有利有弊,它既能磨练一个人的一致,使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可能造成心理创伤,导致行为障碍,甚至招来更大的挫折。
9、简述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
意志和认知、情感是统一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是意识的不同变现形式。1、意志与认知的关系:(1)认知是意志的前提。
意志的特征之一具有目的性,但任何目的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认知活动的结果。(2)意志也给认知过程以巨大的影响。人在进行各种认知活动时,总会遇到一些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要做出意志努力。
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阻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和维持作用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为的动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削弱作用时,这种消极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
反过来,意志对情感具有调节作用。积极的情感由于意志的作用,才能持久地巩固和发展,而消极的情感也可以依靠意志来克服和控制,并用积极的情感取代它。意志坚强的人,可以克服和消除各种消极情绪的干扰,使情感服从于理智;而意志薄弱的人则会屈从于消极的情感。
10、简述意志的过程。
意志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1)动机斗争。
人的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并指向一定的方向的,但在决定行为的方向时,往往存在着动机的斗争。从动机斗争形式上可分为三类:双趋斗争、双避斗争、趋避斗争。
(2)、目的的确定。通过动机斗争,行动的目的就可以确定下来。(3)选择行动的方法。
行动的目的确定后,还需要选择行动的方法。2、执行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是使行动按照确定的目的和预定方向进行的过程,他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意志努力的集中表现。
(1)意志对行动的调节。决定一经采取,执行决定便是实现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2)克服内外困难。
在执行决定的意志行动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些困难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3)经受成败的考验。人的目的性行为有时可能成功,有时也可能失败,这需要意志调节与控制自己的反应。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
心理学复习
企业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可以告诉员工什么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虽然作用很大,但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有关组织的一切事情。许多企业没有组织结构图,仍然经营的相当成功,而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十分完善,但在经营上却是失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
心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 单选题 10 1分 10分 二 判断题 10 1分 10分 三 名词解释 4 3分 12分 四 简答题 4 6分 24分 五 论述题 2 10分 20分 六 案例分析题 2 12分 24分 第一编总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心理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