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10-17 11:19:28 阅读 3967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研究小孩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学科关系密切。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表现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学习: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记忆表象:保存在人头脑中的曾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称之为记忆表象。

学习动机:推动、引导学习者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地的学习目标的内部过程或动力。

动机: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朝向一定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部心理过程或状态。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影响效率的心理特征。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

智力:智力天资包括对数量(计算能力)、空间(图形)的理解能力,记忆与协调以及控制精度的能力等。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影响。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指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过度学习是当前教师防止学生产生遗忘,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

前摄干扰:前摄抑制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

倒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以后学习的内容干扰以前学习的内容。

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注意的分配对人的实践活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分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归因: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记忆:指人对信息进行登录、编码、贮存、提取的过程。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恢复:即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百科)

挫折:有关挫折的系统的心理学阐释,包括挫折的含义、内容、形式、原因以及解决挫折的方法等。属于动机理论范畴。

一般而言,挫折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而受到阻碍或干扰,知识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体验。(百科)

双避冲突:双避冲突又称负负冲突,是动机冲突的一种,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如前有狼后有虎的两难境地。

(百科)

双趋冲突:心理冲突的一种,当两个目标都是自己想实现的,但一个目标的实现会使另一个目标无法实现,就会产生双趋式的冲突。双趋冲突,是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了的需要目标同时出现,而由于条件限制,个体无法同时采取两种行动所表现的动机冲突。

(百科)

趋避冲突:趋避冲突又称正负冲突,是心理冲突的一种,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

(百科)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好奇心(求知欲);胜任力(完成欲);自居作用(认同欲);互易性(互惠欲)。】

由学习活动以外的情境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外部强化与强化物:一级强化物: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金钱;社会接纳、活动等:】

一、 思考题。

1、 心理现象的种类?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的)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人格(气质、认知风格、自我概念等);自我。

2、 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学派(代表人、主要观点)

构造心理学派(structuralism)

人物:冯特(1879,莱比锡);铁钦纳。

观点: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人物:詹姆斯。

观点: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行为主义(beh**iorism)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托尔曼(美国)、斯金纳(美国)

基本观点: 改造老行为主义,提出s–o–r;提出强化理论,r =f(s),即行为反应(r)乃通过强化(s)而得来。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又称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德国)

基本观点: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主张用整体观点研究心理现象,认为在人的认知结构中存在一种促使人们从整体上认知事物(对象)的动力或张力,此即格式塔(gestalt, 相当于英文whole)。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人物:弗洛伊德。

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新精神分析心理学。

代表人物:荣格、阿德勒、霍尼等(德国)

基本观点:反对老精神分析用性驱力(libido)解释一切的泛性论,提出自己不同的心理发展驱力学说和理论解释体系,如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

日内瓦学派。

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

基本观点:研究儿童心理学 ,创立发生认识论。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并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及其结构和功能;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依赖于有机体的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使个体与环境取得平衡。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4、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了解)

一、古代教学与心理学思想的早期结合。

中国: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荀子:“教学相长”

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

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2024年;《教育心理学》

冯特(德):2024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thorndike)(美):2024年著成《教育心理学》;202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三、发展时期(20s——50s)

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四、成熟时期(60s—70s)

60s: 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涅:则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近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60s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一)内容趋于集中;(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五、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

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5、 心理学的诞生标志。

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1879):心理学诞生标志。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024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实。

6、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标志。

桑代克(thorndike)(美):2024年著成《教育心理学》;202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

7、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1865)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然而,艾宾浩斯是使用无意义音节做为研究材料的,在有意义学习的课堂上是否仍然遵循这条规律是有疑问的。

8、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其他方法:调查法、临床法、作品分析法。

9、 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a、刺激——心理——行为。

b、心理条件不同,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身上反应并不相同。

c、人的外部行为与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关系往往是多义的。

d、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理背景,同样的刺激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所引起的反应也不相同。

e、心理支配行为、而又通过行为而表现出来,行为是心理的外部表现。

10、 学生学习的特点。

(1)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2)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3)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适应性。

11、 遗忘的规律?

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12、 智力的核心:抽象思维能力。

13、 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根据记忆的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4、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15、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7+2或7-2个,保持5秒到2分钟。

16、 记忆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现。

17、 思维的种类:(1)、直观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直接思维和分析思维(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和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1.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2.多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3.填空题 10题 15分,每空一分 4.名次解释 5题 15分 5.简答题 6题 30分 6.论述题 2题 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该过程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136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

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学习策略 分为三类 a.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 方法或规则,即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 b.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c.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2 学习动机 是指要求学生学习活动 维持学习活动,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