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

发布 2022-10-16 23:10:28 阅读 7879

1、教学法——内容知识。

有效呈现教学内容的知识,如何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安排授课难度,如何为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专家型教师所具备的教学专长:

学科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长、诊断专长。

3、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正式形成,其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著作《教育心理学》

4、认识发生论是皮亚杰创立的。

5、顺应。环境中的刺激导致图式调整或重构的过程。(一种质变)

成熟。是指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6、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逐渐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开始出现表象或形象图式的阶段。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往往是“自我中心”的,只考虑自己的观点,不接受他人的观点,也不能和他人协调观点,表现为“集体独白”,不能离中(脱离自我中心)。具体又可以分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和直觉思维阶段(4—7岁)

另三个阶段了解基本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仅靠感知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并建构动作图式的认知发展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岁):儿童从表象性思维中摆脱出来,逐渐进行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岁以上):儿童逐渐从依赖于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中摆脱出来,而逐渐进行脱离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

7、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8、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就是认知发展的真实水平(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和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由在**指导下或与其他更能干的同龄人的合作解决问题所决定)这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同的个体之间,最近发展区有所不同;在不同情境中,同一个体也可能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

9、教学支架。

是指儿童试**决超出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10、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和提出的相应的危机。

①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婴儿期(出生——1岁)

②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幼儿期(1——3岁)

③主动感对内疚感——儿童早期(3——6岁)

④勤奋感对自卑感——儿童晚期(6——12岁)

⑤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青少年早期(12——18岁)

⑥亲密感孤独感——青年期。

⑦繁殖感对停滞感——**期。

⑧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老年期。

这八个阶段以不变的序列逐渐展开,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解决某一具有普遍性的心理与社会矛盾。对于这些心理与社会矛盾。埃里克森使用了“危机”这一概念,其含义并不是一种灾难性的威胁,而是指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

11、自我意识的三种心里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12、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

①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

所遵守的社会准则不固定,或根本没有任何准则的道德认知阶段。

②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

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进行判断,之主义行为的外部结果我饿不考虑行为动机的道德认。

知阶段。③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11岁)

根据已有主观价值进行判断的道德认知阶段。

13、柯尔伯格主要采用道德的两难故事来研究道德发展理论。

14、父母的四种教养方式(可根据情境判断是哪种方式)

①权威型教养方式。

父母树立权威,对孩子理解、尊重,与孩子经常交流及基于帮助的一种教养方式。

②专断型教养方式。

父母要求子女绝对服从自己,对子女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的一种教养方式。

③放纵型教养方式。

父母对子女抱以积极肯定的态度,但缺乏控制的一种教养方式。

④忽视型教养方式。

父母对子女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有缺少行为要求和控制的一种教养方式。

15、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

①满足儿童的多种心理需要,包括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成就感需要。

②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在与同伴交往中建立起平等互惠的关系,体验到彼此的观。

点和意见的冲突,意识到积极的社会交往是通过合作而获得并维系的。

③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听到或者下哦那个同伴的言行、表情上了解到他人对自己。

的评价,通过整合多方面的反馈就形成了自我评价。

16、卡特尔流体智力理论与晶体智力理论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①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里过程相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

能力等, 它排除了文化因素,几乎可以参与到一切活动中去,因而被称为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习得的,是流体智力过去应用。

的结果,如在学校学习获得词汇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等。

2)特征:流体智力大都是先天的,依赖于大脑神经解剖结构,不依赖于学习;而晶体智力则依。

赖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

②这两种智力通常包含在任何智力活动中,难以分开。

流体智力随着生理成长而变化,随着机体的衰老而衰退,在14岁左右达到顶峰,然。

后就逐渐下降;相比之下,晶体智力的衰退要缓慢得多,它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长、

保持,直到60岁左右才开始缓慢衰退。

17、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简单论述)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认为,人有七种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省智力;在此基础上,还有自然智力、精神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认为每个人或多火烧地拥有上述8种智力;各个人在有些智力上表现出高水平,而在有些智力上表现出低水平;这些智力相互独立,能够用来解释不同个体的能力差异。

18、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

19、创造力与灵感的区分。

创造力是相对于个体或社会,产生前所未有事物的能力,它存在于任何个体中。

灵感就是个体在创造过程中,突然产生某种新颖的形象、概念或思想的心理状态。

20、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结合实际)

①需要创造型教师。

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

③创造合适的家庭教育氛围。

21、巴甫洛夫经典实验。

22、桑代克的效果率(概念)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刺激之间的连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连结便会削弱。

23、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如何辨别)

强化是行为得以加强的过程;惩罚是减少或抑制行为的过程。

负强化经常与惩罚相混淆。首先应当区分,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加强行为的过程,而惩罚则相反,是减少或抑制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说,被惩罚行为在以后相似的情境中很少得到重复。

24、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在学习下一个单元前学生必须通过前一个单元的一定水平考试。

25、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分(概念)

陈述性知识就是相关事实、定义、程序以及规则是什么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就是知道如何行动的知识。

26、元认知的三个成分及元认知知识的论述表达。

元认知是由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或元认知调节组成。

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什么因素和变量以什么方式影响认知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知识或信念,这些因素或变量主要包括人、任务和策略。

27、观察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学习。就过程而言,观察学习有注意、保持信息或印象、产生行为及愿意重复行为四个要素;就结果而言,观察学习可能产生引导注意力、调整已有行为、改变抑制、获得新行为和新态度、引发情绪五种后果。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主要涉及观察者本人、被观察者行为的后果、观察者预期的行为后果、预定目标、自我效能感等。

28、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的课堂应用。

①研究性学习:教师提供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搜集资料、验证假设来解决问题;

②基于问题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真实问题,要求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

③合作学习:有几个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并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

④教学对话: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互动而学习;

⑤认知师徒法:新手在专家的指导下获得知识和技能;

⑥互惠教学:在示范的基础上,传授阅读理解策略的一种方法。

29、教学对话。

就是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来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30、在教学对话情境中教师作用的发挥。

在该教学形式中,教师仅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通过对话来建构自己的理解。

31、先行组织者。

对上位概念或背景材料的陈述,有助于介绍或总结随后的信息。

32、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就是要实现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顺利过渡。

33、算子。

实质上是一种方法,是实现问题解决各种状态间转换的方法。

34、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当学生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情境,能利用原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时,这种迁移是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是指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如果原有的知识技能不够稳固或存在缺陷,不足以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原有知识进行改组或修正,从而解决了问题,并巩固、加强了原有知识,这种迁移便是逆向迁移。

35、制定教学计划的三阶段。

前动阶段(教学之前)、互动阶段(教学进行中)和后动阶段(教学之后);也就是教学计划的起始阶段、实施阶段和重评阶段。

、前动阶段。

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大多发生在前动阶段。在该阶段,教师首先根据学生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选择一些有助于达到该学习目标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在前动阶段,教师在观念上逐渐了解学生,思考如何创设符合自己教与学观念的课堂气氛。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关于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的观念和想法,会影响他们制定计划。

、互动阶段。

在互动阶段,课堂教学常在以下两种做法之间变化:一是要完成前动阶段既定的教学计划;而是要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境和接收到的反馈,对教学做必要调整。这就是说,教师一方面要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要观察学生的反应,修订自己的教学计划,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事件和新想法。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20 5个4 问答题30 6 5个 论述题 25 1个 案例分析题 25 1个 1 什么是心理结构 p4 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把心理现象分为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1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现象和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它由认识过程 感觉 ...

教育心理学重点

一 单选。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2.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3.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体现的是注意的哪一品质 注意的分配。4.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5.表象是指人脑 现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6.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例如,狗吃到食物能够分泌唾液。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 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