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学科。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既包括高校学生的心理,也包括高校教师的心理,还包括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
2、大学生的心理过程:大学生心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的过程。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现象。
2)揭示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规律。
3)**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4)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联系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描述性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2)实验性研究方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
个案法:对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发现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6、角色期待:社会对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角色都规定了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这些行为规范和要求就是社会对角色的期望,称为角色期待,或角色规范。@
7、高校教师的角色期待@
1)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2)大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3)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4)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5)平等中的“首席”
6)科学家或思想家。
7)终身学习者。
8)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8、角色超载:因为缺少时间、精力或资源,无力实现角色要求,称之为角色超载。@
9、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
1)高校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
专业知识。组织教材的能力。
言语表达的能力。
组织教学的能力。
教学**使用的能力。
2)教育机智。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够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教育和教学措施的能力。
善于因势利导。(调动积极性、循序渐进)
善于随机应变。
善于对症下药。
善于掌握分寸。
10、高校教师的情感特征。
1)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爱教育、爱学生)
2)对学生满怀期望。
3)教师的情操。
道德感。理智感。
美感。11、教师的意志品质。
1)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现目的的坚定意向。
2)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
3)解决矛盾时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持性。
4)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
12、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
1)成熟的自我意识。(真实客观评价自己)
2)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
3)有职业特色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
4)富有创新精神。
5)良好的性格。
13、强制性影响力:又称权力性影响力,简称权利,它是“威”的实质,它以外力推进的形式进行,具有不可抗拒性。@
14、自然性影响力:又称非权利性影响力,他是“信”的实质,被影响者自愿的接受影响,它是一种由于个人品质而产生的内在吸引力。
15、如何让老师更有威信@论述@
教师威信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之间一种肯定的人际关系表现,它主要属于自然性影响力的范畴。
一、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
1)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态度,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对教师工作的认知和态度等。首先要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其次,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2)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原因。
教育教学技能和心理素质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须的因素。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
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
教师平等交往对教师威信的获得也有重要影响。
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获得有较大影响。
二、教师威信的丧失。
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求知欲弱。
2)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3)随年龄增加教育观念变得消极,教育态度变得冷淡。
三、如何维护和发展教师威信。
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2)教师要正确认识、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威严挫伤学生自尊心和亲近感)
3)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模范。
16、举例说明什么是专家型教师@论述@结合自己专业。
专家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的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1)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差异。
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型教师课时计划简单灵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课程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并未设计具体细节,头脑中形成课时计划。新手大量时间精力用在课时计划细节上,需要有书面课时计划。
课堂过程差异。专家型课堂规则明确、吸引学生注意力、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课后评价的差异。专家型教师关注学生对新教内容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新手关注课堂管理和教学是否具成功。
2)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利用。
解决教学领域问题的高效率。(在经验的基础上快速处理问题。如考试作弊消除萌芽。)
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专家型教师解决问题时采用的三种方式:(一)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和无关的信息区分开来。
(二)按照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结合。(三)将其他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在教学领域。
3)高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系统的理论学习。
课堂教学观摩。
微型教学实践。
教学决策训练。
17、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
1)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自我接受是认可自己,自我拒绝是不喜欢自己)
2)过强的自尊心与过重的自卑感。
3)自我中心的倾向和盲目的从众的心理。
4)过分的独立意识和过强的逆反心理。
5)过强的自决意识和过弱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
19、学习: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学习。广义的学习是个体在生活中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0、按学习的内容分类。
1)知识的学习,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理解等。
2)技能的学习,主要是运动、动作的技能和熟练。
3)心智的学习,是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包括态度、品德、习惯、人格的形成。
21、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广博性。
2)专精性。
3)自主性。
4)能动性。大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权。大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
5)创新性。
2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增加了自己以类似方式行动的可能性。
23、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1)结构良好与结构不良领域的学习。传统的学习理论主要适合于结构良好的领域的学习,在结构良好的领域中,知识是相对稳定的,问题总是会有一个固定的答案,结构不良领域则不然。
2)随机通达教学。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里多次进行,每一次的情景都经过改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3)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首先呈现整体性任务,让学生尝试问题解决。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既可以使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开始,也可以从给一个规则开始。
4)情境性教学。在真实的任务中,让学生了解自己要解决的问题。
5)支架式教学与抛锚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围绕实现确定的主题,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
抛锚式教学:根据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在相关实际情景中去选定某个典型事件或典型问题,然后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学习。
6)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和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和广泛的学习迁移。
24、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以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如事物的外形、颜色。
词语—逻辑记忆。以词语、概念、命题、思想为内容。
动作记忆。以学过的动作为内容,如书写、游泳。
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为内容,快乐的记忆、痛苦的记忆。
2)按记忆的目的性分类。
无意记忆。没有预定目的,不经过专门学习,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
有意记忆。有明确目的、在意志努力的积极干预下进行的记忆。
3)按记忆的时间分类。
感觉记忆。0.25—2秒。
短时记忆。5秒至2分钟。
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生保持的记忆。
4)按记忆的知识性分类。
情景记忆。有关个人生活经验的记忆。
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
25、遗忘: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
一)遗忘的本质。
衰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于最后消退。
干扰说。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是遗忘的主要原因,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可以恢复。
提取失败说。遗忘是由于找不到提取线索。
动机说。任何遗忘都有动机,记不起是因为不想记,于是把信息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同化说。遗忘是知识和认知结构的简化过程。
二)如何加强知识的保持。
1)组织有效的复习。
及时复习。多样化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阅读和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根据个人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合理分配复习材料,避免相互干扰。
2)利用外部记忆的手段。如记笔记、记卡片。
26、知识迁移: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的影响。
27、知识迁移的类型。
1)普遍迁移和特殊迁移。
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3)正迁移和负迁移。
4)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5)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6)两类知识的迁移。
28、定势:也称向心,是指先前活动对后续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29、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一)情景因素。
1)刺激模式。问题呈现时的状态。
2)问题的信息量。
3)问题的具体性。
二)心理因素。
1)认知因素。
问题表征。问题在头脑中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知识。生活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容易解决。
定势。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促进解决问题,有时妨碍解决问题。
高等心理学考试重点
1 教师篇 20 第一讲 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第二讲教师的素养与人格。第三讲 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考点 1.教师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在教师职业岗位上渡过的 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指教师的职业素质 能力 成就 职位 事业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及相应的心理体...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2章 1 行为 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映动作和活动构成。了解 第3章 2 群体心理 由于社会群体的客观存在,变产生了群体心理,是在共同的生活条件下和环境中产生的,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了解 第4章 3 无意识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 心理学概念 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包括 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 心理动态 个性心理。2 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1 心理学之父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 论灵魂 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