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选择。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20世纪初。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桑代克。
4、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5、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教育性研究原则。
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7、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等三种活动过程。
8、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等5要素。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简答。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简答)
五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师环境。
三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 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情况。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3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情况。
第一阶段指从20世纪初至2023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主要是翻译介绍国外的教育心理学。
第二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开始。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是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并试图以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对以前的教育心理学加以改造,以确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第三阶段即“*****”结束至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课题逐渐展开。
4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 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 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 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造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有两种,一种是实验室实验法,一种是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背景下,对人的活动中的某些条件、活动程序加以控制或改变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它兼有观察法和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既是主动创造条件,又是在比较自然的环境里进行的。
3)调查法。
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6.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 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 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 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填空选择。1、儿童认识发展阶段论的心理学家是皮亚杰提出的。
2、皮亚杰认为,认识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认识的发展处在具体运算阶段。
3、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他认为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4、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前运算的阶段。
5、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青年期正处在“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场独立性。
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8、心里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里变化。它具有四个特征:差异性,不平衡性,连续性及阶段性和定向性与顺序性。
9、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有成熟和学习。
10、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1、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口腔期、**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5个阶段。
12、席尔瓦和汉森认为存在4种基本学习风格,分别是感官-思考型,感官-感受型,直觉-思考型和直觉-感受型。
名词解释。1.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2.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知道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3. 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期间,在这个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少或没有影响。
4. 人格:又称个性,是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5.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以及自我价值等的了解与评价;二是自我体验,主要指个体的情感体验,如自卑、自尊、自信等;三是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督促、自我调节等。
7.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辨析 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
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认知风格主要指个体信息加工的方式,即个体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的功能方式,主要反映学习者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而学习风格除包含信息加工方式外,还体现出个体的感情因素、心理行为以及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学习方式的偏爱。
显然,学习风格涵盖层面广,它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构成因素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的学习方格。
简答。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四个基本特征:1.差异性,2.不平衡性,3.连续性与阶段性,4.顺序性与定向性。
2.皮亚杰,瑞典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的理论描述认知发展的机制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认知的发展,进而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以达到个体图式与经验之间的平衡。
认知发展的阶段:
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会经历5个发展阶段:
口腔期:(从出生到12至18个月):儿童追求的是口腔满足。
**期:(从个月到3岁):大小便的训练期;超我的发展。
性器期:(从3岁到6岁):恋母情结、恋父情结。
潜伏期:(从5岁到12岁):性的发展呈现停滞或退化现象。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儿童专注于社会情感的发展。
生殖期:(从12岁到成年,青春期是生殖期开始的标志):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建立自己的生活。
表现出独立的倾向。此期容易体验到情感上的痛苦,部分来自同父母的分离体验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主要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和疑惑,体现着意志的实现,(坚持的能力和自主的能力得到发展) 。
第三阶段:学前期岁)主动感对内疚感。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现为活动的主动性增强。
第四阶段:学龄期——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创造力发展和掌握技能)。
第五阶段: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自我同一感能力的发展)。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亲爱感获得)。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主要任务是获得生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主要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完**生的使命感。
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学说的主要观点:
1、人格发展受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
2、人格发展依照渐成原则。
3、自我在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6.什么是关键期及其意义。
是由康拉德。劳伦兹(洛伦茨)提出。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意义:我们应该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恰当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最近发展区的定义和意义。
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由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
意义: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该看到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8.什么是自我意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以及自我价值等)的了解与评价;二是自我体验,主要指个体的情感体验;三是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
教育心理学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整理。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习与教育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 年龄,性别,文化差异 和个体差异 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需要差异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的组织教学,教...
教育心理学整理
第一次考教师资格证,才复习教育心理学,自己总结的,跟大家分享,希望各位考友多补充多改错。另 谁有总结教育学的能分享一下吗?根据书里出现的高频各种教育心理学家及别的人物总结。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初创阶段,教育心理学之父 尝试错误说 联结学习理论 猫走 迷笼 实验,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
教育心理学整理
论述 50 1.班杜拉 与 自我效能 有关,如何提高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 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 自我效能感 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