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程重点

发布 2022-10-16 17:01:28 阅读 5339

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里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交织在一起。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吧教师的成长分为下面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景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指导作用(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上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常见的研究放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到80年代以后)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对个体发展影响具有重要影响的: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维果斯基的“支架式教学”

埃里克森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过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学习信任的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变得勤奋的阶段岁-12岁)建立个人统一性的阶段(12-18岁)区分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p64)

学生学习的特点: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适应性桑代克的三条主要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班杜拉提出另外的两种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认知生长的过程:

就是形成认知表征系统的过程。

认知表征系统的发展阶段:动作性表征、印象性表征、符号性表征。

发现学习的特点:(1)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教学应该给学生一个探索情景,而不是现成的知识。

(2)强调直觉思维。传统学校一般更重视学生的分析思维,让学生根据仔细规定好了的步骤来一步一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二直觉思维则不按严格的、细致的逻辑推理,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做捷径性、感悟性的判断。

(3)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从学习探索活动本身得到的快乐和满足,而不是外部的奖惩。(4)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不只是存储。奥苏贝尔提出三种同化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学习动机的作用:

引发作用、定向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环境中的成就动机应该至少包括三个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的。

动机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韦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分为3个维度,又把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行为责任)归结为4个因素,将它们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三维度模式”。

他认为3个维度是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的归因和非稳定的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4个因素是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韦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

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会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倒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一致。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受到最低评价。

因此,韦纳总是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性的维度。

自我效能感悟对行为活动具有五方面的作用:(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自我效能感悟高的人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2)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自我效能感悟高的人倾向于坚持自己的行为,直至成功。

自我效能感悟低的人则容易半途而废。(3)影响人在困难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悟高的人敢于面对困难,坚持只要不懈努力,困难是会克服的,自我效能感悟低的人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不敢尝试(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悟高的人能够高效的获得新行为,并自如的表现。

习得的行为,自我效能感悟低的人则相反。(5)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悟高的人活动时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自我效能感悟低的人则充满着恐惧和焦虑。

自我效能感形的因素主要有四个(记住):第一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一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最大。第二替代经验,个体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源于对他人的观察,如果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样或不如自己的人成功,自我的效能感就会提高。

第三言语暗示,他人的言语暗示能提高自己的效能感,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暗示是效果是不巩固的。第四情绪唤醒,高水平的情绪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与情绪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

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学习动机的激发:一、适当的开展学习竞赛(一)竞赛的作用1、竞赛的积极作用2、竞赛的消极作用(二)运用竞赛的原则1、竞赛要慎用少用2、竞赛要注意方式二、(一)奖励与惩罚的作用(二)运用奖励与惩罚的措施应该注意的问题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罚观2、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平与适当。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一)学习结果反馈的激励作用(二)利用学习结果反馈的原则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四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安德森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方式把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表征知识形式:命题网络程序性表征知识形式:

产生式系统。

知识学习的不同分类:1、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支架性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的不同形式2、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学习两种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具体分析:1、开设开放性的、互相接纳的课堂气氛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4、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建立,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依据迁移要求,精选教材内容2、依据迁移的要求来合理地编排教材内容3、依据迁移要求,合理处理教学程序4、促进学习在现实情境中的广泛迁移。

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运动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运动技能又称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如书写,体操、骑自行车。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如:心算、默读、打腹稿。运动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是:运动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扩展性等特点,而心智技能则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等特点。****技能形成的方式1、认认知定向阶段2、初步掌握技能动作阶段3、技能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智力活动形成的五个基本阶段: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的阶段、有声的语言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学生技能的培养:(一)帮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过程,他不同于单纯的重复。

(二)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运动技能形成正确的动作印象1、动作示范语言与解释相结合2、帮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3、示范动作要重复,动作程度要放慢4、指导学生观察(三)坚持以实现视觉控制向动觉控制转化为中心的练习1、指导学生将视觉形象与动觉表象结合起来2、指导学生认真体会动作的动觉刺激,以加速视、听分析器与动作分析器之间,以及运动分析器中的动觉细胞与运动细胞之间的联系的建立3、在练习后期,应指导学生运用视觉控制与动觉控制交替练习的方法,促进动觉控制替代视觉控制的转化。(四)根据运动技能练习的实际情况及时提供反馈信息让学生知道练习的结果。1、在练习初期,教师积极向学生提供关于他们练习时身体运动过程和动作姿势方面的信息2、在练习后期,教师指导学生细心体会自己练习行为并力求发现自己的经验。

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等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所构成的。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的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论述题(重要)分析题。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的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概括出了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5岁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对引起事情的原因只有朦胧的了解,其行为直接接受行为结果支配。)他律阶段(5——8岁地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多半是根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处于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阶段(9——11岁儿童进入自律阶段,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总的来说,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科尔伯格儿童道德的发展3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的水平、后习俗水平品德内化三个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社会规范的认同、社会规范的信奉。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注意几点: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依据和对立情绪、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问题的结构特征:结构良好问题、结构不良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指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形成新颖的、有价值的方案或结论。特点: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精密性聚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有方向、有范围的收敛性思维,追求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

发散思维则试图沿着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来分析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聚合思维和发展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缺少的两个侧面。

在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几条建议:接受并鼓励发散思维、容纳异议、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强调每个人都能以某种形式进行创造、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丰富的刺激、为创造性思维提供开放的气氛。学习策略的三种成分: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识记过程中的复述策略:利用无意识和有意识记、排除互相干扰、多种感官参与、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尝试背诵、过度学习。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

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复习形式多样化、反复实践。遗忘的规律(记住):先快后慢。

学习策略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效能性原则。最近发展区:

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智力指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实际年龄指从出生到进行智力测验是的年龄,智力年龄是指根据智力测试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的变化。

强化原理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通过对强化的控制就是控制人的行为。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活的某些新的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这既是有意义的学习的定义,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先行组织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耶克斯-多德逊定律: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容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成就动机(记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

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正例。

高原期:在****机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

品德:即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它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做出某种社会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认知策略是指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的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中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的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控制。

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20 5个4 问答题30 6 5个 论述题 25 1个 案例分析题 25 1个 1 什么是心理结构 p4 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把心理现象分为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1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现象和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它由认识过程 感觉 ...

教育心理学重点

一 单选。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2.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3.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体现的是注意的哪一品质 注意的分配。4.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5.表象是指人脑 现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6.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例如,狗吃到食物能够分泌唾液。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 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