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

发布 2022-10-12 04:26:28 阅读 1055

复习目标:认识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规律;

从实践意义角度分析地球运动;

学会分析各类太阳光照图。

复习方法:对比分析法、数学分析法、讲练结合法。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对比分析。

二、关于地球自转运动的几点思考(知识的掌握与解决实际问题)

1、恒星日与太阳日。

仅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参照物不同而已。

2、昼夜更替现象的理解与分析:

昼夜现象:晨昏圈晨线(走向天明):ad(北半球),bd(南半球)

昏线(走向黑夜)

昼夜更替: p1:日出。

p2:正午:(地方时12时;h达一天内最大)

p3:日没。

p4:子夜(地方时0时)

昼夜长短:p点此日昼长: p1-p2-p3(日出至日没)

夜长: p3―p4―p1(日没至日出)

思考几个问题:

①某日某地日出时刻为6:30,那么该地此日昼长为 11小时。

赤道上永远是6时日出,18时日没,昼夜等长。

如果某日某地p昼长为15小时26分,那么p处此日日出时刻为:4时17分;日没时刻为: 19时43分。

南北半球同纬度两地昼长、夜长规律:昼长=夜长 (自然之美)

例:某日:38°s昼长为11小时30分,那么38°n该日昼长为12小时30分。

我国某地某日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40,日落时间为16:40,那么该地的经度为 125°e,此时的季节为冬季。

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冬半年,纬度越高夜越长。

昼夜长短会变化吗?变化又是什么原因?

3、水平运动物体偏向思考:

①偏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不偏向。

偏向原因:地转偏身向力(科里奥力)

f=2ωmv·sin

ω为常数15°/小时,m为物体质量,v为水平运动速度,为当地地理纬度)

故:水平运动物体速度越大,偏向越大;

地理纬度越高,偏向越大。

水平运动偏向的实践思考:

a、大气水平运动的理解。

风向v一定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右方向风带的理解。

b、洋流流向理解:

c、对河道的影响。

北半球河道右岸偏深。

但是,河流弯道不遵从此规律。例:

故河流弯道是凹岸深,凸岸易淤积。

河流弯道多易发生洪涝灾害(决堤),故防洪主要措施有:加哟堤防;截弯取直。

d、炮弹落点偏差思考:

例:从p地(110°e,30°n),向正北方向发射程为1110km的炮弹,其落点应在m地(110°e,40°n)的( d )

a、东北方b、西北方c、西南方 d、东南方。

三、关于地球公转的几点思考:

1、地球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焦点上。

带来:日地距离发生细微变化。

公转速度也相应变化。

思考:①冬、夏至日与近、远日点的关系。

a′: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

b′:夏至日,6月22日左右。

b:远日点(七月初)

a:近日点(一月初)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逻辑分析:

黄赤交角存在 → 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天文)四季更替。

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3、为什么黄赤交角的存在会导致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移动?

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23°26′n, 0° 23°26′s

思考:南、北回归线的名由。

4、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图形的记忆。

例:①关于夏至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是6月22日b、地球离太阳最近。

c、地球离太阳最远d、太阳直射点移至最北。

太阳直射点南北往返一次,直射点在北球的时间为t1,在南半球的时间为t2,那么:( b )。故:北半球极昼时间要长于南半球极昼时间。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确定。

思考:一年中有两次和仅一次太阳直射的地理范围。

5、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分析方法:①图形思维,不脱离太阳光照图分析;

学会从静态到动态的思考。

例:1、描述29°n某地在10月1日至1月1日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提示:10月1日→冬至日(12月22日)→1月1日。

例°n某地不可能出现昼长相等的时间:( a )

6、四季更替。

①天文四季含义: 夏季:太阳最高,白昼最长。

冬季:太阳最低,白昼最短。

欧美四季划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中国传统四季划分:

立春(2月日)立夏(5月日)立秋(8月日)立冬(11月日)立春。

思考:欧美四季划分比中国传统四季划分迟的原因?

气候统计的四季:春季月) 夏季月)

秋季月) 冬季月)

思考:1、季节划分的意义:光热季节变化,生活、生产。

2、四季最分明的地区:中纬。

节气:中国传统,黄河流域生活和农业生产的指示和预告。

7、五带划分的天文涵意:(也是地球上基本的热量带)

a:热带(有太阳直射)

b1、b2:北、南温带(都无)

c1、c2:北、南寒带(有极昼,极夜)

四、关于太阳高度变化的思考:

1、太阳高度:太阳对当地的仰角h。

日变化。h存在。

季节变化。2、太阳高度(h)的日变化:

非极昼区太阳高度h日变规律:

0° hmax 0°

日出) (正午) (日没)

思考:①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

某地处正午时(地方时12时),h达一天中最大hmax。

直射点处:0° 90° 0°

极点在极昼时,h为定值。(在一天内不变化)

对a、b、c、d、e、f点在夏至日太阳高度日变化的数学分析:

思考:①横轴上曲线以正午12时对称,且间距为昼长。赤道上昼夜等长。

只有直射点处,正午太阳高度h=90°。

图中南半球上的仅 e 曲线,推断理由: 昼长<12小时。

北极点n的太阳高度在一天内不变化,h=23°26′(h=90°―|90°―23°26′)

当某地在66°34′<<90°内其h的日变化规律:h并不为0。

太阳并不从地平线上升起)

h hmax h

0时) (12时) (24时)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h=90°―|

其中为某地p有地理纬度,为直射点纬度)

数学分析前提:、在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那么: -90°≤≤90°

23°26′≤r≤23°26′

当=时,即太阳直射点处的h=90°

当确定时,|-越大,即离直射点越远,h就越小。

即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由直射点处(h=90°),向南北两端递减。

当确定时,即对于地球上某地p(纬度为),当在-23°26′≤≤23°26′区间变化时,h的变化规律:

a、当-23°26′≤≤23°26′时,p地一年有两次直射,hmax=90°

hmin=90°-|23°26′|

当>0°时, =23°26′

且:hmin 当<0°时, =23°26′

当=0°时, =23°26′

b、当=±23°26′时,p地一年有一次直射,hmax=90°,为该处纬度。

hmin=90°-|23°26′±23°26′|=43°08′

为另一回归线)

c、当:66°34′<<23°26′时,无直射。

hmax=90°―|23°26′|即直射在=23°26′

hmax=90°―|23°26′)|即直射在=-23°26′

d、当=±66°34′时,无直射,hmax=90°―(66°34′―23°26′)|46°52′

即:夏至日。

hmin=90°―(66°34′―(23°26′)|0°。即:冬至日。

e、=90°时,hmax=23°26′(夏至日,即=23°26′)

hmin=0°(-23°26′≤≤0°)

f、66°34′<<90°时,hmax=90°―|23°26′| 夏至日)

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

一 1 大气层 是地球最外层的圈层,它包围着 海洋 和 陆地 大气层没有确切的外部边界,物质成分以 氮 和 氧 为主。距离地面最近的圈层是 对流层 风雨雷电等各种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大气层的 对流层 2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迅速发展,各种污染大量地进入地球大气中,这就是人类所说的 大气污染 污染物主...

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学案

12 地球的面纱。1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 它包围着和 大气层的物质成分以和为主。大气层是地球的是地球上的重要保障。大气层共分五层。风雨雷电等等各种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大气层的。2 假如没有大气层 如同月球上没有空气一样,地球上的生物就会 地球表面的温差会 会有很多 天空会是的。3 各种污染物大量地进...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间 50分钟满分 100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1 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 盛行风 b 地转偏向力c 海水密度差异 d 陆地形状和岛屿影响。2 由信风引起的洋流,其运动方向为 a 北半球向西,南半球向东 b 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c 南北半球都由东向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