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业成长

发布 2022-09-11 14:56:28 阅读 9020

我的专业成长:在躬身实践中提升境界。

我从南平师范毕业后分配到老家——华桥中心小学任教,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二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已经从农村走向县城,最后进入省城,从一名乡村语文教师成长为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我躬身实践“传承优秀文化、培育健康自由的人”的教育理想和“语文课,用心做语文的事”的教学理念,不断追求、提升自己的专业境界。

第一重境界:立足课程。

俗话说:“视野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我认为教师的视野有三种:

文化视野、课程视野(儿童视野)、教材视野。“文化视野”,教师是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当具备“成仁”“弘毅”“舍我其谁”的视野。这种视野下,教即无所教,无所教即教,“大教教心”。

鲍鹏山说:“唯其批判,才是文化。”那么,唯其培养批判思维、培养质疑精神,才是教育。

如此教育,才能既传播文化又创造文化。孔夫子是典范,陶行知先生是典范,黑柳彻子笔下的小林宗作校长是典范。我参加工作很久很久才悟出——一流教师当具有“文化视野”。

“课程视野”,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当具备“把全世界当教科书”[“要把全世界当教科书,不要把教科书当全世界。”(台湾高敏丽老师语)]的视野。这种视野下,教即学、学即教。

“课程视野”实为儿童视野,课程为儿童而建设,儿童因课程而发展。据我所接触,港台老师是典型,英美老师是典型。我参加工作很久才悟出——优秀教师当具有“课程视野”。

“教材视野”,教师是“用教材教”,甚至“教教材”,把“教科书当全世界”。这种视野下,往往教与学对立、教与学割裂,甚至只见教不见学或者教不为学。我入职时大抵处于这种水平。

“文化视野”下的“教”与“课程视野”和“教材视野”下的“教”肯定不一样,像典籍中的孔老夫子,像**中的小林宗作。这种“教”也许真的只存在于书本中了,只能让我们想象、让我们向往、让我们惭愧。暂且不论吧。

“课程视野”下的“教”与“教材视野”下的“教”也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如果在现场听港台老师上课,就有真切感受;若是现场听大陆老师与港台老师“同课异教”,感受就更深切了。例如,同是教《只有一个地球》,大陆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理解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地球的自觉性”。

港澳台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约而同地关注文体(说明文),由文体而学习说明方法,“了解文章的体裁”“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关注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关注语言运用能力,“能将环保知识灵活运用在面临的事件中” “学会摘取关键语句,作为论述依据” “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并在写作上予以运用”等等。港澳台老师也关注情意目标,但是语言表述却不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如“联系实际和课外知识,写出自己的想法”“能流畅陈述对环境教育的观点”。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港澳台老师鲜见逐字逐句地讲读课文、分析内容,而是大胆取舍,为教与学所用。

不管是“课程视野”下的教,还是“教材视野”下的教(立足课程下的教),其底线是:上什么学科的课,就像这个学科的课;上什么年级的课,就像这个年级的课;上什么学生的课,就像这个学生的课。不管上什么课,都是学生个体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实践,需要时,或教师有针对性、有启发性地教;或同学讨论、交流、互助,之后自己再思考、再判断,其本质是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习伙伴关系)——思维碰撞、心灵相遇、知识分享的过程。

立足课程下的教与学,应该是教即学、学即教,学中有教、教中有学。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场”——或是当下的讲解启发(看得见的教),或是以往的方法引导(看不见的教,即“剩下的”);教师主动施教,因为学生学习需要——或愤或悱、或遇问题、或碰新知、或须纠正、或要提炼,是看得见的教也是看得见的学。假若只看见教而看不见学,这样的教可能是多余的;假若是学生不需要教而教,这样的教可能是负面的。

总之,学与教是统一的、和谐的,但不对等,更不能割裂。当然,如果少教却能多学(教得少学得多)、浅教却能深学(教得浅学得深)、粗教却能精学(教得粗学得精),直至不教也能学(会学),那么,这样的教才有效、才高效,这样的教学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课堂是学生发生学习的地方,课堂是学生发生变化的地方,课堂是学生发生梦想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时时处处、实实在在地发生,似乎都有教师、都有教的影子,但仔细看时,又看不见教师和教的痕迹。这样的教才有效、才高效,这样的教学才是我们所向往的。

第二重境界:催生梦想(或尊重儿童)

我读过一个故事。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位中学老师,他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一丝不苟。有一次,他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理想写一篇作文。一个叫蒙迪·罗伯特的高中孩子用了大半夜的时间,将自己心中埋藏已久的梦想——拥有一个牧马场一一详尽地写出来,还配有一幅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棚、跑道、种植园、房屋等建筑的平面设计图。

第二天,蒙迪兴冲冲地将作业递给老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带着未来牧马场主人的骄傲。可是,老师并不领情,在作业本上批了个大大的“f”(差),犹如一盆冷水从天而降。

下课后,他迷惑地找到老师,不解地问:“我为什么得‘差’?”

老师平静地看着这个与他一般高的毛头小伙子,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

”老师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如果你重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些的目标,我可以考虑重给你打分。”

这个分数是蒙迪能否毕业的关键。回家后,他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是好,便问父亲怎么办。父亲说:“你已经不小了,要学会自己拿主意,这对你是一个重要的决定。”

一个星期后,蒙迪把作业原封不动地退回给老师,十分坚定地说:“你可以不改动这个‘差’字,我也不想改变我的梦想。”

此后的岁月里,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那份作业上很大很刺眼的“f”一直伴随着他。然而正是这份作业——心中的梦想激励着蒙迪,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创业,坚持不懈地超越新的征程。18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拥有了一个200英亩的牧马场。

一天,比尔老师应邀带着他现在的30名学生踏上了这个以“蒙迪”命名的私人牧马场。头上已经添了许多白发的比尔老师流下了忏悔的泪水,激动地说:“蒙迪,现在我意识到,当我是你的老师时,我是个专门偷梦的贼。

那些年我可能偷走了许多孩子的梦。幸运的是,你是那样矢志不渝,那样的勇敢,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你的梦。”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我不断地追问:我是“专门偷梦的贼”吗?

我是否偷过许多孩子的梦?我深深地感到于永正老师所言“成功的课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最成功的课是让学生有憧憬和梦想”的分量。是啊,教师要通过课堂催生学生的梦想、呵护学生的梦想、成全学生的梦想,而不是去做一个“专门偷梦的贼”。

我要向故事中的父亲学习啊,他才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学会自己拿主意”、自己判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品质。我终于领悟了第斯多惠的至理名言:好的课堂,真正的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学生向上向善,“唤醒”学生心底里沉睡的梦想种子,在求知、探索、分享、成长中受到“鼓舞”。

这样思考,我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了。

第三重境界:培育信仰。

信,诚也,重也,不疑也。仰,举首望也,心慕也。信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缺乏信仰,对什么都不相信、对什么都不存敬畏,是教育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更是人类的悲哀。

人无信仰不立。人的信仰应该从教育来,课堂则是培育人的信仰的最佳场所。要培育有信仰的学生,首先教师要有信仰。

我们的祖师爷孔子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孔子是一个特别有信仰的人。有一次,他的得意门生子贡向老师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

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意思是只要三条就够了,第一条使粮食充足,民以食为天嘛;第二条使军备充足,保家卫国(国泰民安)嘛;第三条使老百姓信赖**、对国家有信仰。

子贡觉得太多,追问道:“必不已而去,子斯三者何先?”意思是,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条,先去掉这三条中的哪一条?

孔子好像早有准备,脱口而出:“去兵。”子贡还不满意,继续追问:

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条,先去掉这两条中的哪一条?孔子深思熟虑,非常认真地告诉他:“去食。

”接着总结道:“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老师说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自古而今谁不死啊,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百姓不信赖**、不信赖国家。

不信赖、没有信仰,国家就会崩溃,就无法存在了。

孔夫子处在“礼坏乐崩”的时代,坚定地“明知不可而为之”。我们所处的时代,错综复杂,当有所担当。教师有担当,学生就有担当;学生有担当,国家就有担当。

“有担当”的核心是什么?是培育信仰。教育就是要培育有信仰的人。

我们的教育要培育什么样的信仰呢?宏观而言,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的人(这是对世界、对人类的信仰);中观而言,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对国家的信仰);微观而言,是贯彻落实学科课程标准,培养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学习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成全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个性,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教师坚定地贯彻教育方针,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就是有信仰的教师。有信仰的教师培育有信仰的学生,有信仰的学生建设有信仰的国家,有信仰的国家培育有信仰的人……如此良性循环。

概言之,教师当心中有信仰,眼中有梦想,手中有课程。我的专业在这样的思考与躬身实践中,不断精进,止于至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的专业成长

孙宝福丰润区沙流河镇中学 064006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已度过近二十个春秋。回眸自己留下的一串串脚印,我仍庆幸我当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 当一名教师,尽管生物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有些尴尬,丝毫没有影响我对教育事业不断追求的热情,深知教师专业成长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而是教...

我的专业成长

南陵中学王文军。从走出师范院校的大门到成为一名成熟中学物理教师,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整个过程需要努力,这种努力首先取决于对自身成长规律的清醒认识与把握。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构成一般包括 普通文化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 教育学科的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与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这三个方面的表...

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摘要 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学习 实践 反思和研究四个方面阐述了作者自身英语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并以成长 进步 提升 成熟为主线,为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自我提升的可借鉴之路。关键词 专业成长 学习 实践 反思 研究。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志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