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物体的质量。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熟记质量的单位,并能熟练的进行质量的单位换算。
3、知道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4、观察托盘天平,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5、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6、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及质量单位的换算;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物体,比如说:课桌、粉笔、黑板等等。现在我来举几组例子,大家分析一下,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a课桌、讲台、凳子(材料相同,都是木头制成的)
b铁锤铁块铁桶(材料相同,都是铁制成的)
我们可以说课桌、讲台、凳子这些物体都是由木头这种物质制成的。
铁锤铁钉铁桶都是由铁这种物质制成的。
总结:在浩瀚的宇宙中大到难以想像的星体,小到看不见的粒子,所有的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新课教学。
1、质量。提问:讲台和凳子都是由木头这种物质制成的,哪个用的木头材料多?
装满水的木桶和杯子,哪个装的水多?充足气的篮球和乒乓球,哪个里面充的空气多?
总结:事实表明,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在物理学中,我们用质量来描述。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多**课件出示:两条鱼)
提问:1)这两条鱼的质量相同吗?为什么?
2)假如你要买这两条鱼,你应该怎样计算这两条鱼的价钱?
3)我们平时可以用杆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你知道我们平时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
2、质量的单位――千克。
请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后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说明,家中两袋食用盐的质量就是1千克。并请学生估计自己的质量?
完成大屏幕上的题目。
3、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是一种比较精密的仪器,实际操作时,要严格按照使用方法,认真细致的操作。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1)托盘天平的构造。
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天平,教师介绍天平的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托盘(2只)、指针、分度盘、横梁、平衡螺母(一个或两个)、刀口、横梁标尺、游码、底座、砝码盒和砝码。
同桌之间相互提问。
2)天平的调节。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水平调节)
b.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点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红线。
提问:1)如果指针指在分度盘**红线的左侧,左右两端的平衡螺母应该怎么调?(左端的向右调,右端的也向右调;一般情况下我们只需调节其中的一个就可以了)
c.如果指针指在分度盘**红线的右侧,左右两端的平衡螺母应该怎么调?(左端的向左调,右端的也向左调)
总结: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平衡螺母调节的方向,我们可简单的记为。
左偏右移,右偏左移”,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的调节方向是一致的。
d.我们怎样判断横梁已经平衡了呢?(如果指针停指在分度盘**的红线时,横梁就平衡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一定要指针完全静止下来,只要指针在分度盘**的红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就可判断天平横梁平衡了。
)提醒:调节横梁平衡之后,就不能再交换两个托盘或移动天平的位置,否则就要重新调节天平的平衡。
注:如果被称量的物体是化学物品,应在左盘内添一张纸后再调节横梁平衡。
操作:各小组调节天平的平衡,教师巡视。
3)天平的使用(教师边演示边说明)
a.估测: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大于天平的称量范围。
b.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的办法使天平平衡。砝码的选择应先大后小,当右盘的砝码总质量略小于左盘物体的质量时,就移动游码,直到天平重新平衡(注:
不能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1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不用手;移动游码也用镊子。(如果手不干净或者有手汗,就会使砝码和游码生锈,而影响称量的精确性)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与前面的判断方法一样。(请一生回答)
3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内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即m物=m砝码+m游码)请学生读出物体的质量。(注:看清横梁标尺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以游码的左端为准)
4称量完后,要清点砝码,装入盒内,不得随意放置在其它地方。
4)天平的保养方法。
5)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出示画面)
介绍近代测量质量最精密的仪器――电子天平。
三、课堂练习。
多**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6.1物体的质量。
第2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进一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
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多**演示)用铁锤敲打一跟铁棒。
提问:(1)铁棒什么发生了变化?
2)铁棒所含的物质铁的多少有没有变化?
3)它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出示多**)加了盖的水杯中的冰熔化成了水。
1)图中什么发生了变化?
2)所含的物质水的多少有没有变化?
3)它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多**出示画面)一只木雕被神舟五号带入太空。
思考:(1)木雕被带入太空后什么发生了变化?
2)所含的物质木头的多少有没有发生变化?
3)它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提问: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否总结出,物体的质量与哪些因素无关?
总结:所以我们说,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提问: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本身的基本属性呢?
师: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它们的状态、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那么物体的质量会不会改变呢?在什么情况下改变?我们先来看大屏幕。(动画演示)
思考:此时铁棒所含物质铁的多少有没有变化?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
总结:当组成物体的物质减少或增加时,物体的质量就发生改变。
举例:老师用粉笔写字时,粉笔的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
磨刀时,刀的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
二、课堂练习。
3w和练习册相关内容。
三、课外练习。
6.2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的过程,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合理地实际实验步骤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使用托盘天平,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大、小烧杯各1个、铁块、铜块和铝块各1个、水、一盒大头针。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提问。1、使用天平时,应对天平做哪些调节?
2、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读数时,有哪些要注意的?
4、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了?
既然大家都已经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接下来我们就来实际操作吧?
二、新课教学。
1、测量固体的质量。
学生自己操作测出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并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操作。
集体点评,对实验做得又快有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同时指出其它小组存在的问题。
2、特殊方法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提出问题:我们能够直接测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呢?为什么?
(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太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所以无法直接测量。)想一想,我们以前是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实验研究:按照课本活动6.2的活动过程,完成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在**中。
评估与反思:a、以上三种测量方法中,哪种方法测量最不准确?b、你认为两次的测量结果,哪个更准确些?为什么?c、用这种测量方法还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质量?
3、测量水的质量。
提出问题:测量液体质量时,我们能否将液体直接倒入托盘内称量呢?应该怎么测量?
设计实验:要想较准确的测出烧杯内水的质量,怎样设计测量步骤?
用箭头在课本中标出顺序。
完成实验:将数据填入**。
分析:与其它同学比较各自的测量步骤,谁的更合理?
4、案例分析。
1)在条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移动游码调节天平的平衡。
提问:在称量过程中,你能指出其中的错误吗?这个实验中虽然有些操作是错误的,但是我们能不能根据测出的数据算出物体的质量吗?
砝码总质量是36g,游码示数是3.6g,物体的质量应该是多少克?
三、课堂练习。
1、完成 “实验报告册”相关题目。
四、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应内容。
6.3物质的密度。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对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理解密度的概念。
2、学会用密度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值。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体积相等的铜块、铁块、铝块,水,细线,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设置情景:(1)大家都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空气是有质量的,如果想知道教室里空气的质量,你能想出一个办法吗?
2)当你买回一只贵重的金戒指后,怀疑戒指的含金量时,你能鉴别出来是否是纯金的吗?
师:这两个问题,现在对大家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再来解决这些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物质的密度-(板书)
二、新课教学。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提问: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实心铁块)这两个铁块哪个铁块的质量较大?(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较大)
出示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这两个物体哪个的质量较大呢?(铁块的质量较大,这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的)
师:经验告诉我们,同一种物体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是不相同的。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实验**:(1)教师演示课本实验,学生将实验数据填入课本中的**中。
2)分析总结,校对数据后提问:两个铁块的质量、体积。
是否相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等?
3)铁块和木块,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相等?
总结: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等;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4)启发: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这些比值都是用物体的质量除以它的体积,得到的是什么?(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上述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概念。(板书密度概念)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
6.1质量。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 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质量的概念只作 物质的量 的粗浅介绍,重点是质量的单位何用天平来测量质量的问题。学生对于质量容易和生活中的重量混淆,教学中应当注意。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通过实际操作,掌...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
第八章 第二节 重力 十二中初中部姚敏。设计意图 由图8 12至图8 14提出问题,通过对三个为什么的讨论,找出其共同原因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从而引出重力的概念,并由图8 15介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方法。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 什么是重力 重力的方向 重力势能。2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一起看看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欢迎查阅!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 情感 态度 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