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目录。第七章力 3
7.1 力 3
7.2 弹力 4
7.3 重力 5
第八章运动和力 6
8.1 牛顿第一定律 6
8.2 二力平衡 6
第九章压强 8
9.1 压强 8
9.2 液体压强 10
9.3 大气压强 11
9.4 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11
第十章浮力 11
10.1 浮力 11
10.2 阿基米德原理 11
10.3 物体的沉浮条件 11
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1
11.1 功(第1课时) 11
11.1 功(第2课时) 11
11.2功率 11
11.3动能和势能 11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11
十二章简单机械 11
12.1杠杆 11
11.2 滑轮 11
11.3机械效率 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力的基本知识。
2.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以及教学vcd,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学生**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长铁片,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长铁片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有没有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察书本图11.4-4,能得到什么启示?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三)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
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具、学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
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3)认清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和最小测量值;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三.小结。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布置作业:课本p
六.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具、学具:大小不同的几个砝码、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
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
二.新课教学。
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
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
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提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8n/㎏。用g表示,即g=9.
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的物体受到和重力是9.8n。
二)重力的公式。
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质量(㎏)g是9.8n/㎏,粗略计算:g取10n/㎏
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四)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三.小结。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布置作业:课本:p
六.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知道惯性的概念。
知道二力平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体的惯性。
2.难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图11.5-1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讲授新课。
1.牛顿第一定律。
1)**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按照书本第35页的实验进行**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
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学生活动:1)体验图11.5-4的实验。
2)体验物体掉杯中的实验。
3)**教学vcd
通过观察图11.5-6,尝试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
3.二力平衡。
学生**:按照图11.5-9进行**实验,做好记录。
引导学生从记录中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三)课堂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表述的?
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措施?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八年级下册物理 教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一节透镜第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透镜,凸透镜 凹透镜。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 焦点 焦距。3.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路图。4.知道四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会画平行于主光轴光线及从焦点发出光线经凹透镜折射的光路图。教学重点。1.透镜的焦...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教案。邵阳市昭陵中学。陈新德。第一节力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明确目标。演示实验 如右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木块,一木块上放一铁块,另一木块上放一个条形磁铁。把两木块放在水面上,让它们相距较近距离,再松开手。学生观察现象 两木块相互靠近。教师提问 为什么这两个木块会相互靠近呢?学生思...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欧姆定律。本章概述。本章在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的基础上,学习电压 电阻的概念。通过 实验了解串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及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电阻的方法,并进一步通过 电流 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了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