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 教案

发布 2022-08-18 12:24:28 阅读 4077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一节透镜第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路图。

4.知道四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会画平行于主光轴光线及从焦点发出光线经凹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教学重点。1.透镜的焦点、焦距;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1.了解透镜可以看成棱镜的组合,及凸透镜对光线会聚、凹透镜对光线发散的道理。

2.完成凹、凸透镜对光的发散和会聚作用的光路图。

实验器材。激光演示器、凸透镜、凹透镜、溴钨灯、平行光演示器、玻璃杯、水。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及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遵循怎样的规律?

3.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时遵循怎样的传播规律?

二、引入新课、介绍透镜。

上章我们学习了光的折射现象,用光的折射规律,我们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光的折射规律的另一方面应用就是制造各种光学仪器,如照相机、显微镜、幻灯机的镜头,这些镜头的形状如何?起什么作用呢?这些问题我们下面要进行一些研究。

这些光学仪器的镜头是玻璃制成的,它们的表面是玻璃的一部分,我们把它叫做透镜。

1.教师出示凸透镜和凹透镜(有条件的,学生每桌可发1个凸透镜、1个凹透镜)让学生看,接着说明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并说明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

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形状的透镜,请学生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征来判定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同时要学生判断自己戴的近视眼镜和老人家戴的远视眼镜分别是什么透镜。最后教师说明一般情况下,作图时我们都把凸透镜和凹透镜画成书第2页的图6-1的形状。

2.介绍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让学生看课本第2页图6-2,教师说明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薄透镜的光心我们就认为在透镜的中心。光心用符号o表示。

三、凸透镜使光会聚。

演示:让激光演示器发出的光束沿主光轴方向射向凸透镜,拿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让激光演示器从凸透镜另一侧射入重做实验。

实验表明: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焦点用符号f表示。

教师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画图,如图所示。教师指出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如图透镜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焦距用符号f表示。

接着教师告诉学生,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问题: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那么从焦点发出的光射向凸透镜后将怎样传播?

学生猜想。演示:用图所示的装置演示焦点发出的光射向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演示前让学生观察铁盒内凸透镜、溴钨灯等放置情况,说明溴钨灯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

演示时最好施放烟雾观察从铁盒狭缝射出的平行光,开灯时间应短。

实验结论:从凸透镜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

四、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演示:让激光演示器发出的光束沿主光轴射向凹透镜,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可以看到离透镜越远,白纸上的光斑越大。

实验表明:从空气射向凹透镜的光,经凹透镜后的光变得发散。

教师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画出光线通过凹透镜光路图,同时画出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如图所示。从图可以看出折射光线虽然不相交,但它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由于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学生实验:完成书第3页的“做一做”。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说明,此时装有水的玻璃杯就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将一本书放在杯的后面,我们会看到书上的子都被放大了。

五、分析凹、凸透镜为什么对光线具有发散和会聚的作用(补充)

1.让学生根据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画出光束通过如图所示棱镜的示意图,看看射出棱镜的光线将向什么方向偏折?

2.启发学生可以将凸透镜和凹透镜看成由棱镜组合成的,让学生根据上图所画的光线偏折情况画出图中甲、乙两图中光线经凸透镜、凹透镜折射的示意图。

3.学生根据图示说明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的道理。

六、课堂小结。

1.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类。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3.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变得发散。

4.凸透镜、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七、布置作业。

1.课文第4页作业第题。

课时作业设计。

1、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上,这里利用了光路是___

2、一束光经过两光学元件后的光路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则两光学元件应分别为。

3、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的一面正对着太阳,另一面正对一张白纸,改变凸透镜与白纸间的距离,观察白纸上的光斑,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时凸透镜与纸间的距离近似等于凸透镜的。

4、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是___透镜,由此说明,能会聚于一点的透镜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

5、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___由于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___

6、如图所示,在mn处放有一个透镜,太阳光从左上方射下来,在透镜的附近放一小纸片,在纸片上可以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由此可以判断( )

a、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

b、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

c、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

d、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

7、如图中的六块光学元件,要使左图的光路图成立,虚线框内应单独放入的透镜是( )

a、1或3 b、2或4c、1或2d、5或6

8、图中光路正确的是( )

9、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的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 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

10、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教后记:第二节**凸透镜成像规律第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条件。

2.知道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像的大小随物距变化的定性关系。

3.通过**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5.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和原理。

教学重点。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计算机、凸透镜成像原理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照相机、投影仪、电影机、放大镜等成像元件都是凸透镜。但是,通过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缩小的,通过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放大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通过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像?

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呢?(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猜想。投影仪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光学仪器,大家仔细想一想,要想让屏幕上的图像大一些,应怎样调整?大家讨论讨论。

同学们将自己的想法与其它同学交流。可能的猜想:与物体到透镜距离有关;与屏幕到透镜距离有关;与物体和像是否在透镜的两侧有关……

2、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

我们为每组提供了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器材——光距座及其附件,并在每组的计算机中安装了研究凸透镜成像所用的课件。大家可以任选其一或共同来**凸透镜的成像条件。

1)、我们事先为同学们准备了**方案,同学们可以参照,也可以自己制定实验方案。

2)、小组同学间注意分工合作。物距(u)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v)表是像到透镜的距离。

下面同学们可以看自己桌面上的实验计划,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今天的实验内容:

任务1:按图1所示顺序将平行光源、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他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之上。

任务2:利用平行光源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并在“光具座”上标出透镜中心、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点所在位置。

指导与提示:移动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的亮斑最小为止,测出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

任务3:如图2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填入表一中。

任务4:如图3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上,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填入表一中。

任务5:如图4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填入表一中。

任务6:如图5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同时用眼睛观察像。将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填入表一中。

记录表一。3、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分析数据。

各组的实验基本完成了,那个组愿意将实验数据来与同学共享;并阐述你们的到的初步结论。(以组为单位,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并阐述通过实验所得到的初步结论。)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程村中学关则攀。第六章力和机械。第一课时 6.1 怎样认识力。课时安排 2课时。三维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 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 推,拉,提,压 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实例,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通过观察...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程村中学关则攀。第六章力和机械。第一课时 6.1 怎样认识力。课时安排 2课时。三维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 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 推,拉,提,压 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实例,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通过观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下册

八年级下期物理教学计划。第6章 电压电阻。第7章 欧姆定律。第8章 电功率。第9章 电与磁。第10章 信息的传递。半期检测 从第6章 第7章。期末复习与检测。总计。第。六 七章电压电阻及欧姆定律。课程标准的要求 1 通过实验 电流 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2 能连接简单的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