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发布 2022-12-14 17:26:28 阅读 8041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邵阳市昭陵中学。陈新德。

第一节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演示实验;如右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木块,一木块上放一铁块,另一木块上放一个条形磁铁。把两木块放在水面上,让它们相距较近距离,再松开手。

学生观察现象;两木块相互靠近。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木块会相互靠近呢?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页至第5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达成目标。

1.力的作用效果。

1)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拿起一本书、打篮球、背书包等等)。

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哪些效果呢?

教师课堂演示图7.1-2的有关实验,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手边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并通过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然后进行交流、评估。学生**活动:

所用器材有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物体施加力时,这些物体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教师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一袋方便面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70kg的成年人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7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学生**: (1)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是否不同。

2)用方向不同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塑料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塑料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

教师讲解: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学生练习: 画出铁块受到的水平向左的拉力。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有没有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察课本图7.1-6,能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的时候,同时也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因此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大小和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b.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d.力是可以脱离物体存在的。

答案 d2.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上升的气球。

b.来回摆动的钟摆。

c.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d.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答案 a3.图(a)、(b)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___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___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选填“(a)”或“(b)”]

答案 (b) (a)

4.用力的示意图画出下面的力。

1)起重机用5000n的力吊起重物。

2)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某人用200n的力沿与水平方向成45°角向右上方拉物体。

第二节弹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定看过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用力跳起,向下压弯跳板,然后高高跃起,在空中做出各种漂亮的动作,落入水中。请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跳水运动员要用力向下压弯跳板呢?如果在平地上,我们能够跳得那么高吗?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6页至第7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达成目标。

1.弹力。1)弹性和塑性。

教师点拨: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很多。

让学生看课文,撑竿跳高等都要利用弹力。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弹力的例子,如:体育运动中的射箭、跳板跳水、蹦极等都利用了弹力。

教师总结: 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2.弹性限度。

教师演示: 取一根小弹簧,先在一定限度内拉,然后超过限度拉这根弹簧。让学生观察这两种情况下弹簧是否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学生从实验看到:弹簧拉伸到一定的长度后就不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强调: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了。

根据实验现象,让学生说使用弹簧应注意的事项: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3.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演示实验: 分别在大弹簧下挂1个、2个、3个、4个完全一样的钩码,依次在下面的**中记下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的长度。

引导学生分析**中的数据,看看会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让学生比较弹簧的长度与伸长的区别。

教师归纳: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学生看课文图7.2-3,了解形形色色的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学生用手拉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观察弹簧测力计长度的变化,感受1n、5n、10n的力。

学生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上用力拉头发,(用力均匀,使弹簧测力计弹簧逐渐增长)读出头发拉断时拉力大小。学生实验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实际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弹性、塑性和弹性限度。

2)弹力。3)弹簧测力计。

作用: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物体和弹簧测力计之间的拉力等。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成正比。

构造:主要是由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盘等组成。

使用方法。a.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量程(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处,应该调节指针指在零刻度线;或者记下初始读数,测量后记录数据时,应该加减初始读数。

c.使用时,必须使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方向沿着测力计弹簧的中轴线,避免测力计的弹簧、指针与外壳之间产生摩擦而带来较大的误差。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 b.万有引力。

c.人对墙的推力 d.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2.在选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用弹簧测力计测任意大小的力。

b.拿起一张稿纸所用的力也可以用物理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测出。

c.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d.某同学的拉力的大小可以用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测出。

答案 c3.一根弹簧长15cm,其下端挂5n重物时,弹簧伸长4cm,当其下端挂3n重物时,弹簧长___cm;若。

弹簧长20cm时,它所受的拉力为___n。

答案 17.4 6.25

4.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是n,分度值是n。图中的手对弹簧测力计挂钩的拉力是n。

答案 5 0.2 1.6

5.见《名师学案》学生用书配套部分。

板书设计。一、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八年级下册物理 教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一节透镜第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透镜,凸透镜 凹透镜。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 焦点 焦距。3.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利用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路图。4.知道四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会画平行于主光轴光线及从焦点发出光线经凹透镜折射的光路图。教学重点。1.透镜的焦...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六章欧姆定律。本章概述。本章在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的基础上,学习电压 电阻的概念。通过 实验了解串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及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电阻的方法,并进一步通过 电流 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了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通过...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目录。第七章力 3 7.1 力 3 7.2 弹力 4 7.3 重力 5 第八章运动和力 6 8.1 牛顿第一定律 6 8.2 二力平衡 6 第九章压强 8 9.1 压强 8 9.2 液体压强 10 9.3 大气压强 11 9.4 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11 第十章浮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