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发布 2022-08-11 16:43:28 阅读 9034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定安县龙塘中学许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和知道燃烧的条件。

2、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3、参与**活动,体验科学**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学生实验**、讲议结合。四、教学用具:

仪器:蒸发皿、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玻璃片、镊子、火柴、试管、课件和多**设备。

药品:酒精、凉水、蜡烛、白磷、红磷、热水(60℃以上)、氧气。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火,让愚昧化作文明,使黑暗趋向光明!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火”。

板书】课题1燃烧与灭火。

联想举例】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你能否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提问:你想过没有:发生燃烧的条件是什么?请说出你的想法?【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引导】想一想:燃烧的必须具备什么物质基础?提问:下面物质哪些是可燃物?可燃物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组织猜想】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燃烧的条件作出猜想;学生热烈讨论,并作出猜想【设置悬念,布置任务】

师:你们的猜想你否正确呢?我们的假设需要利用实验来验证它是否成立。我们一起来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

制定方案,设计实验】

教师活动: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方案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讨论,评价实验方案的合理性。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用科学**的学习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肃认真,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分组实验,观察感知】

布置任务:教师根据师生共同制定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实验(六人一组)】

1)用坩埚钳或镊子夹取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实验现象。

2)将一个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3)取一张纸和一小块木板,分别用火柴点燃,观察现象。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的热情。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总结交流,得出结论】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交流实验结果,并对每一个实验展开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

交流讨论:思考并回答:

实验1结论:燃烧与物质本身有关,物质必须有可燃性才能燃烧。实验2结论: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3结论:可燃物的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验科学**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修正——得出结论。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能力。

改进实验,深入探索】

提问:燃烧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否缺一不可?让我们来用实验验证。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完成以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在水中的白磷不会燃烧?而在铜片上的白磷却燃烧起来了?同样在铜片上,红磷为什么没有燃烧?

学生思考回答:

1)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助燃物(氧气)。

2)铜板上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铜板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铜板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同时满足了燃烧所需要三个条件。【小结并板书】燃烧条件:(1)可燃物。

2)助燃物(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强调】

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可燃物才能燃烧。

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用新掌握的知识点去解释实验现象。既是对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的巩固,又使学生对于燃烧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回顾总结,整理新知】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达到着火点。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1、判断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是否正确?①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的现象。②氧化反应都会引起燃烧。③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2、为什么酒精灯用火柴就可点燃,而煤却不能呢?板书设计课题1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2.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3.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助燃物。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课后作业答案

参 2 填空。11 答案 1 隔绝空气 2 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3 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4 隔绝空气 5 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 6 隔绝空气。12 答案 前者是因为铜丝吸热使蜡烛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而后者热铜丝不会吸热,所以可以正常燃烧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3 答案 1 钻木取火 就是利...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教学预案

燃烧和灭火 教学预案。环节一 学生预习 教师导学 约5分钟 学生 各小组自行交流 订正 导学案 预习内容。教师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展示目标。环节二 学生合作 教师参与。活动一 实验 燃烧的条件 约15分钟 教师 设疑 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学生 进行小组合作 燃烧的条件。教师 投影展示 学...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课后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从燃烧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 观察现象 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回顾这节课,有可取之处也有败笔存在。一 成功之处。一 改进实验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由于这节课需要在录播室上,录播室里没有通风设备,而教材中的白磷燃烧的实验又会污染空气,可能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