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

发布 2022-07-31 14:20:28 阅读 8101

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1)具体过程。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3.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加热——→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b.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a).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d).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g).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水(h2o)+氧气(o2)b.注意事项:

a).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d).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补充练习测试题。

1)从液态空气分离氮气和氧气,为什么得到的是气态氮和液态氧?

2)用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时,发生三种变化: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焊接处金属与金属焊条熔化、冷却后凝固在一起;切割处的金属在高温下被氧气氧化除去。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 认识分解反应 催化剂及催化作用。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 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 制取氧气 教学设计。一 教材与学情分析。氧气的制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这部分内容在课标中是一级主题科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和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 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包含的内容,它在教材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 是气体制备的起始,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启后 为第六单元中 二氧...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同步练习

2.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 填空题。1 检验集气瓶中存放的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若检验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中考资源网。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氧气不再发生时止,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有 和 用加热高锰酸钾至氧气不再发生时止,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