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发布 2022-07-31 15:22:28 阅读 3766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

4.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如何提高化学成绩。

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

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制取氧气

2019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推荐 制取氧气。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提供的2019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推荐 制取氧气,希望给您带来启发!易错点一 氧气制取的 氧气的制取不但是学习的重点,而且是考试的热点,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的选择 实验装置的确定 实验步骤的设计...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 认识分解反应 催化剂及催化作用。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 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

二氧化碳 水葡萄糖 氧气2 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1 具体过程。2 注意 该过程是物理变化3 实验室制法。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 kmno4 加热 锰酸钾 k2mno4 二氧化锰 mno2 氧气 o2 b.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