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氧气 制取氧气周练习

发布 2022-07-25 12:48:28 阅读 6729

1.下列现象和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鱼类在水中生存。

b.铁在空气中生锈。

c.氧气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剧烈燃烧。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2.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燃烧的更旺 b.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

c.先燃烧的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

3.在压强为帕时,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氦的沸点是-269℃,利用液化空气法分离这三种气体,随温度的升高,它们逸出的先后顺序是( )

a.氦、氧、氮 b.氮、氧、氦。

c.氦、氮、氧 d.氧、氮、氦。

4.石油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磷、氧、氮等。2024年海湾战争中,科威特大量油井燃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据报道,有些地方降黑雨或酸雨。

黑雨中含有___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

5.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一定会出现的现象是

a.产生白烟b.火焰呈白色。

c.放出热量d.生成气体物质。

6.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成针b.滴水汇成河。

c.以卵击石d.玉石俱焚。

7.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

a.状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 b.有放热和发光的现象。

c.新物质生成d.有沉淀或气体生成。

8.回答实验室里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收集氧气的有关问题。

(1)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

(2)加热固体试剂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适宜时间是集气时导管伸入集气瓶的位置是___填a或b。a.刚过集气瓶口 b.伸入集气瓶底部)

(3)集满氧气后,应该先然后再否则造成的后果是。

9.如图大试管中盛有螺旋状光亮铁丝,将试管倒插入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铁丝表面有___生成,试管内水面将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参***:1.a

2.b 点拨:此题将工业制氧的方法能力化,和燃烧现象相结合,有一定难度和技巧性。液态空气主要由液态氧和液态氮组成,并且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在1标准大气压下,氮气的沸点是-196℃,氧气的沸点是-183℃,当打开容器盖时,氮气首先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因为氮气不支持燃烧,所以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c 点拨:“沸点低的先挥发出来。”此题是分离液态空气的创新。

4.碳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点拨:结合空气污染及防治,思维方式要去异求同。

5.c6.d7.c

(1)略向下倾斜。 点拨:防止药品中蒸发出的水蒸气冷凝倒流入试管底部而炸裂试管。

(2)气泡连续均匀地产生时。 点拨: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a 点拨:排水集气时只要求导管刚过集气瓶口。

(3)从水中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水槽内的水倒流入试管而炸裂试管。

点拨:如果先熄灭酒精灯,会因试管温度降低而使试管内压强减小,使水槽内的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骤冷炸裂。

9.红褐色铁锈上升。

原因:铁较活泼,与潮湿空气长期接触后,表面生成铁锈,因空气里的氧气参加反应,试管内压强减小,试管内的水面会上升。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同步练习

2.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 填空题。1 检验集气瓶中存放的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若检验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中考资源网。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氧气不再发生时止,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有 和 用加热高锰酸钾至氧气不再发生时止,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有和...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 认识分解反应 催化剂及催化作用。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 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

二氧化碳 水葡萄糖 氧气2 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1 具体过程。2 注意 该过程是物理变化3 实验室制法。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 kmno4 加热 锰酸钾 k2mno4 二氧化锰 mno2 氧气 o2 b.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