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

发布 2022-07-27 19:36:28 阅读 5770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推断,从而作出判断。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活动中加以巩固。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

1、教材中 [实验2—5]、[实验2—6]以及“活动与**”的实验仪器;

2、教学过程所需的投影片;

3、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3 氧气制取。

第一课时)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

2) 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

2.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 分解反应:一变多。

教后小记】授课时间:2010 年月日。

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课题3 氧气制取 (第二课时)

4.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

3)固定在铁架台上;(4)加热;

5)收集氧气;(6)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7)停止加热。

5. 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6. 收集氧气的方法: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

7. 集气瓶验满的方法:

二、实验**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注意:集气瓶底要放一层细沙或放一层水,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而炸裂瓶底。

补充: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b. 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c. 实验步骤:

a). 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 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c).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d). 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g). 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 —水(h2o) +氧气(o2)

b. 注意事项: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教后小记】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

二氧化碳 水葡萄糖 氧气2 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1 具体过程。2 注意 该过程是物理变化3 实验室制法。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 kmno4 加热 锰酸钾 k2mno4 二氧化锰 mno2 氧气 o2 b.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 制取氧气 教学设计。一 教材与学情分析。氧气的制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这部分内容在课标中是一级主题科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和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 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包含的内容,它在教材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 是气体制备的起始,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启后 为第六单元中 二氧...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同步练习

2.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 填空题。1 检验集气瓶中存放的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若检验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中考资源网。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氧气不再发生时止,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有 和 用加热高锰酸钾至氧气不再发生时止,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