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课时作业附答案

发布 2022-07-08 07:28:28 阅读 4240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锦瑟(s改弦更张(xuán)

惘然(wǎnɡ) 他生未卜(pǔ)

b.宵柝(tuò) 沧海桑田(cānɡ)

晓筹(chóu) 泥古不化(nì)

c.庇护(pì) 心宽体胖(pán)

逮捕(dài) 众口铄金(shuò)

d.谄媚(chǎn) 缠绵悱恻(fěi)

勾当(ɡōu) 瞠目结舌(chēnɡ)

解析:a项,“弦”应读xián,“卜”应读bǔ;c项,“庇”应读bì;d项,“勾”应读ɡòu。

答案:b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解析:b项,“枉”应为“惘”;c项,“霄”应为“宵”;d项,“季”应为“纪”。

答案:a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帝春心托杜鹃。

春心:指爱慕异性的心情。

b.无复鸡人报晓筹。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c.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头。端,东西的头。

d.当时七夕笑牵牛。

七夕:七个夜晚。夕,泛指晚上。

解析:a.春心:

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这里借来表达殷切的思念。c.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d.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答案:b4.对《锦瑟》一诗中四个典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梦醒之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在。“迷”,是痴迷的意思。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蜀君杜宇,国亡身死,魂化为杜鹃,啼声凄婉。这一典故表现了诗人如杜鹃鸟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月明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珠似水中明月,月本天上明珠。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日光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渺茫难求的惋惜之情。

解析:a项“迷”,迷失。表达了美好的梦境破灭后的伤感之情。

答案:a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b.李商隐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c.《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表现出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d.全诗既表达作者对李杨悲剧的同情,也暗含批评和讽刺,引发人们的思考。

解析:d项中“表达作者对李杨悲剧的同情”不当。

答案:d6.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

月榭故香因雨发。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解析: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角度考虑,只有a项最为恰当。

答案:a二、能力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锦瑟》,完成7~9题。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首句通过“无端五十弦”的“锦瑟”写什么?

答。答案: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

8.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生梦蝶,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二是望帝啼鹃,比喻—生不得志,壮志难酬。第。

三、四个典故分别是什么?意在说明或表现什么?

答。答案: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明自己的才华不为世用,如沧海遗珠,美玉深埋,美好的理想幻灭后,只有满眼的泪水;四是用蓝田产玉的故事,说明理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表现了作者一种矛盾的心理,对于高洁的感情,诗人是爱慕的、执著的,然而诗人又无法亲近它,只好哀思叹惋。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答案:慨叹美好年华易逝,流露了迷惘之情。

阅读《马嵬(其二)》一诗,完成10~12题。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0.本诗的颈联说“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两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很有深意,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答。答案:此联用了对比手法,将“此日”的狼狈与“当时”七夕的恩爱对比。

“笑”字用得有深意,语含讽刺。当时笑牛郎织女一年只一度相会,而今六军驻马,缢死杨贵妃于佛殿,从此永诀,想一年一度相逢亦不可得了。

11.尾联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答案:用典、对比。点明主题。

12.前人说此诗“用笔至细”,试举例说明。

答。答案:作者极尽讽喻之能事,然而措辞婉丽,不直说玄宗之错,而是以“莫愁女”、牵牛与织女的动人故事影射之。笔法细腻、思想藏而不露,任读者自我评判。

二)课外阅读。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读长恨辞。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

答。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白居易,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

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2)两诗的表现手法一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2)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在艺术手法上,第。

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三、语言表达。

15.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

2诗两首课时作业

2 诗两首。一 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 3题。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漠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

诗两首课后作业答案

学习初一下册语文 诗两首 这篇课文,我们很快会进入到练习阶段,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诗两首课后作业答案,一起来看看吧!1.涉足尴尬困惑。2.1 屹立 2 耸立 3 肃立 4 伫立。3.提示 能写出幽寂的意境即可。4.假如 生活 欺骗了你,不要 悲伤,不要 心急!忧郁的日子里 需...

散文诗两首校本作业

厦门市 学校2014 2015学年 上 初一校本作业。班级姓名座号 第四课散文诗两首。基础知识 一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匿笑 祈祷牛棚 覆盖 花瓣 欹斜并蒂梗概 y n蔽徘 hu i菡 d n z 妹 二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匿笑。2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