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答:意义:行动研究注重实践的完善,实现了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的参与,使研究者和研究活动二者结合了起来。
它既强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同时,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成为学习群体中的一员,能充分感受到持续学习的必要和成长的快乐。
1.行动研究强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
行动研究把行动与研究二者结合起来,意味着对教育实践的密切关注。在行动研究中,教师完美地兼任着“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被研究对象或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探索者、再创造者和实践者,甚至是教育理论的探索者。
这种角色的转换是实践者研究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凸显,是行动研究之魂。
2.行动研究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发现问题、深入分析、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实施后,通过对效果的评价、反思和检验教学过程**现的新问题,开始第二轮的行动研究。
也正是在这样的循环中,教师的研究意识、反思习惯得以强化。
3.行动研究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育行动研究中,提供了教师对自己教育中感兴趣问题进行研究调查的机会,并且可以将研究结果直接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这样,教师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从事研究,增强了教师努力跟上教育改革步伐的使命感。教师在成为一名研究者的同时,也成为一名学习者,因此,坚持行动研究,将有励于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
特点: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对教育情境的研究,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教师思考如何富有智慧地行动以及对行动的反思,是行动和研究的紧密结合。所谓“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体现了该研究的特征和旨趣。
1.为行动而研究。
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遇到的问题。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2.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就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并提高反省、问题**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3.由行动者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2、营造良好的班级物理环境应当遵循哪些原则?采取哪些策略?
答:遵循原则。
(1)师生共同参与。教室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场所,教室的布置应由师生共同设计制作,年级越高的学生参与的比例要越高。教室布置最好以学生为主,教师站在辅导的立场,学生通过设计、资料收集、张贴布置,可以体验尝试失败经验,最后有成功的满足感与喜悦心情,感受爱与归属感,产生自信心,达到学生从做中学习和珍惜布置成果的目的。
(2)多元的教育功能。要培养适应多元化社会生活的人就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即除知识学习外,同时要强调技能训练与情意陶冶。
(3)有生命感的布置。教室布置不应是静态的,而应是动态的,是可以经常变换的,是有生命、有成长、有延续、有反馈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批评与建议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衷心赞美他人,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
布置策略 班级环境布置可以使教室成为最适合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要使情境布置合乎教学与学习需要,必须讲求策略。具体言之,可有下列几种做法。
(1)教室空间的合理规划与使用
教师可依据班级环境设计原则,将教室情境合理规划,以适当的内容布置教室。
基于此,传统教室学生座位排法,有必要依据科目、教学方法的不同加以调整。
(2)配合学生智力发展。
低年级可以采用大面积设计,以具体简单的图案为主,避免过于抽象与繁复。所谓远看一幅画,近看有内容,并以鲜艳色彩配合之,更易吸引小朋友。中、高年级则逐渐从“以图为主,以字为辅”转为“以字为主,以图为辅”,以采取增进阅读能力及关心别人与自己的布置方式。
(3)分工合作,强调班级的团结
班级环境内的布置,要绝对避免教师一人独揽或由少数表现较优秀的学生承担。应注意养成班级学生都能主动关心自己学习与生活环境的情操。可以用分工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而且有一份责任,参与单元学习需要的情境布置。
也可适时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效,表达他们因参与而喜欢自己的班级的情感。
3、新疆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各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的高度出发,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纳入学校规划、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贯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环节。深入贯彻落实**及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二)巩固和提高“两基”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以全力推进塔什库尔干县的“两基”攻坚为重点,做好2023年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加强对2023年以前实现“两基”的县(市)的扶持和督导检查力度,继续强化各级**对义务教育的管理责任,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两基”工作,形成“两基”巩固。
提高迎“国检”的合力,确保2023年顺利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全面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禁止举行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和分班考试。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的规定,不得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
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开展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对口支援。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力争使每个地州市都建一所特教学校,并逐步扩大到30万人以上的县各建一所,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启动“新疆基础教育2008—2023年行动计划”课题研究,加大对各地教研工作的督查与评估,继续做好教师教学指导工作。继续深入开展面向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中小学校长及教师的各类培训学习,使他们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面向社会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全社会理解、参与并支持课程改革,形成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各级教师教育机构的作用,调动教学研究部门的积极性,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培训活动,完善、探索原有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研究和推广新的教师培训模式。
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各地各学校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做好培训规划,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制定有关的配套政策,开展督导检查和指导,确保校本培训在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立足于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把学校作为最重要的学习组织,以教师的自我思考和业务自学为主,通过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加强教科研工作,为课程改革提供专业支持。教科研工作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与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机构和学校的联系,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形成课程改革工作的专业指导力量。
教科研人员自身要转变教育观念,按照实施新课程的要求,积极为课程改革服务,大胆探索与实施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对关键问题进行科研攻关,设计专门的研究课题,力争取得突破。教研单位和学校要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的研究为主体,鼓励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开展、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调动教师参加研究的积极性。
继续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教育工作评价办法。指导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开展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普通高中学分管理。
扩大示范性高中面向区域内薄弱初中定向招生比例,推进强弱学校之间支援和交流。加大对农牧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调研和指导,强化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特别是多渠道加强民语教师培训和民文教材建设。
(四)大力推进学前、中小学双语教学。
认真落实“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方针,以学前和小学双语教学为重点,逐步形成各学段双语教学相互衔接、各学科教学相互渗透的双语教学体系。加快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力争用5年时间使农村85%以上的少数民族儿童接受学前双语教育。从2023年起开始,组织实施好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全区双语幼儿园。
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指导,认真执行中小学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建立健全双语教学教材体系。加强双语教学研究,建立健全双语教学评估标准,进一步规范双语教学工作。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继续实施好第二期《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全面提升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组织实施好“南疆三地州及乌什县、柯坪县新建学前教育机构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计划”,以基本满足“三地州”和“两县”对学前双语师资的迫切需求。启动实施“自治区小学双语教师补充计划”,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实习支教和“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支教计划”,多渠道缓解双语教师紧缺的矛盾,不断改善双语教师队伍结构。
稳步扩大内地新疆高中班、区内初中班的办班规模,提高内地新疆高中班、区内初中班的办学质量,重视加强内地高校、内高班和内初班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和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实施好内地高等学校支援新疆协作招生工作。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自治区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围绕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十一五”时期,自治区教师教育工作将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教育工作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和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1.坚持多渠道并举,解决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抓住培训环节,集中搞好在职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新疆可以在2023年以前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全区35岁以下共2.5万名在职双语教师的集中强化培训,同时鼓励组织地、县、学校**双语教师培训。力争通过强化。
培训,使全区在职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尽快具备双语授课能力。
抓住培养环节,努力提高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自治区已对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的汉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目标,即力争3年之内,使师范类毕业生hsk等级达到双语教师标准的同时(专科生达到6级,本科生达到。
7级),切实提高他们的双语教学能力,使更多合格的双语师资充实到基层一线双语教学岗位,严把,“人口关”,为各地培养输送合格双语师资。自治区准备启动“农村师资特培计划”,主要依托中、高等师范院校,通过采取“特招”与“特培”相结合的方式,为以南疆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四地州为主的贫困地区定向培养合格中小学和学前教育机构双语教师。通过特殊政策支持,以强化师范生双语教学实践能力为宗旨,改革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区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培养高素质双语师资。
模块1和模块2作业
题目 1模块。说明 1 结合本身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如何认识的?2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结合自己实际,举例说明。解答 1 结合本身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如何认识的?答 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学习,我觉得不管对于何种学科,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着眼于现实社会人才素...
模块4作业 作业
模块4作业 设计授导型教案并制作课堂讲稿。发布者 余光华 发布时间 2013 06 18 9 47 作业内容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选择一个主题,设计授导型教案,并制作课堂ppt讲稿。作业要求 参考课程提供的模板,选择其中之一填写教案内容。在完成教案内容设计基础上,制作此教案的课堂授课用演示文稿,其评...
模块11作业
1 简述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道德价值。答 在影响学生和教育过程的众多的因素中,教师是相当积极 颇为活跃的一个因素,它能够左右或改变其他因素。教师在教与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心理品质不仅标志着教师队伍的水准,同时还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和个性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教师处于承上启下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