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

发布 2022-02-26 00:41:28 阅读 3129

一、《管理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分离,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有很多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时代要求。

1、混淆高职与普通本科及职业技校的培养目标。

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是由地方职业大学、**高校、专科学校、大学二级学院以及中专升格等途径发展起来的,不少高职院校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其办学的思想普遍带有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混淆的特征。2、教学内容完全照搬教材虽然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管理学基础》教材基本上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但因编写到出版再到使用的过程存在“时滞”,况且管理学理论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时代烙印。当前这种过分依赖教材的《管理学基础》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兴趣激发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填鸭式、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与交流。既使偶尔使用案例教学或讨论法教学,也只是有其形而无其神。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机械记忆所讲内容,结果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二、《管理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动因。

1、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2、《管理学基础》课程特点要求管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边缘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发展中的科学,它既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时又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艺术性[1]。

3、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我国的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进行改制、改组和改造,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等迅速崛起和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这些现代企业需要的高职毕业生是适应性强、实际操作能力强,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及能力牵移的能力。

三、《管理学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指用一定视听媒介如文字、录音、录像等所描述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传统的案例教学就是将课本中或其他途径所选案例拿到课堂,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案例中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一个小结。然而案例教学法核心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本质上是关注解释现实生活的经验,以问题为导向,力求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行为技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2、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模拟,是在教师创设的管理情景和模拟的管理环境下,利用一些模拟设备,将参与的学生按照团队分成若干个“竞争企业”,通过学生模拟一系列的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3、课堂演**。

演讲能够培养学生自信心,是学生素质的的体现。演讲题目可学生自拟或教师指定,内容可以是管理学基础中的内容,也可是其他内容,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将来走上管理岗位做准备。四、《管理学基础》教学手段的改革。

1、生活化教学法。

管理无处不在,学生所在的家庭、班级、学生团体、学校等组织以及学生们所关注的娱乐新闻、电视剧等都存在。

着“管理”。这种教学手段,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且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多**法。

以前的管理学基础授课主要是通过黑板、粉笔、教师的讲授来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逐步发展起来,现今多见的是多**教学。3、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可以建立网络数据库,注重各种教学辅助资料、案例库的建设与收集,指导学生对扩充性学习材料的阅读与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4、实训教学法。

依托学校的行业背景、校外实习基地等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与企业调查等实践活动,或到各类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现场进行参观考察、顶岗实习等。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考核模式一般是平时占30%(包括提问、出勤、课后作业),期末考试占70% (60%客观题、40%主观题)。改革后为课堂考核占40% (提问、出勤、案例讨论、主题演讲),课后作业占30% (包括课后作业、专题调研报告、实训报告),期末考试30% (100%主观题———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辩析),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能更好的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

2]朱林: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国校外教育》,2009(8)。

3]姚国荣:《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索》,《高等农。

业教育》,2008(10)。着“管理”。这种教学手段,不仅深化。

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且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多**法。

以前的管理学基础授课主要是通过黑板、粉笔、教师的讲授来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逐步发展起来,现今多见的是多**教学。3、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可以建立网络数据库,注重各种教学辅助资料、案例库的建设与收集,指导学生对扩充性学习材料的阅读与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4、实训教学法。

依托学校的行业背景、校外实习基地等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与企业调查等实践活动,或到各类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现场进行参观考察、顶岗实习等。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考核模式一般是平时占30%(包括提问、出勤、课后作业),期末考试占70% (60%客观题、40%主观题)。改革后为课堂考核占40% (提问、出勤、案例讨论、主题演讲),课后作业占30% (包括课后作业、专题调研报告、实训报告),期末考试30% (100%主观题———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辩析),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能更好的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

2]朱林: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国校外教育》,2009(8)。

3]姚国荣:《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索》,《高等农业教育》,2008(10)。

管理学基础

2 领会 系统的特征 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及其构成。3 应用 分析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一 古典管理理论。1 领会 泰罗的科学理论要点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要点 马克斯 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特点。二 行为科学理论。1 领会 霍桑实验的结论 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背...

管理学基础

第十四章管理概论。第一节管理的涵义及其性质。管理 是指在特定情况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等职能,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行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涵义 1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2.管理是组织行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行为 管理行为 3 管理的实质在于协调。就是围绕组...

管理学基础

第十四章领导与领导者。领导的作用。指挥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领导者的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做领导的本职工作。善于与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争取他人的信任和合作。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合理地使用时间 第十五章激励。激励。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 希望 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