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管理概论。
第一节管理的涵义及其性质。
管理:是指在特定情况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行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涵义: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
2. 管理是组织行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行为、管理行为)
3、管理的实质在于协调。(就是围绕组织的共同目标,解决各种矛盾,促进各种力量的协调,以达到资源的最佳组合。)
4、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5、管理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双重特性。管理之所以具有双重特性,是因为作为它的管理对象—社会生产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双重过程。
正是社会生产过程本身的双重特性决定了管理也相应地具有双重特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的社会化程度,与生产关系的性质没有必然联系,因而是管理的一般属性。
2、 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
下,管理的社会性质有着根本的区别。所以,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管理的特殊条件。
如何认识管理的双重特性:p343-344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
2、 管理的艺术性:复杂的显示要求管理者以系统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基础,在管理实
践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作用。
管理职能:指的是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和职责。
1、计划职能:指的是管理者对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应采取的行动方案作出选择和具体安排,主要包括:分析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确定组织目标,制定整体战略以及实现这些目标和战略的策略与作业计划,作出相应决策等。
2、组织职能:指的是管理者依据预先制定的计划,对组织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人们的相互
关系进行合理安排,主要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建立管理体制、分配权力和资源、配备人员、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等。
3、领导职能:指的是管理者带领和指挥下属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者无论是激励下属,知道他们工作,还是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的冲突,都是在执行领导职能。
4、控制职能:指的是管理者运用事先制定的标准,衡量实际工作绩效,寻找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纠偏措施的过程。
各种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般情况下,计划被至于各管理职能的首要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从逻辑关系看,它是管理者要执行的第一个职能,是管理活动中首先发生的,而且也因为计划职能渗透在其他各种职能之中。尽管如此,在制定计划时,也要考虑如何实现组织目标,必须认真研究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可能性,因为计划的实现离不开其他三项职能的支撑。
为了实现自制目标和保证计划方案的实施,任何组织都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的权力体系和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在组织保证的基础上,管理者必须选择适当的领导方式,有效的指挥、调动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组织效率;为了确保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的实现,管理者还必须自始至终地根据计划目标派生出来的标准对组织成员的各项工作进行衡量,并纠正偏差,即实施控制职能。从时间上的逻辑顺序看是先有了计划职能,之后才依次产生了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但管理过程是一个各种职能活动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
管理的作用:
1、管理可以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生产力系统由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科学技术等多种要素组成。实践证明,如果不同企业之间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相同,则其在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就主要产生于管理,这种差异体现了不同管理水平带来的管理效能和管理贡献的差异。
2、管理可以放大生产力系统的整体功能。
有效的管理,可以使生产力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诸要素各自功能的简单相加之和,产生1+1>2的系统整体效能。
3、管理使科学技术这个最先进的生产力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管理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是推动企业以及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
第三节管理与决策。
决策:就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制定行动方案,并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涵义:1、管理者作决策是有目的的。
2、备选方案应该有若干个。
3、备选方案应该是可行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可行、社会上可行)
4、对各种备选方案必须进行分析比较。
5、决策的结果是选择一个相对满意的方案。
6、决策是一个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
决策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1、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2、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3、决策决定着组织的命运。
决策的分类:
1、按决策的作用范围分类:
战略决策:是根据组织全局长远发展的需要所要作出的大政方针的决策。
管理决策:又叫战术决策或策略决策,是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而作出的带有局部性特征的具体决策,它直接关系着为了实现战略决策所需要的资源的合理组织和利用等问题。
业务决策:又叫日常管理决策,是组织为了解决日常工作和业务活动中的慰问体而作出的决策。
2、按决策时间长短分类:中长期决策年或更长)、短期决策(1年以内)
3、按决策者的层次分类: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4、按决策问题的不同性质分类:
程序化决策:又称规范性决策或重复性决策,是指对常规的、经常重**生的问题所作的决策。程序化决策是管理人员按照上级制定的规章进行的决策,比较简单,在基层工作中最为常见。
非程序化决策:又称一次性决策,是指对不经常重**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所作的决策。高层管理、偶然性。
5、 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分类: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6、 按决策所采用的方法分类:定量决策、定性决策。
7、 按决策主体分类:组织决策、个人决策。
决策过程: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2、拟订备选方案。
3、分析和评价方案。
4、选择方案(经验法、数学分析法、实验法)
5、实施方案(宣传教育工作、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6、评价决策效果。
决策方法:1、定性决策方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在系统地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掌握的情况与资料,进行决策的方法。
常用的有:征询法、哥顿法、方案前提分析法。
2、定量决策方法:是指应用数学模型,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具体有:直观法、损益平衡点法、决策树分析法、小中取**、大中取小法、最小后悔值法。
第四节管理者。
管理者:即在组织中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管理者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管理者角色: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通过各级管理者体现出来的,所以管理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管理学家明茨伯格提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高度相关的角色,这些角色的特点表现在人际关系、传递信息、决策制定等三个方面。
管理者技能:
1、概括分析技能:又称观念技能,指管理者综观全局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
2、人际交往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指的是与人共事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组织协作、配合以及创造一种使人感到安全并能自由发表意见的氛围的能力,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中最重要的一种技能,是影响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
3、业务技术技能: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有关活动时,运用各种方法、过程和程序的知识与熟练程度。
三种管理技能对于不同层次管理者的重要性有和异同?
概括分析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业务技术技能在组织的不同管理层次中的相对重要性有所不同。对高层管理者而言,概括分析技能尤为重要,这是因为,高层部门的战略思想与决策关系到组织的发展方向和事业的成败。当然,人际交往技能对于这一层次的管理者也很重要,因为他所实施的任何管理,都必须得到他人的积极配合与协作。
相对而言,业务技术技能则在高层管理者的技能构成中处于次要地位,尤其是较大规模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完全可以有效的利用下层的业务技术能力实施管理;对中层管理者而言,其概括分析能力可以低于高层管理者,但业务技术技能则要高于高层管理者,而人际交往技能对他们有效的处理与上级、下级及横向部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基层管理者这一层级上,最为重要的技能是业务技术技能,最不重要的技能是概括分析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中高层管理者同等重要,拥有这种技能有利于他们较好的处理与操作者、上司以及其他同事的关系。
第十五章计划。
第一节计划的涵义。
计划:所谓计划,是指为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调查研究、**未来、斟酌环境的基础上,科学的制定出来的未来行动方案。
计划起着指导和监督未来行动的作用,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计划的内容:
做什么? 为什么做? 何时做? 何地做? 谁去做? 怎么做?
计划的特点:
1、主导性。
2、普遍性。
3、前瞻性(计划的根本属性)
4、创造性。
5、经济性。
计划在管理中的作用:
1、计划为管理者和组织成员指引方向。
2、计划有利于预见未来的机会与威胁(计划期限越长,不确定因素越多)
3、计划可以提高管理的经济合理性。
4、计划为实施有效控制提供了标准。
计划的分类:
1、按计划涉及的广度和范围分类:宗旨、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
2、按管理者的层次分类:
战略计划:主要特征是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指导性。
行动计划。3、按计划所涉及的期限分类:长期计划(5年以上)、中期计划(1-5年)、短期计划(一年)
4、按计划的明确性分类:
具体计划:指的是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没有摸棱两可、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的计划。
指导性计划:指的是只规定组织的任何方向、目标、一般方针及其要求幅度和指标,仅指出重点,但对完成的方法、步骤不作硬性限定的行动方案。
5、按计划的内容分类:专项计划、综合计划。
6、按计划职能分类:业务计划、人事计划、财务计划。
第二节计划的编制。
计划的编制步骤:
1、估量机会:估量机会是计划的起点。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所谓前提,就是计划工作的假定条件,也就是执行计划时的预期环境,这是靠**得来的。
4、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估各种方案。
6、选择方案与制定辅助计划。
7、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预算是计划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
第三节目标。
目标:是组织宗旨的具体化,是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预期要达到的目的。
组织目标的内容:目的、任务、具体目标项目和指标、时限。
目标在管理中的作用:
1、目标为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管理学基础
2 领会 系统的特征 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及其构成。3 应用 分析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一 古典管理理论。1 领会 泰罗的科学理论要点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要点 马克斯 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特点。二 行为科学理论。1 领会 霍桑实验的结论 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背...
管理学基础
第十四章领导与领导者。领导的作用。指挥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领导者的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领导者科学用人的艺术。做领导的本职工作。善于与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争取他人的信任和合作。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合理地使用时间 第十五章激励。激励。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 希望 愿望 ...
管理学基础
试卷代号 1041 座位号仁口。广播电视大学2013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开放本科 期末考试。管理学基础试题。2014年1月。日。四 五 总分 ii一 单项选择。1.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 是最为重要的。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c.技术技能。d.管理技能。2.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