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
2.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3.知识的广义观: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4.最近发展区:指现有水平和在他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5.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
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行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这一先行因素的影响。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它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低直接影响个体的努力程度,从而影响成绩好坏,而成绩好坏反过来也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
7.概念同化: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的方式。
8.精细加工策略: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9.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短时记忆的信息单放进入长时记忆的必要条件。
10.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
14、发现学习: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15、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18、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认知心理学假定,人的认知结构是在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度上按层次组织的。当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时,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旧知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
24.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4.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14.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中的教与学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15、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16.知识的表征。
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同化即主体利用已有认知结构将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中;顺应即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或解释刺激,其认知结构受到刺激影响而发生改变。
2)、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运**式来和外界取得平衡。(思维萌芽阶段)
2)前运算阶段:2---7岁,感觉运**式内化为表象,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表象式形象思维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凭借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体运算。(初步的逻辑思维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能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对命题进行逻辑推演。(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3)、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四个: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内容: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影响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和评判;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之后的检测和反思。
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内容。
答:(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学习的本质。主要**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与一般的学习规律。
第二方面:学习的过程。主要**各类学习的过程与规律,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学习,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学习,学生品德规范的学习等问题。
第三方面:影响学习的因素。主要**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包括动机因素、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等对学习的影响。
第四方面:教学与管理。主要**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同时研究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2024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4各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中国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廖世承(2024年)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概述
1、什么是学习?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一定义说明:
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2、加涅按照学习结果的不同将学习分成哪些类型?
言语信息;②智慧技能;③认知策略;④态度;⑤动作技能
3、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
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据此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据此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
4、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说。
一)有意义学习的观点。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语言文字及其他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表象建立的是符合人们所理解的逻辑关系上的联系,而不是一种任意附加上去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具有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
3)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4)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3.有意义言语学习类型。
a表征学习:符号与符号所代表事物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了等值关系。
b概念学习:掌握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
c命题学习:获得由句子表达的、有若干概念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
二)同化及其类型。
1.同化的含义。
同化(assimilation) :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被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合适的观念所吸收,从而获得了意义;原有的其固定作用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更为分化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同化。
同化是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
2.同化的类型。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a派生类属学习(派生下位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相关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三)先行组织者— 一种促进理解的教学策略。
2.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
先行组织者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的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而又与学习材料有关。设计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知识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
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三种。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短时记忆的信息单放进入长时记忆的必要条件 。
精细加工策略: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组织策略:是根据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其建构成一个有序的、条理化的系统结构。
请对主要的学习理论进行介绍和评价。
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学习观。条件反射,即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结合使得条件刺激也能引起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2)、华生的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具有的几种反射以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即s—r联结)而形成。极端行为主义观点,对于倡导心理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具有积极意义,理论不足之处在于他对外在客观的过分强调忽视了人类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
3)、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的学习观。学习即s—r联结渐进、尝试错误直至问题解决达到最后成功的过程,又称试误说;提出三个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桑代克是动物心理学研究的先驱,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建构了学习心理学中最早也最系统的学习理论。桑代克也是将传统哲学教育心理学转化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第一人,被尊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缺陷在于其理论不能配合教育的实际需要。
4)、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学习观。凡是能增强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和事件就是强化。操作条件反射不同于经典条件反射,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伴随着条件刺激物,但它要与条件刺激物同时或稍后出现,条件反射才能形成;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物同反应相结合,即有机体必须先做出适当的反应,然后才能得到强化。
新行为主义学派观点,继承了华生所强调的科学、客观、控制、**等行为主义传统,也采取了根据动物实验以建立s—r联结学习理论的研究取向,更参照了桑代克的试误学习原理以及效果律等法则,该学说独具特征,对于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产生极大影响。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1.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2.多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3.填空题 10题 15分,每空一分 4.名次解释 5题 15分 5.简答题 6题 30分 6.论述题 2题 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该过程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136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
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学习策略 分为三类 a.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 方法或规则,即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 b.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c.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2 学习动机 是指要求学生学习活动 维持学习活动,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