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三种定义。
观察法:研究者在不影响被观察者的情况下,对其行为进行系统而精细的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
相关法:系统的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并评估其关联性的方法。
实验法:一种对假设所进行的控制性检验。实验者通过对一个变量的控制得出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2. 陈述性记忆的分类和定义。
陈述性记忆可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或情景的时空记忆。
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好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
3. 内隐记忆的定义。
内隐记忆:当个体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过往经验对当前所从事的人物产生的影响。
4. 德西效应的定义。
在进行一项愉快活动的时候,如果同时提供外部物质奖励,会削弱参与者的内在动机。
5. 纵向,横断设计的定义。
纵向设计: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研究的设计。
横断设计: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不同年龄群的被试进行研究的设计。
1. 智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
智力的水平差异、智力的类型差异、智力的表现早晚差异和智力的性别差异。
2.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3. 举例斯金纳的正负强化和给予式移除式惩罚。
正强化:如果行为反应发生之后伴随或紧跟着令人满足的刺激,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发生的频率将会增加的过程。
负强化:如果行为反应之后紧跟着撤出令人不快的刺激,令人不快的程度将会减轻,着也会增加行为反应发生的频率。
给予式惩罚:施加一个令人不快的刺激,激荡不恰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与惩罚的方法,这种刺激往往令主体感到不快。
移除式惩罚:去除一个令人满足的刺激,即当不恰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于原本的奖励。
4. 情绪与感情的区别。
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世界存在的任职评价感受。
区别:情绪体验与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体验与社会需要相联系;情绪带有极大的情境性而感情则比较稳定;情绪较低级和简单,是人和动物共同拥有的,而感情是高级的复杂的体验,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 人格与气质性格的区别。
人格:是个体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对外界做出行为或心理反应时,所显示出的独特反应系统。
性格: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它是个体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等方面习性的总称,不容易被改变,是较为稳定的心理品质。
气质:是人生来句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而人格虽然包含着先天成分,但主要还是通过后天人际关系的经历,在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
就是说气质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性格和气质都包含在人格的内容中。
6. 影响遗忘的因素。
时间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干扰的作用、学习程度。
7.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并加以解释。
准备律:在学习开始之前,学习者需要预备之势,即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动机的准备。
练习律:学习需要经过不断的重复才能完成,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即已经形成的某种情景与某反应的联结,如果经常重复,就会使联结加强;反之,已经形成的联结,如果长时间未重复,就会变弱。
效果律:在一定情境中引起了满意感的行为会与其对应的情景建立联系,以后再遇到此情景时,这种能获得满意感的行为会得到巩固,比以前更容易出现。
8. 奥尔波特对个人特质分为哪三类,分别指什么?并举例。
个人特质:指个体所特有的特质。
首要特质:指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影响个体各种行为的特质。
核心特质:指对人格结果具有概括性的特质。
次要特质:指对人格结构影响最小、作用不大的特质。
三.论诉题。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动机理论)
1、修改传统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挑战性,调控难度水平,使任务具有最佳挑战性。
2)好奇心,任务包含的元素要能刺激好奇心。
3)控制性,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或用其他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体验到自主或自我决定。
4)幻想性修饰活动,设立有趣的游戏活动,虚拟人物或幻想世界,鼓励学生参与。
2、使教学内容中的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3、让学生体验成功。
4、帮助学生设置目标,以评价其进步。
1)当目标是近端的而非远端的,即针对即时手头任务时;
2)具体的(如完成一页题目而不出错)而不是全局的(如做好一份工作)
3)难度适中而非太难或太易。
2.根据影响人格的环境因素,谈如何塑造健康人格。
人格的形成受遗传生物基础和环境基础的影响。
人格三大的环境基础:
1、家庭环境:胎儿在母体内即可与母亲进**绪交流,这对于胎儿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这段日子里,不仅形成了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影响了胎儿今后的人格发展。
个体出生之后最早接触的环境是家庭,接触最多的是父母,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影响到儿童之后各层次的人际关系。例如缺乏母爱的儿童往往会孤僻、任性、冷漠。
缺乏与父亲接触的,在性别社会化发展方面往往发展不够完善。
父母的人格对个体的形成影响重大,孩子的人格在与父母持续的相互作用当中逐渐形成。不同类型人格的父母会造就不同人格特征的孩子。(详见课本)
不同的教养方式也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由于父母对出生顺序不同的孩子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所以出生顺序也影响孩子人格的发展。
2、学校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走出家庭,走进了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学校。英国思想家欧文认为,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个人的人格。
所以,要求学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机会,更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潜力挖掘、思想教育,帮助其形成优秀的人格特征。
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期望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方向。
学校是个同龄群体会聚的场所,身处同伴群体中,个体的人格也会受身边同学的影响。所以,学校对个体的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要积极关注每个个体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3、社会环境: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出完善的人格特征有赖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狼孩的事例说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所学的学习理论谈谈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 教授新知识或技能时,要采用即时强化,不要采取拖延强化。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一条重要原理,即即时反馈比延迟反馈更加有效。
及时反馈不但是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而且增加了反馈本身的信息价值。
2. 在学习进程的早期阶段,尽量做到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在逐渐的转变为用间隔强化。
3. 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做到十全十美,而应朝正确的方向逐渐引导。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
心理学复习
企业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可以告诉员工什么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虽然作用很大,但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有关组织的一切事情。许多企业没有组织结构图,仍然经营的相当成功,而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十分完善,但在经营上却是失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
心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 单选题 10 1分 10分 二 判断题 10 1分 10分 三 名词解释 4 3分 12分 四 简答题 4 6分 24分 五 论述题 2 10分 20分 六 案例分析题 2 12分 24分 第一编总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心理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