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9:04:28 阅读 4654

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反射是脑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心理产生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心理产生的标志。

个体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发生、表现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性心理是个体身上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大脑四叶的各自功能枕叶---视觉功能的中枢。 颞叶---有听觉、味觉、嗅觉中枢;在强势半球之颞叶会将声音理解成文句(语言理解)。两侧的颞叶又是长期记忆功能的重要区域。

额叶---影响人之判断、思考、人格、动机、及意志,所以与人格、情操、创造、 内省有关。 顶叶—接受并处理各种感觉讯息,如痛、冷热、压力、物体型状、大小、质材等各种感觉的综合分析区。 所以与人的空间辨识、空间感受、艺术理解与鉴赏、语言功能有关。

科学心理学标志: 2024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

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

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源于美国心理学詹姆斯、杜威和安吉尔。机能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机能和意识活动,人的意识是一条永远变化着和流淌着的表象和感觉的河流,并不是心理元素的集合,它具有选择功能。

专注于意识在有机体适应环境中的功效和作用。

行为主义华生。托尔曼、赫尔、斯金纳)。这一学派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

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后期代表有勒温。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完形或整体结构,并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感情的元素的总和,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

精神分析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

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

认知心理学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理论的成熟。这一学派反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不一定必须在搞清心理的生理基础后,才能研究心理现象。他们把人看成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脑的工作原则与计算机的工作原则相同,因而可以在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比。

他们强调人的已有知识结构对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力求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发现人们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规律,达到**人类认知活动规律的目的。他们还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整体综合分析。

人本主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建的。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

因为,他们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为此,他们从**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角度,认为心理学应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的创造性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该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心理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人所特有的心理的最完善的形式,叫做意识。人的心理、意识是在劳动和相互交往中,在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所以人的心理、意识,从反映的生理机制来说,是由人脑实现的,从反映的内容来说,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感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等,都是人脑这个高度发展的特殊物质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总之,客观世界是人的心理的泉源,脑是人的心理的器官。

在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人的心理、意识不仅认识客观世界,而且改造客观世界,并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自己。心理是脑的机能,这说明人的心理、意识本身不是物质,而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的物质的产物,即人脑的产物。人的心理、意识是由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在脑中引起相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而产生的。

大脑优势左半球专管对语言的处理和语法表达,如词语、句法、命名、阅读、写作、学习记忆等。而空间技巧与右半球相关,如对三维形状的感知、空间定位、自身打扮能力、**欣赏及歌唱等。右半球还可理解一些口语及印刷的词。

可以认为左半球是科学性的,而右半球是艺术性的。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四)道德性原则。

为什么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人的行为与心理之间的联系是一种较普遍的对应关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或客观的物质指标;心理是支配、调控行为的内在精神活动或观念形式。

心理与行为的联系心理:是内隐的、主观的精神现象行为:是外显的、客观的物质现象。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因此心理支配行为。

心理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心理与教育的辨证关系(一)学生的心理是教育依据的背景与前提(二)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三)心理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教育实践丰富和深化着心理学研究心理与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心理是教育的背景和依据;教育活动丰富和深化了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研究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一)测量与描述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发展水平(二)解释与说明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与问题(三)**与控制教育主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感受性:对刺激的感受能力称为感受性,感受性反映了对刺激的敏感度。

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范围称为感觉阈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是反比关系。

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适应。

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对比。

联觉即一种感觉可以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表象: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之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很快,之后逐渐减慢,最后几乎不再遗忘,即“先快后慢”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是对信息的深入加工改造并使信息重新改组和建构的过程。

思维的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是思维的本质特征。概括性是指思维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将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抽取出来,并加以概括。间接性是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而是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的。

思维的基本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和分类。3、抽象和概括4、具体化系统化。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幻想。这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指向未来和服务于个人愿望是幻想区别于一般创造想象的两大特点。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情感的关系。

联系: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基本上是统一的,情感作为比较稳定深刻的态度体验,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情绪的表现。

另一方面,人的情感又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化着的情绪中得到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无从表现。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的种类1、心境:一种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有明显外部表现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3、应激:应激是一种由意外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

情感的种类1、道德感指人对自己和别人的思想言论、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理智感指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3、美感指对客观事物或艺术作品是否符合审美要求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意志人自学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意志的特征。

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动机斗争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斗争。(1)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2)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3)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

感官检验中不同的感觉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发生相乘作用,有时发生相抵效果。但在同一类感觉中,不同刺激对同一感受器的作用,又可引起感觉的适应、掩蔽或对比等现象。

1、 适应现象是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刺激物的性质强度没有改变,但由于连续或重复刺激,而使感受器的敏感性发生了暂时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强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敏感性降低,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敏感性提高。

2、对比现象各种感觉都存在对比现象,当两个不同的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般把一个刺激的存在比另一个刺激强的现象称为对比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叫对比效应。同时给予刺激时称为同时对比,先后连续给予两个刺激时,称为先后对比或相继性对比。

3、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当两种或多种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官时,感觉水平超过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或相乘效应。如谷氨酸与氯化钠共存时,使谷氨酸的鲜味加强;0.02%谷氨酸与0.

02%肌苷酸共存时,鲜味显著增强,且超过两者鲜味的加合;麦芽酚添加到饮料或糖果使甜味增强。与协同效应相反的是拮抗效应。它是指因一种刺激的存在,而使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

拮抗效应又称相抵效应。4 、掩蔽现象。

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官时,往往只能感觉出其中的一种刺激,这种现象称掩蔽现象。如当两个强度相差很大的声音传人双耳,我们只能感觉到强度较大的一个声音,即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感官对其中某种刺激的敏感性,或使该刺激的感觉发生了改变。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

心理学复习

企业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可以告诉员工什么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虽然作用很大,但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有关组织的一切事情。许多企业没有组织结构图,仍然经营的相当成功,而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十分完善,但在经营上却是失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

心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 单选题 10 1分 10分 二 判断题 10 1分 10分 三 名词解释 4 3分 12分 四 简答题 4 6分 24分 五 论述题 2 10分 20分 六 案例分析题 2 12分 24分 第一编总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心理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