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复习材料。
考核目标和范围。
通过考核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实用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心理学各个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使学生能够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课程考核的命题基本涵盖教材中的所有章节,其中以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作为本次考核的重点。
一、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笔试。
二、复习资源和复习方法。
复习资源包括教材《实用心理学》教材以及离线作业中的全部3次作业。
在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准备,对各章节**现的各种定义、基本理论、方法等内容要着重复习并做到灵活运用。
三、期末复习重难点。
第一章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复习要点:心理学要解决的三个哲学问题;心理学的三大派别;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
复习要点:弗洛伊德结构模型;特质理论的两个重要假设;奥尔波特特质理论;“大五”和“大七”人格理论。
第三章社会知觉。
复习要点:知觉定义;印象形成的过程及特点;自我差异理论;自我知觉和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检控;社会认知定义;归因理论;习得性无助概念;归因中的偏误。
第四章社会交换与影响。
复习要点:社会交换定义;囚犯两难情境;社会促进、社会懈怠、去个体化定义;从众概念;影响从众的因素;顺从定义,增加顺从的技巧;服从的定义。
第五章社会行为。
复习要点:社会化的定义;侵犯行为的定义;挫折侵犯理论;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亲社会行为及利他行为概念;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第六章态度问题。
复习要点:态度定义及包含的三个成分;有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态度学习的三种机制;**效应的概念;减少认知失调的几种方法;与认知失调有关的现象;启发式系统性说服模型和精细可能性模型;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偏见的概念;有关偏见的理论;消除偏见的方法。
第七章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复习要点: 与人类的亲和需求有关的因素;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自我展露与亲密关系的发展;
第八章团体心理与行为。
复习要点:团体定义;团体规范的作用;团体凝聚力定义及其影响因素;领导者的特质;权变模式;人际冲突的定义;协商式沟通与冲突解决;团体决策规则;团体极化定义;团体决策方法。
第九章健康心理学。
复习要点:心理健康定义;生活事件定义;应激定义;知觉到的控制感;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人格与应对方式;积极的应对方式;增进健康行为的hapa模型。
第十章文化与人的心理。
复习要点:文化心理学研究内容及其两个基本前提;文化心理学范畴研究对象;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概念;独立型的自我,依赖型的自我;文化与其他的归因偏差;传统中国文化的特征。
四、期末考试题型及典型例题。
1、选择题。
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种现象属于()
a 自我表演 b 自证语言 c 体像 d自我检控
2、判断题。
弗洛伊德的结构模型把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部分。(错误 )
3、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自我意识:4、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什么是社会促进,为什么会有社会促进现象发生。
5、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试述去个体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中把对客观事物或他人的整体性的认识叫做(a );把对人们对事物个别特性的认识称为( )
a.知觉;感觉。
b.感觉;知觉。
c.感性认识;知觉。
d.知觉;感性认识。
2.一个人知道另一个人的信息,但未发生任何直接接触。这两个人之间关系发展处于( b )阶段。
a.零接触。
b.知晓。c.表面接触。
d.共同关系。
3.关于人格与应对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a型人格比b型人格更健康。
b.a型人格与b型人格健康无关。
c.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更健康。
d.乐观与悲观与健康无关。
4.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称之为( d )。
a 自利偏差。
b 印象管理。
c 自我知觉。
d 基本归因错误。
5. 能解释态度**行为有效性的理论是(b)
a 理性行为理论 b 计划行为理论 c 主观行为理论 d 客观行为理论。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华生在分析人类的社会行为时强调了关于遗传的本能因素。
b.麦独孤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和性本能冲动有关。
c.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塑造的。
d.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7.卡特尔研究人格结构采用的方法是( d )。
a.存在主义b.生态学。
c.现象学d.分类学。
8.下列不属于影响助人行为的求助者特点的是( c )。
a.是否受他人喜欢b.是否值得他人帮助。
c.是否具有人格魅力d.性别的影响。
9.一个人知道另一个人的信息,但未发生任何直接接触。这两个人之间关系发展处于( b )阶段。
a.零接触。
b.知晓。c.表面接触。
d.共同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学家需要回答的哲学问题包括(abc)p2
a 灵魂 b 认识论 c人性与伦理问题 d 思想。
2.对有计划行为理论的批评主要有( a,c )。
a.人类的行为有时候自发的、无意识的 b.人们不一定能清晰地知觉到控制感的大小。
c.习惯性行为不受理性因素影响 d.人们对行为结果的信念可能会发生变化。
e.主观规范是因人而异的。
3.zimbado认为与去个体化行为有关的因素有( a,d )。
a.个体从群体中所获得的不败感b.群体引起的直接的生化刺激。
c.团体活动引起的个体行为的“去抑制” d.个体在群体中具有匿名性。
e.群体极化现象。
4.影响助人行为的情境因素有( a,b,e )。
a.他人的存在。
b.责任分散。
c.求助者是否受他人喜欢。
d.环境条件因素,包括天气条件、社区大小以及环境中的噪声。
e.时间压力因素。
5.奥尔波特对人格的研究采用了哪些方法(b d)p49
a 观察法 b 整体法 c 测验法 d 个案研究法。
6.在归因的过程中,人们经常使用的原则是(ab c)p75、p79
a 共变原则 b 排除原则 c 折扣原则 d 自我知觉原则。
7.对侵犯行为的界定要注意哪些方面(acde)p122
a行为 b意图 c***行为d亲社会行为 e侵犯情绪。
8.引起侵犯行为的因素有( abcd )。
a.受到他人攻击。
b.遭遇挫折。
c.归因方式。
d.极端温度。
e.宣泄。9.关于“习得性无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e )。
a.将负性的事件解释为外部的因素所引发的悲观状态。
b.将负性的事件解释为内部的因素所引发的悲观状态。
c.将负性的事件解释为不稳定的因素所引发的悲观状态。
d.将负性的事件解释为稳定的因素所引发的悲观状态。
e.将负性的事件解释为整体性因素所引发的悲观状态。
10.态度的心理成分包含哪些(abc)p152
a 认知成分 b 情感成分 c 行为倾向成分 d 思想倾向成分。
11.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abcd)p226
a 需要的满足。
b 团体目标。
c 团体活动。
d 领导者。
三、判断题。
1.慈悲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认为态度包含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三个成分。(
3. 研究表明,微笑只是愉快情绪的一种信号,而不是沟通技巧。(
4.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征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征过程称为对他人的知觉。(
5.中国学生往往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他人,如他们的老师或父母或者情境中的某些方面,这体现的是基本归因错误( )
四、名词解释。
1.自我意识。
2.社会影响。
3.服从。4.零总和冲突。
5.亲社会行为。
6.人际冲突
7.敏感期假设。
五、简答题。
1.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时什么?
2.什么是从众?asch研究人类从众行为的实验得出了哪些结论?
3.moreno是如何测量团体凝聚力的?
4.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5.态度的心理成分及其关系?
6.简述有计划行为理论。
7.用社会渗透理论说明自我展露在发展友谊等亲密关系上的作用?
六、论述题。
试述bem自我知觉理论。
七、案例分析题。
中国人的团体决策。
侯玉波等人(1991)通过对三个国有企业中团体决策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在这些企业中高层团体决策实际上是由一把手决定的,同层次的其他人只参加讨论,而不是真正参与决策。这就是说,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与领导不同时,领导有权否决大家的意见。不仅如此,在同一层次的领导之间,人们的影响力也不一样,而是出现了一种叫做“权力极化”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在一个团体中,主要领导与同级的其他领导在职位上差别不大,但在决策中的权力却差别很大的现象。
比如在一个车间里,一把手与二把手的职位差别并不显著,但在决策当中,主要还是由一把手说了算,二把手的影响力与一般成员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决策中的权力极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尤其需要研究和注意,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
另外,从决策的过程与方式来看,领导的作用也往往被突出出来。美国心理学家lindsay(1985)研究了中国人通过开会讨论决策问题的情境,她发现与美国人处理同类决策问题的情况相比,中国人在位置安排、发言顺序等许多方面人为地突出领导的作用:领导总是坐在最显眼、最中心的位置上,人们发言的顺序也是由重要到不重要。
还有,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只参加讨论而非决策,并且尽量避免公开冲突。也许你经常能碰到这样的事情:领导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告诉大家说我们需要做出一项团体决策,希望大家提意见,畅所欲言。
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但最终决策还是由领导说了算。领导会对大家说你们的意见很好、值得考虑,并且宣布说:“在对大家的建议做了分析之后,我们决定如何如何做。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成员的意见体现在最终的决策中,领导的决策是早就做好了的。正是基于这些原因,lindsay认为中国人的团体决策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团体决策。她还分析了这些现象的文化根源,她认为这一切源于中国的传统:
人们太看重权威与人际关系的和谐性,所以不愿意与权威和他人对抗。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
心理学复习
企业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可以告诉员工什么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虽然作用很大,但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有关组织的一切事情。许多企业没有组织结构图,仍然经营的相当成功,而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十分完善,但在经营上却是失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
心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 单选题 10 1分 10分 二 判断题 10 1分 10分 三 名词解释 4 3分 12分 四 简答题 4 6分 24分 五 论述题 2 10分 20分 六 案例分析题 2 12分 24分 第一编总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心理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