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8:44:28 阅读 8913

(选)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系统观察法调查法)

量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测验法)

注意类型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预定目无意志。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需要意志。

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二因素论斯皮尔曼提出。

智力类型言语逻辑空间**身体人际内省认识自然。

第一个“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法国比奈和西蒙2024年编制。

斯坦福—比奈斯坦福推猛修订计算公式:iq=ma÷ca×100

韦克斯勒言语和操作量表构成,计算:iq=100+15z z=(x-x)/s

智力趋势13岁以前上升,25岁最高 26~35岁保持 35岁下降。

衡量发散思维指标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情绪情感作用调节动力感染信号功能迁移功能。

学生情绪类别心境激情应激热情。

学生情感类型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美感特征产生愉悦产生视觉表象个人倾向。

理智感在从事智力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们**知识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意志特征有目的活动对活动有调节支配和克服困难相联系。克服困难是意志的本质特征。

意志冲突分类内容上看原则性非原则性。

形式上看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

意志品质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

是衡量个体意志发展水平重要标志。

自觉性相反盲从性和独断性。

坚持性相反动摇性顽固性。

果断性相反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自制力相反冲动怯懦意气用事不能律己知过不改。

性格特征态度(核心) 意志情绪理智。

判)2024年,冯特。

注意发展趋势幼儿无意为主有意开始初中有意主导。

感知觉的关系。

人类认识客观事物,首先通过感知觉。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不同的是,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对苹果的颜色形状或软硬度等的反应),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如苹果这一完整的事物).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少单纯地感觉到事物的个别属性。当我们感觉到个别属性时,总是同时知觉到这个事物,并把事物的各种属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遗忘曲线不均衡先快后慢质更简略概括更完整有意义。

思维感知觉关系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同是感知觉是直接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特征和联系,而思维则是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在认识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了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

情感认知关系产生情感取决于外界刺激物(即客观事物)个体的主观需要。外界刺激物是个情感源泉。过程不同,认知是人直接做反映,而情感是需中介去反映客观事物。

其次,情绪情感作为一种主观态度体验,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反映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人的认知过程的随意性比较大,而情绪情感的随意性比较小。

情绪情感区别:(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 ,情感是情绪的归宿;情绪是生理需要 ,情感是社会需要(2)情绪总与情感联系在一起 ,具有冲动性情景性暂时性特征(3)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特征 ,它往往与人的认知活动思想观念紧密相连联系:在现实生活中 ,人的情绪情感虽有各自的特点 ,但其差别是相对的。

在现实具体的人身上 ,情绪情感是交集在一起 ,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人的一切情绪表现都要受到情感的制约 ,而人的各种复杂的情感往往要借助于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来。人的情感是各种情绪得到本质内容 ,而各种情绪都是人的情感的表现形式。

在现实生活中 ,情绪情感往往统一于人们的社会性之中。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指情绪情感表现对立极端 ,如爱与恨、悲与喜等。情绪有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复杂度四种品质。每一种品质都可以表现为两种极端对立的情况。

例如情绪的强度方面有强弱之分 ,情绪的紧张度方面有紧张和轻松之分 ,在快感度方面有快乐和不快乐之分 ,在复杂度方面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因此情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积极和消极的对立、紧张和轻松的对立、平静和激动的对立等。

情感也同样具有两极性 ,它首先表现为积极与消极的情感体验 ,如果外界事物可以满足个体的需要 ,符合个体的愿望和意向 ,就会引起满意、愉快、高兴、快乐等积极的内心体验;否则就会引起不满意、失意、沮丧、厌恶等消极的内心体验。 人格特征独特性和共同性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社会性和生物性。

动机行为行为结果关系动机和行为之间有十分复杂的关系:一种行为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动机引发 ,一种动机可以引发多种行为 ,相同的行为也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的。

动机对行为结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动机的强弱 ,而是行为本身的质量。

名)皮革马利翁效应是指老师对学生的热切期望会使被期望的人实现预言的现象。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 ,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 ,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智力是指人的一种综合的认知能力 ,包括抽象推理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创造力的定义为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 ,运用已知的信息 ,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

情绪情感是个体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 ,是指因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态度体验。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 ,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 ,克服困难 ,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人格是个体内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 ,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 ,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 ,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气质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 ,表现为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心理动力方面特征的不同程度的组合就构成了个体独特的气质特点。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的心理特征。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应 ,是人的行为的内部动力 ,人必须通过一定的行动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行动 ,并维持这种行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

论)心理学师范。

首先,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实际。 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未来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中小学生不仅有区别于其他年龄段个体的心理特点,有区别于其他年龄段个体认识问题和情感体验的方式,还存在着年龄差异。

这些都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和进行因材施教的出发点,是教师提高工作效益的重要心理依据。因此,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和年龄特点对师范生来说十分重要。 其次,心理学直接有助于提高和加强师范生在未来的教书育人工作中的自觉性、针对性和技巧性。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而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更好的教书育人。其一,它有助于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克服工作的盲目性。教育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是会有的。

一般来说,凡是成功了的,都是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失败了的,都是违反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因此学习了心理学知识,一方面能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教书育人,从一开始就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又可以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的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心理学的理论高度加以认识和总结,从而提高进一步工作的自觉性。其二,它有助于加强教书育人工作的针对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教师只有经常接近学生,了解情况,进行心理分析,并针对情况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其三,它有助于提高教书育人工作的技巧性。教学是一门艺术,育人也是一门艺术,它们都需要很高的技巧。这种技巧除了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品质外,心理学的素养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譬如,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都是与心理学知识和原理的应用分不开的。

人的心理还有两个重要特性a心理的能动性。人是在实践生活中积极能动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也就是说,通过实践活动,人主动地把外界事物变成观念的东西,把客观地洞悉反映到主观上来,人又通过实践活动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

b心理的社会性。人是社会动物,对人的心理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因素。一个人纵然大脑健全,如果脱离社会生活,他是不会具备人的心理的。

思维感知觉关系思维与感知觉一样,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同的是感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直接的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特征和联系,而思维则是对客观现实间接的 、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在认识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了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感知教学应用:

(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器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的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清、听得明。(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知。

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具、绘制图表、进行演示实验以及板书时,要增大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使学生获得鲜明清晰的印象。

4)根据知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的感知觉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因此,在直观教学中,教师必须伴以言语的解释或说明,把直观和言语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迅速理解感知对象。(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

因此,为了使学生产生完整、准确的知觉,教师要尽可能使学生的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这样将大大提高直观的效果。(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使用教具时,应尽可能变静为动,变死为活。

如何应对挫折a正确对待挫折b正确对待自己c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调试方法,运用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e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磨练自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七种1、缺失性需要尊重归属和爱的安全生理需要。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

心理学复习

企业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可以告诉员工什么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虽然作用很大,但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有关组织的一切事情。许多企业没有组织结构图,仍然经营的相当成功,而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十分完善,但在经营上却是失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

心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 单选题 10 1分 10分 二 判断题 10 1分 10分 三 名词解释 4 3分 12分 四 简答题 4 6分 24分 五 论述题 2 10分 20分 六 案例分析题 2 12分 24分 第一编总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心理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