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8:43:28 阅读 2870

心理学。

—成长中的教师与学生。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

第一节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

一、心理的分类。

1 根据心理现象的独特性程度,可将心理区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2 根据心理现象为人所察觉的程度(意识性维度),可将心理现象区分为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指为当事者所察觉到的心理现象,包括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前者是指个人对自身以外的客观事物的有意识的反应。

后者则是个体对自身的性质、特点的有意识的反映。无意识则是当事人没有察觉到的心理现象。

意识与无意识也是相互联系的,无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意识,意识因种种因素(如压抑)的作用亦可转化为无意识。

3 根据个体心理的健康与否,又可将心理分为健康心理与病态心理。

健康心理,其实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事人能够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发挥本身的能力和潜力。心理健康具有下面7个具体的标准: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适当地表达情绪;健全的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病态心理,人对自身与周围世界的不健全的反映。

包括非精神性病态心理与精神性病态心理。

4 根据心理的主体性分类:

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群体心理高于个体心理并通过个体心理表现出来,其形成发展受到个体心理的影响;而已经形成的群体心理又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直接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及其关系,共同构成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使心理学研究课题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三)心理在实践中发生发展。

基于上述三方面关系的考察,可将心理的实质概括为:心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头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第三节 “百花齐放”的心理学流派与理论观点。

一、近代心理学流派的对立与纷争。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实验科学后产生的第一个学术派别。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内容应该是意识经验的分析;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意识元素构成的。

基本理论观点:心理学应以直接经验为研究对象,只研究心理过程或心理内容,以实验内省法为基本方法;以****心理的一般规律——分析意识的内容、组成元素和构造原理为基本任务。例如,“风暴”一词代表一个相对复杂的观念,构成这个观念的较为简单的一些观念有雨、风、闪电和雷。

并且还可以将风、雨、闪电和雷作进一步的细分,对这些简单观念的综合就会形成风暴的观念;强调心理学的纯科学性质,不关心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个体差异等领域及其他不能通过内省法进行研究的行为问题。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号称 “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代表人物华生。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而不应该研究意识;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三)精神分析心理学。

号称“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势力”,由弗洛伊德首创。

精神分析学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这种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神经病的重要原因。(四)人本主义心理学。

号称“西方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为马斯洛、罗杰斯和罗洛· 梅。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那些真正属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层面的问题,通过改善环境以利于人类潜能的充分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高度。

第二章。第一节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指向性是指从众多的事物中选择出要反映的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高度地关注某种对象,以全部精力保证对选择对象进行鲜明清晰的反映,而对其他的无关活动进行抑制。

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产生的。注意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注意也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离开了注意,心理过程也无法有意识地进行。

两者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

二)注意的分类。

根据注意意识时有无目的性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通常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 无意注意(虚假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eg,上课时,窗外突然响起了悦耳的歌声,学生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向窗外,这就是无意注意。

2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eg,同学们认真学习新知识,专心听讲时的注意,便是有意注意。

3 有意后注意则是一种有明确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eg,学生熟练自如地解答习题,运动员随心所欲地做翻、转、腾等各种动作,其中的注意都是有意后注意。

三)、有意注意(随意注意)的规律。

有意注意的产生和保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 对活动目的的理解程度。

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容易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

2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3 活动的组织化程度。

4 内外刺激的干扰。

5 以往的知识经验。

6 人格特点。

第二节。知觉与观察。

1、知觉概述。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2、知觉的规律。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3、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过程,不同于一般的知觉,是一个有语言和思维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过程,被称为“思维的知觉”。观察力则是指一个人观察客观事物的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3节记忆。

1、记忆的概述。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分为形象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词语-逻辑记忆是以词语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曾经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作为内容的记忆。

2)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以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过去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作业产生影响的记忆。

外显记忆: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

3)根据记忆的知识类别,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记忆与程序性知识记忆。

陈述性记忆:对有关事件和事实性信息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

2、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看来,根据记忆过程中编码方式的不同、储存时间的长短和储存容量的大小,记忆可区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与遗忘。

回忆的概念及会议策略。

回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务的心理活动。

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

影响遗忘的因素。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几方面:

1)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 学习的程度。

3)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近因效应首因效应)

4) 识记者的态度。

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1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 恰当地安排复习资料。

3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 复习方法的多样化。

第4节思维与想象。

1、思维与想象概述。

1)思维的概述。

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来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一) 根据思维过程的凭借对象可分为。

1 直觉动作思维——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来解决问题。

2 具体形象思维——利用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3 抽象逻辑思维——运用概念、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二) 根据所探索目标的方向可分为。

1 聚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2 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三) 根据思维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是否有清晰的意识可分为。

1 直觉思维——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

2 分析思维——遵循逻辑规律,经推导而得出结论的思维。

四) 根据思维过程或结果的创新程度可分为。

1 常规思维——按现成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2 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新的思维成果。

2)想象概述。

1 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 想象的种类。

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可以将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2)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根据想象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水平的不同,可以将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人们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3 想象的心智操作。

想象是对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其具体的心智操作有:

一)粘合。二)夸张。

三)拟人化。

四)典型化。

2、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1)什么是问题与问题解决过程。

问题是指个人在有目的地追求而尚未找到适当手段时所感到的心理困境。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1 动机强度。

2 定势作用。

3 功能固着。

4 原型启发。

5 个性。第5节情绪与意志。

1、情绪。1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2 情绪状态分类。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影响下,人在一定时间里表现出的一定情绪。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是一种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是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 情绪的作用。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信号功能。

2、意志。1)意志概述。

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动称为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目的性。

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与克服困难密切相联系。

第3章个性。

第1节个性概述。

1、什么是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及社会性的心理动力系统和心理特征系统的总和。

了解:1、心理动力系统: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心理学复习

发展心理学 复习大纲。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1.埃里克森的8个心理发展阶段 p38 第一阶段 婴儿期,出生到2岁阶段。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 儿童期,2 4岁。本阶段主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 学...

心理学复习

企业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我们总是认为企业应该有一个组织结构图,因为它可以告诉员工什么是他的工作,以及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图虽然作用很大,但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有关组织的一切事情。许多企业没有组织结构图,仍然经营的相当成功,而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十分完善,但在经营上却是失败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

心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及分值。一 单选题 10 1分 10分 二 判断题 10 1分 10分 三 名词解释 4 3分 12分 四 简答题 4 6分 24分 五 论述题 2 10分 20分 六 案例分析题 2 12分 24分 第一编总论。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心理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