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

发布 2022-01-11 17:13:28 阅读 8214

公共教育学资料。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图表:—●在中国,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对孔子与其**相与问答的记录。

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从”的以身作则以及因材施教等,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都有很多影响。《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末年,传说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如“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教育规律性的认识。

第1单元第一章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理解: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在20

世纪之前,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20 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并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结构框架:

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哪些不同:

—●⑴古代教育的特征:

1、出现了独立承担教育活动的机构——学校。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甚至相对立。

3、学校教育表现出典型的等级性、**性和保守性。

—●⑵现代教育的特征:

1、现代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日趋结合。

2、现代教育与社会教育民主化。

3、现代教育追求鲜明的人性化。

4、现代教育的终身化。

5、现代教育的国际化。

参考资料:古代教育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和对立,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崇尚呆读死记、强迫体罚和棍棒纪律。

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相对于古代教育而言的现代教育,从生产力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是现代生产的产物,现代教育以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作基础,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因而,与古代教育相比更具有新的特点;① 教育逐步普及,教育对象不断扩大;②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③ 教育科学化和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

第二章教育的意义。

1〉教育的社会意义:

教育的社会价值主要**教育的社会意义、功能,具体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各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积极意义。

教育的个人意义:

—●⑴教育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得力**;

※ 教育作为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有力**,我们可以从如下两点进行分析:

① 促进个体思维意识与行为方式的社会化,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与道德良知的合格公民;

② 培养与个体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角色。

—●⑵教育是形成个体个性化的主导力量;

※ 具体而言,教育对于个体个性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① 真正的教育将个体“沉睡”的潜能激活,并进行潜能的充分开发;

教育是追求人的完整(满)性的过程;

教育顺应人的自然发展的道路,尊重个体的自然天性;

教育是帮助人形成虔敬之人,拥有虔敬之心;

教育极力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充分尊重个体差异与个性倾向性;

教育是助人**、让人**的过程,是一个让人们放飞梦想并实现梦想的过程。

第三章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或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出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教育目的的作用:

⑴ 导向作用——目的是行动的指南,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才能使教育活动变得自觉而不盲目。

⑵ 协调作用——教育目的作为一条贯穿于教育系统内部各项活动的“红线”,对各种教育因素起着协调、沟通的作用,使它们保持一致,避免内耗与冲突。

⑶ 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结果的期望,无论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宗旨),还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办学目标)等,其内涵与教育活动主体的根本利益和理想相关,是教育的根本激励因素。

⑷ 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教育目的的功能:

① 规范功能;有了教育目的,就全方位地规范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活动都必须有利于指向教育目的的实现。

② 选择功能;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集中体现在教育活动与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③ 激励功能;教育活动因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力量。

④ 评价功能;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

教育目的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

⑴ 个人本位: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量。

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⑵ 社会本位:社会本位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体价值,个人的存在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教育对社会的效益为标准,主要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图、康德以及近现代的许多教育社会学家。

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

公民意识价值观念;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第2单元第二章学生观。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权利观:生存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发展权;

这一公约还规定了保护儿童的四大基本原则,这就是:

无歧视原则。也就是使儿童得到保护,不受基于儿童父母、法定监护人或家庭成员的身份、活动及所表达的观点或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或惩罚;

② 儿童最大权利原则。也就是儿童第。

一、儿童优先原则;

③ 尊重儿童尊严,保护儿童权利原则;

④ 尊重儿童观点原则。

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

—●在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下应要求教育工作者:

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

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智力特点进行“对症下药”的教育教学;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智力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

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

注意培养和提高哪些优势智力领域不属于传统学习教育重点如语文、数学的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之间的某些联系;

引导学生将自己从事优势智力领域获得时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

新课程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

⑴ 学生是发展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①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⑵ 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成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① 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 学生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⑶ 学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①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

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 学生是责权主体。

第二章学习观。

学习的定义:(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狭义)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特点:

① 学生学习的组织性; ②学生学习的依赖性; ③学生学习的间接性; ④学生学习的基础性。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

⑴ 由单一转向多样性;学习方式不是用一种方式(方法)代替另一种方式(方法):用自主学习代替接受学习,而是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有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

⑵ 提升学习品质和精神。

学习的分类:

从知识获得的途径来看,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问题性; b、过程性; c、开放性。

从学习的人选基础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来划分,划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包括三个意义:

a、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

b、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

c、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复习

一 教育学概述。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 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本质属性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 一词最早出现在 孟子。尽心上 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教育起源 生物 最早 心理...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二 名词解释 4 4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2 学校教育制度p50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 主要指学校 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