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发布 2021-05-07 01:39:28 阅读 751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经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正常水平时称为酮血症。尿酮体排出增多称为酮尿,临床上统称为酮症。

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均为较强的有机酸,大量消耗体内储备碱,若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血酮继续升高,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时,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1护理评估。

1.1病史:了解酮症酸中毒的原因及诱因。

1.2症状:呼吸节律、频率的改变,呼吸有无呈烂苹果味(丙酮味)。

1.3心理社会反应:因酮症酸中毒起病急,患者及家属焦虑不安。

1.4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2护理问题。

2.1体液不足。

2.2营养失调。

2.3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2.4焦虑。

2.5知识缺乏。

3护理措施。

3.1绝对卧床休息,设专人护理,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保暖,遇有寒战者,可加棉被,不用热水器避免烫伤。

3.2补液的护理。

3.2.1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最初2-3小时输入2000ml生理盐水,待血糖改善后的每6-8小时静脉补液1000ml,一般最初24小时补液总量4000-5000ml,个别的可达8000ml左右。

3.2.2对于休克的患者血容量持续不恢复的可以输入血浆或代血浆以便提高有效容量。

1-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3.2.3纠酸ph>7.

2,co2cp>9mmol/ll,hco3>8mmol/ll不必补碱;ph<7.1,co2cp<9mmol/ll,hco3<5-8mmol/l,应补碱。宜静脉补充1.

25%碳酸氢钠,注意监测。

血ph变化,当ph升至7.2时应停止补碱。

3.3胰岛素应用的护理。

3.3.1胰岛素是**dka最关键的药物。明确诊断无休克患者可立即使用。

3.3.2使用方法:静脉使用。

3.3.3补充速度:5-7u/h,或0.1u/(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速度。

3.3.4降糖速度:以每2小时血糖值下降幅度小于基础血糖值的20%或4小时血糖下降值小于基础血糖值的30%为宜。

3.3.5血糖降到14mmol/ll,左右,静脉输入葡萄糖液。

3.3.6对于重度脱水,休克者主张先补充液体,待血容量改善后才使用胰岛素。

3.3.7血糖监测:一般间隔1-2小时监测血糖。

3.4病情观察。

3.4.1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神志,瞳孔等,必要时安置心电监护。

3.4.2严密监测血糖,血酮变化。

3.4.3严格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3.4.4及时配合医生抽血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如血糖,血钾,血气分析等,便于医生调整**方案。

3.5吸氧。

3.6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如吸氧管,输液管。

3.7协助患者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

3.8安全护理:意识障碍患者加床档保护防止坠床。在**原发病的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9心理护理:清醒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昏迷患者做好家属的心理安慰。

2-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4健康指导。

4.1包括饮食,药物的使用,dka时不要运动。

4.2教会患者自我血糖检测的方法。

4.3指导糖尿病hco3<5-8mmol/ll,应补碱。宜静脉补充1.25%碳酸氢钠,注意监测血ph变化,当ph升至7.2时应停止补碱。

相关急慢性并发症的知识。让患者了解此次发病的原因,及疾病常见诱因及预防措施。

4.4告知患者定期门诊复查的重要性。

5护理评价。

5.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得到纠正。

5.2患者能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维持正常的代谢。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2019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总结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2012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总结危重病人护理常规。1.根据病情,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药品。2.根据病情给予监测护理。3.持续心电监测,定时观察记录神志 瞳孔 面色 心律及生命体征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4.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气道湿化和适当吸氧,持续监测氧饱和度。对人工...

疾病护理常规

四 气虚血瘀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 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细缓或细弦。1 病人气虚卫外不固,体弱多汗,病房要温暖避风。病人汗多时随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2 手足肿胀者,抬高患肢,每日帮助患者被动活动肢体,以促...

实用 泄泻护理常规

泄。泻。泄。泻。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使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所致。以大便次数增多,便稀溏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大 小肠,涉及脾胃。急慢性肠炎 肠结核 肠功能紊乱等可参照本病护理。1护理评估。1.1排便频次 大便性状及有无腹痛等伴随症状。1.2既往饮食习惯。1.3心理社会状况。1.4辨证 寒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