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直角梯形oabc的直角顶点o是坐标原点,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bc,d是bc上一点,bd=oa=,ab=3,∠oab=45°,e、f分别是线段oa、ab上的两动点,且始终保持∠def=45°.
1)直接写出d点的坐标;
2)设oe=x,af=y,试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3)当△aef是等腰三角形时,将△aef沿ef折叠,得到△,求△与五边形oefbc重叠部分的面积.
答案】解:(1)d点的坐标是。
2)连结od,如图(1),由结论(1)知:d在∠coa的平分线上,则。
doe=∠cod=45°,又在梯形doab中,∠bao=45°,∴od=ab=3
由三角形外角定理得:∠1=∠dea-45°,又∠2=∠dea-45°
∠1=∠2, ∴ode∽△aef,即:
y与x的解析式为:
3)当△aef为等腰三角形时,存在ef=af或ef=ae或af=ae共3种情况。
1 当ef=af时,如图(2).
fae=∠fea=∠def=45°,△a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在a’e上(a’e⊥oa),b在a’f上(a’f⊥ef)
△a’ef与五边形oefbc重叠的面积为。
四边形efbd的面积。
(也可用)②当ef=ae时,如图(3),此时△a’ef与五边形oefbc重叠部分面积为△a’ef面积。
def=∠efa=45°, de∥ab , 又db∥ea
四边形deab是平行四边形。
ae=db=
当af=ae时,如图(4),四边形aea’f为菱形且△a’ef在五边形oefbc内。
∴此时△a’ef与五边形oefbc重叠部分面积为△a’ef面积。
由(2)知△ode∽△aef,则od=oe=3
∴ae=af=oa-oe=
过f作fh⊥ae于h,则。
综上所述,△a’ef与五边形oef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或1或。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别为原点o和点a,点b(2,n)在这条抛物线上.
1)求b点的坐标;
2)点p**段oa上,从o点出发向a点运动,过p点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ob交与点e,延长pe到点d,使得ed=pe,以pd为斜边,在pd右侧做等等腰直角三角形pcd(当p点运动时,c点、d点也随之运动).
当等腰直角三角形pcd的顶点c落在此抛物线上时,求op的长;
若p点从o点出发向a点作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同时线段oa上另一个点q从a点出发向o点作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当q点到达o点时停止运动,p点也同时停止运动).过q点做x轴的垂线,与直线ab交与点f,延长qf到点m,使得fm=qf,以qm为斜边,在qm的左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qmn(当q点运动时,m点、n点也随之运动).若p点运动到t秒时,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恰好落在同一条直线上,求此刻t的值.
答案】解:(1)∵抛物线经过原点,m2—3m+2=0.
解的m1=1,m2=2.
由题意知m≠1.
m=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点b(2,n)在抛物线,n=4.
b点的坐标为(2,4)
2)①设直线ob的解析式为y=k1x
求得直线ob的解析式y=2x
a点是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可求得a点的坐标为(10,0),设p点的坐标为(a,0),则e点的坐标为(a,2a).
根据题意做等腰直角三角形pcd,如图1.
可求得点c的坐标为(3a,2a),有c点在抛物线上,得2a=-x(3a)2+x3a.
即a2—a=0
解得 a1=,a2=0(舍去)
op= 依题意作等腰直角三角形qmn.
设直线ab的解析式y=k2x+b
由点a(10 ,0),点b(2,4),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5
当p点运动到t秒时,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恰好落在同一条直线上,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cd与nq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所示,可证△d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qp、op、aq的长可依次表示为tt、 2t个单位.
pq = dp = 4t
t+4t+2t=10
t=第二种情况:pc与mn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3所示.可证△pq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此时op、aq的长依次表示为t、2t个单位,oq = 10 - 2t
f点在直线ab上。
fq=tmq=2t
pq=mq=cq=2t
t+2t+2t=10
t=2.第三种情况:点p、q重合时,pd、qm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4所示,此时op、aq的长依次表示为t、2t个单位.
t+2t=10
t=综上,符合题意的值分别为,2,.
3、已知:如图,⊙与轴交于c、d两点,圆心的坐标为(1,0),⊙的半径为,过点c作⊙的切线交于点b(-4,0).
1)求切线bc的解析式;
2)若点p是第一象限内⊙上一点,过点p作⊙a的切线与直线bc相交于点g,且∠cgp=120°,求点的坐标;
3)向左移动⊙(圆心始终保持在上),与直线bc交于e、f,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使得△aef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连接,∵是⊙a的切线,∴.
即,∴.点坐标是(0,2).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该直线经过点b(-4,0)与点(0,2), 解得
∴该直线解析式为.
2)连接,过点作.
由切线长定理知。
在中,∵,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又∵.则是点的纵坐标,,解得.
点的坐标.(3)如图示,当在点的右侧时。
∵、在⊙上,∴.
若△是直角三角形,则,且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过点作,在中由三角函数可知。
又∵∽,点坐标是.
当在点的左侧时:同理可求点坐标是.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的抛物线交轴于点,交轴于,两点(点在点的左侧). 已知点坐标为(,)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作线段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 如果以点为圆心的圆与直线相切,请判断抛物线的对称轴与⊙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3)已知点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两点之间,问:当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此时点的坐标和的最大面积。
答案】1)解:设抛物线为。
抛物线经过点(0,3),∴
抛物线为3分。
(2) 答:与⊙相交4分。
证明:当时,,.
为(2,0),为(6,0).∴
设⊙与相切于点,连接,则。,∴
又∵,∴6分。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点到的距离为2.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相交7分。
3) 解:如图,过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交于点。
可求出的解析式为8分。
设点的坐标为(,)则点的坐标为(,)
当时,的面积最大为。
此时,点的坐标为(310分。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与轴交于点、(点在点的左侧),与轴的正半轴交于点,顶点为。
ⅰ)若,,求此时抛物线顶点的坐标;
ⅱ)将(ⅰ)中的抛物线向下平移,若平移后,在四边形abec中满足。
s△bce = s△abc,求此时直线的解析式;
ⅲ)将(ⅰ)中的抛物线作适当的平移,若平移后,在四边形abec中满足。
s△bce = 2s△aoc,且顶点恰好落在直线上,求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
答案】解:(ⅰ当,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即。
抛物线顶点的坐标为(1,42分。
ⅱ)将(ⅰ)中的抛物线向下平移,则顶点在对称轴上,有,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此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为,顶点为.
方程的两个根为, 此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为,.
如图,过点作ef∥cb与轴交于点,连接,则s△bce = s△bcf.
s△bce = s△abc, s△bcf = s△abc.
设对称轴与轴交于点,则.
由ef∥cb,得.
rt△edf∽rt△cob.有.
.结合题意,解得.
点,.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则。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6分。
ⅲ)根据题意,设抛物线的顶点为,(,
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此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为,与轴的交点为,.(
过点作ef∥cb与轴交于点,连接,则s△bce = s△bcf.
由s△bce = 2s△aoc, s△bcf = 2s△aoc. 得。
设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轴交于点。
则。于是,由rt△edf∽rt△cob,有.,即.
结合题意,解得。
点在直线上,有. ②
由①②,结合题意,解得.
有,.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边oa在y轴的正半轴上,oc在x轴的正半轴上,oa=1,oc=2,点d在边oc上且od= 。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直线pd与矩形对角线ac交于点m,使得△dm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抛物线y=经过怎样平移,才能使得平移后的抛物线过点d和点e(点e在y轴正半轴上),且△ode沿de折叠后点o落在边ab上处?
答案】7、已知抛物线上有不同的两点e和f.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抛物线与x轴和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和b,m为ab的中点,∠pmq在ab的同侧以m为中心旋转,且∠pmq=45°,mp交y轴于点c,mq交x轴于点d.设ad的长为m(m>0),bc的长为n,求n和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中,点在上从向运动,连接交于点 1 试证明 无论点运动到上何处时,都有 2 当点在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3 若点从点运动到点,再继续在上运动到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恰为等腰三角形 如图所示,有四个动点p q e f分别从正方...
高考动点轨迹问题专题讲解
一 专题内容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实质上是建立动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式,首先要分析形成轨迹的点和已知条件的内在联系,选择最便于反映这种联系的坐标形式,寻求适当关系建立等式,常用方法有 1 等量关系法 根据题意,列出限制动点的条件等式,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叫做等量关系法,利用这种方法时,要求对平面几何中常用的定...
高考动点轨迹问题专题讲解
一 专题内容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实质上是建立动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式,首先要分析形成轨迹的点和已知条件的内在联系,选择最便于反映这种联系的坐标形式,寻求适当关系建立等式,常用方法有 1 等量关系法 根据题意,列出限制动点的条件等式,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叫做等量关系法,利用这种方法时,要求对平面几何中常用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