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阅读教学应当有一套能体现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常规模式,以达到对一线教师具有普适性、实用性的指导价值。
一。阅读教学课堂基本模式。
第一课时。一、扣题切入。
1、引入课题情境。
2、联系学生生活实践,激活已有知识经验,与面临的新课题进行碰撞,引起疑问、大胆**,形成急切的学习期待。
二、主动自学。
1、正确认读。即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做到“六不”(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破词句,不截断,不重复)。
2、充分自读,整体把握课文。潜心读书,进行真正意义的“连字成词、连词成句”实际练习。切实加强学生的朗读、默读实践,保证学生个体有足够的读书学习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书。
教师作必要的交待提示后,可把课堂上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平心静气地去读(自由朗读、默读)、思(边读边想)、划(教给一套符号,让他们去圈、点、勾、画,作好各种标记)、查(自觉查阅工具书)、注(写出注释或批语)。
3、记下疑惑。从字词句和课文内容上质疑。
三、指导读书。
1、疏字面。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为中心,融字词学习于认读课文之中。把学字词、读课文与整体感受课文情境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2、拎难点。对难读的词语、句子、段落强化指导;初步解决疑难。
3、抓落实。面向全体,着眼后进生。
四、整体感知。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有意识调动感悟,从整体上全面感受课文的言语材料,对课文的基本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边读边想,圈划批注,借助文字接触课文所描写的具体事物,事实、现象,弄清楚课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初步把文字形式与具体事物即文章内容结合起来。
五、理清文脉。
读懂课文具体内容,要求弄清楚课文写什么,分几部分写(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重点是什么(每段重点,全文重点)。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编写段落提纲。善于捕捉文中那些能够总揽文章各段、各层大意的中心词句,明察语境的转移变换与思路的发展脉络,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和结构层次。
六、识字写字。
1、保证时间。根据识写数量留足时间。
2、加强指导。描红——仿影——临帖;天天“描红——仿影——临帖”。
3、当堂写字。纠正姿势,严格要求。
4、重视评赏。相机指导,激发兴趣。
第。二、三课时。
一、启动准备:整体把握,找准起点。
1、整体回顾。透过语言文字形式,领会信息内容,把握思想意图。
2、准确定标。能够钻进文本,近观细察、认真咀嚼,触摸语言的体温,品评语言的滋味。了解作者怎样感知事物,形成思想观念,又怎样组织言语材料,把思想观念外化为言语作品。
二、主动自学:明确要求,圈画批注。
1、明确目标。要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走向作者的生活经历,把自己化为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跟随作者去游览,去参与活动,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切身体验。要善于抓住重要细节和关键词语,包括在结构上喻示时间推移、场景更替、情节发展、话题转换等标志层次序列的词语;在叙事状物、传情达意上具有特别的表现力或表达效果的词语;能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具有巨大想象空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
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精彩语言和方法。深入研读课文,进入课文语言环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教给方法。关键是要作适当的路径指点和方法提示,让学生圈画批注。
想画面。一边读一边想象,能“看”到一件件事物、事实、现象,化语词符号为一个个意义单位和生活画面。掌握两种操作方法:
一是外显的,运用语音和声调,再现作者的言语气势;二是内隐的,运用思维和心智,重构课文中的生活原型。即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过电影”,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人、事物、事实、现象等融会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动起来。
重体验。切身体验,披文入情。激活已有经验,切身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进入课文情境,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打开记忆仓库,充分调动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准备。进入课文的交际情境,进入课文各类人物角色,进行“换位思考”、“移情体验”。对课文塑造的生活原型有设身处地的真切感受,真正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与作者心心相印,达到情感共鸣。
细品味。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朗读、咀嚼、品味,立足于激活学生自身的灵性,发掘自身的潜能,煅炼其敏锐的语感。
3、主动自学。就是要让学生个体有一个充分的直接接触语言材料,进行自主**、主动发现的机会。抓住精要美妙之处,进行品味体察。用心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揣摩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4、靠前指导。教师必须“耐得住寂寞”,尽可能减少干预,让学生经历艰苦的探索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当好“观察员”和“场外指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自学案例和辅导个别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上。
要积极为下一步师生对话搜集现时的动态资源。
5、自我检测。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可安排生生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向下一步师生集体互动的过渡阶段。可以随意、随机组合、交流;也可以专门组织、专题讨论或合作完成某项学习任务。
三、联动合作:抓住关键,诵读品味。
这是全课的高潮,也是充分展示师生智慧才华显现课堂教学亮点的重要阶段。要依照课文顺序,聚焦细节,着紧用力,活化词语,领悟上下文意思、语言含着的意蕴,体会情感义和表达效果 。
一是学生充分表现自学成果。先由学生以个人名义或代表小组,充分发表意见,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表述、演示、表演等)表现自己的发现与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展示,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相机点拨指引。
接着让学生当众互相质疑、答辩,不断把**引向深入,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独特体验或独到见解,不一定刻意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二是教师的精妙点拨指导。这是最能体现教师素质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阶段。必须善于抓住学生临时迸发的思想火花,捕捉转瞬即逝的动态资源,针对学生理解的不足之处,给予准确评价,及时指点迷津、开启心智,同时不断设置新悬念,提出新问题,使学习不断得到突破与升华。
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容易“肤浅化”,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应不断将他们的理解引向深入。教师的职责在于对学生自学理解的不足给予及时而正确的反馈与指点。
四、能动转化:积累内化,迁移历练。
1、主动演读欣赏,使学习语文上升为享受语文。可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课文的精妙章节乃至通篇进行表演性的诵读。也可以让他们聆听课文的配乐录音朗诵,结合看挂图、录相或多**课件,一面静听默察,一面展开各自的想象,或小声跟读跟背,细细咀嚼品味,全方位地领略课文语言材料的音韵美、形象美和意蕴美。
还可以让学生复述重要细节,描绘精彩场景,畅谈独特体验,评价典型人物。品赏性阅读是对课文投**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种创造性的“超原型”阅读。在此基础上让好的课文、好的段落,达到“熟读成诵。
2、自我总结、整理,完成自我建构。
忆过程。以谈读后感或写简短读书笔记等方式,回顾学习过程,检讨学习方法,总结学习得失和感受,使他们不光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还要知道自己是怎样学到的。
学表达。揣摩读写实践过程,汲取言语经验。这是更高一层的探索实践,到高年级段才可进行。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书面言语交际的“范型”;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就是经历(模拟)一次现实的读写实践活动。所以,对课文的感悟,同样应包括对课文作者言语行为(创作过程)的审美体验,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语言过程和实践经验的觉察感悟。一是揣摩作者的写作过程,发现作者观察、思考与表达方法。
同时体察课文中各类人物的交往行为,注意他们处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为着不同的目的,所采用的不同表达策略,从中汲取言语交际的实践经验。
3、创造相似情境,积极迁移运用。 “练习愈接近应用的形式,愈能在学会以后起作用的那种场合进行,那么就愈富有意义。”要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学习资源,创设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将课内得到的“法”与“能”,到课外去创造“效”与“益”。
彻底改造语文作业形式,由知识化、习题化,转向实用化、生活化。化沉重的作业负担,为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使规律性的知识经验在相似情境中不断“投入周转”,尽可能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与长度。
以完成综合性练习作业和开展课外阅读等实践性“操作”为主要方式,熟记、巩固已掌握的带规律性的知识,使之化为自己的营养,并借助迁移规律举一反三,发展学习成果,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
二。模式实施过程中几点说明。
1、没有包打天下的模式。
阅读教学课堂操作基本模式
一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原则 1.突显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操作上就是保证学生读书充分 思维充分 表达充分,交流充分,追求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有趣 有效 有序的阅读教学过程。2.消除学生的阅读心理障碍。操作上要认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的观点,给学生自主读书 自由表达提供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乐于读书 ...
小学阅读教学动感课堂的基本模式
第。一 第二课时的环节数,可以灵活安排。这个基本模式不仅教师掌握 会用,也要教学生掌握 会用。阅读课堂教学进程是这样展开的。第一课时。第一步 出示整个课文总的教学任务。低年级一般由教师直接出示学习任务。中高年级可由教师指导学生按单元提示 课文提示,参照平时的要求,提出学习任务。第二步 出示第一课时的...
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观摩自治区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的心得体会。新课改施行到现在,作为山区教师我们还是未能领会到素质教育的精髓。此次去银川观摩自治区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收获很多,纵观16位老师的讲课,我觉着还是有规律可找,就是她们对阅读教学有一个基本思路,这个思路可以为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指出一条路。其框架为 初读课文 细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