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合理的课程架构和体系的构建时,必须处理好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的关系,要有利于大学生伴随社会发展实现知识的优化更新,把社会发展的近期和长远需要结合起来,加强基础教学,扩大学生视野和知识面。适当扩**修课程的比重,使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选择,最终通过课程体系和课程的优化使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由专业素质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由侧重获取专业知识教育向增强创新能力教育的转变。当前,课程设置和教材的建设更新已成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瓶颈,亟待加以改变。
不完成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及时更新换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将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在创新经济的大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加迫切地呼唤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改革。
完善和改进基础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能力只有在扎实掌握了基础知识并经过实践锻炼才能具备和拥有,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增强,而强大的能力又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二者相辅相成。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
要改善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强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做好课堂理论教学环节,打牢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提倡教授多的下到教学一线,给学生上基础课。通过知名教授走进本科生基础课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基础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建全新模式的课堂教学,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通畅的渠道
当前高校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学效率相对低下的传统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极不利于高校创新人才的挖掘和培养,须加以改变。要使课堂成为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就必须由教师来营造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环境氛围。要启发学生能发现、提出、并最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必然意味着某种知识的创新。
现在的教育模式主要是训练对现成问题被动的、应答式的解决能力,若强化这种训练,必然导致学生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意识的弱化,也削弱了创新能力的激励和培养。因此,结合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也将会面临一定的失误和风险,比如紧张或不够宽松的课堂环境会造成学生启而不发或沉默不语的状态,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并对学生所犯错误具有高度的包容精神。
(四)大力开展校园“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力
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极大内在动力。反观当今高校现状,不少在校大学生正缺乏创新的激情,既无心标新立异,又惰于举一反三,更谈不上另辟蹊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极强的依赖性,课堂上将老师讲的内容原封不动的照搬到笔记本上,回去后再照搬到作业本中,大学生缺乏创新的激情是阻碍其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为了克服大学生已经形成的思维惯性,必须用具体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例如,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赛面向全体学生,由在各自学术领域内有所建树的教授作为大赛指导教师和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耐心细致的点评和指导,参赛学生则在相对宽松的范围内自由选题,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因特网查找资料,最终将自己的构想形成成果并接受大赛评选。
这一过程将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杯”等各种的科技创新活动,并根据参与情况以及获奖等级增记学分或给予其他各种奖励。 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深入的了解学科最前沿的发展最新动态,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五) 加强实践环节并调整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可以在引导人、激励人方面发挥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可充分展示其创造才能,调动其创新积极性,培养自主创新、积极探索的能力。加强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验课设置,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对低年级, 应当针对相应课程,加强课程设计。
对高年级, 则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逐步开展专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鼓励其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工作。
现阶段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基本没有专门反映学生创新能力的指标,而通过对学生创新环节进行分析,大致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建立: 一方面对学生的相关创新活动给予学分上的认定,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对参与创新活动,学校应有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这样将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导向,使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成为大多数学生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从而在校园里展现出一个群体性参与创新的良好局面。
牟艳娟科技活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革与战略》 2003,09期
王巧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06期
作者简介:钟?,男,(1970--)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
最新【精品】范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总第 期第 期。年 月。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朱忠喜,张迎进,夏宏南,杨明合。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荆州。摘要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 今社会,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长期以来的 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要求在教育模式方面进行改...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要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校应通过改革课程体系 强化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等途径,培养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校园人才。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义务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聱聱。评指标体系机制。告,学术讲座,增强理论学习的层次 通过网络平台监督管理,促进党员干。第三,强化以服务为目标的制度设计。把建立健全科学长效 保障有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校的 上,专门开辟 理论学习网 开设力的工作机制作为党组织的根本保证,积极推动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师生员 精神 学习动态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