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三贴近”指导模式浅说

发布 2021-03-07 10:58:28 阅读 2191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三贴近”教学理念用于学生习作的指导,以改进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从而切实增强作文教学实效。

所谓“三贴近”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写什么;贴近学生学习实际,让学生懂得怎样写;贴近学生情感实际,鼓励学生乐于写。“三贴近”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指导模式,而且有着越来越好的效果,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和欢迎。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三贴近” 模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⑴”这一要求既体现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又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改进方向,如果每位语文教师能够深入理解、灵活把握、学以致用,就能切实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难教作文,学生难写作文”的突出问题。

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我觉得这一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体现了学生习作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实际,还明晰了教者进行习作指导的思路、符合教学的实际,具体地说,就是体现了“三贴近”的教学理念,我们应该把这种理念用于学生习作的指导,以改进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从而切实增强作文教学实效。多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尝试着用“三贴近”的理念,指导学生的习作,渐渐地提炼、演变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一种指导模式,而且有着越来越好的效果,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和欢迎。

现将自己对作文教学中“三贴近”的理解、思考以及具体的教学模式浅述如下,以求同行借鉴。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写什么。

叶圣陶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所谓“他今天以前的积累”主要是指学生曾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学到的、亲身经历过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等,这里的“真人”就是学生熟悉的人,可以是自己的家人、邻居、教师、同学、亲戚、朋友等;“真事”就是学生熟悉的事件,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故事;“真情”就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情,有喜怒哀乐等;“真景”就是学生熟悉的场景或事物等。

只要引导学生将生活中这些熟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引进作文的内容,我想学生一定会打开自己记忆的闸门,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学生的大脑中一定会呈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当这些清晰的画面在学生眼前浮现时,他们就不愁无话可说了。如,学生要写一篇题为《我喜欢的老师》的作文,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上学以来,有哪几位老师教过你?

”(学生头脑中会回忆起每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在这些老师中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学生会在回忆中对比并做出选择)“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位老师?(学生会做更深层次的回忆和思考)是因为发生了哪一两件事,才让你喜欢这位老师的?

(学生会更清晰地想到和老师交往的情景)请把这一两件真实的事向同学们讲一讲(这是语言表达的激发),然后再写出来(至此目标基本达成)。”我想,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一定会活跃起来,因为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选材,而且每一设问都会引发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学生自然也就知道写什么了。

传统线性作文教学指导模式的改革

作者 陈浩丽。新课程 小学 2012年第04期。摘要 传统的线性化教学对于小学作文教学已经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过分的教条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与束缚学生的想象空间,因此应借助非线性教学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作文才能达到作文教学的目标。关键词 线性教学 非线性模式 拓展作文 注重修改。一 非线性教学模式的...

作文教学模式》

一 看图教学模式 观察 口述 习作 评议 自改。观察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仔细认真的看图,动脑思考。单幅图,要对图前图后进行想像,让图上的事物活起来。口述根据图意口头作文,相互补充完善。习作学生用我手写我口,完成初稿。评议出示交流初稿,在老师的 导 下,评议完善,再按学习小组互评互议。自改根据习作目标,...

作文教学模式

概述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比较固定的作文教学思路 教学方式。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优秀教师已摸索总结了多种独特的作文教学模式。模式形式不同 风格各异,但基本目标和实际效果都是一致的,即引导小学生由 学写 向 会写 过渡发展。这些模式使作文教学过程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