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发布 2021-03-07 10:51:28 阅读 9036

3.情景创设,捕捉灵感。

学生写作文最怕的是无话可写,言之无物。小学生现在生活单调,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用心体验。作文前对素材的有意搜集十分重要。

比如说明文、读后感等题材的文章都需要提前搜集材料。比如有一次让孩子们写潍坊博物馆,就布置孩子们提前去网上搜集资料,甚至不少同学在家长陪同下亲自观察。还有读后感、观后感,都要提前阅读,并及时记录好词佳句,摘抄打动心灵的一个精彩瞬间或者一句话。

因为有了这样的积累,孩子们在写作时就会轻车熟路,抓住重点,并真实感人。

二、课堂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写作状态,并经过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能力。如果课堂上给予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往往会束缚住学生的手脚,使学生不敢放开手脚,因而说假话、胡乱编造、套话就会一大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畅谈交流,相互启发。

叶圣陶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说话就是用口作文。”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表达。

因此在写作前我们都是根据每次的写作要求,让学生之间相互畅谈写作意向,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然后在师生共同参与讨论下,梳理习作素材,整理习作思路。学生喜欢交流,箫伯纳说过: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个人就有两个以上的思想。”的确这样,每次的交流都看到孩子说得不亦乐乎,侃侃而谈。交流,让孩子相互取长补短,从中受益。

2.指导方法,编写提纲。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习作的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例如有一次在学习了《广玉兰》和《夹竹桃》两篇课文之后,我及时总结了这两篇课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作者通过广玉兰的香气、颜色、形态、叶子表达了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而在《夹竹桃》一文中,我国的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可谓具有大师风范,文字朴素中含着智慧。

这篇文章不仅写了夹竹桃的外在美,而且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赞扬了夹竹桃花开四季的美德,利用幻想的手法写了夹竹桃叶影迷离的美丽。教师平日阅读课写作方法的渗透已经无形地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自然地掌握了写作的要领。当我要求孩子们整合这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写自己喜欢的植物,首先要求孩子们编写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

如果说方法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基石,那么写作提纲也让孩子们理清了写作的思路,明确了文章的详略,避免了层次混乱重点不突出和流水账式的作文。因为有了方法的指导,孩子们的作文中充满灵性,写景与抒情的巧妙结合让文章有了大师风范,耐人寻味,水到渠成。

3.示范引领,抛砖引玉。

示范引领,抛砖引玉,能开阔学生思维的大门,引出学生的好词佳句。写作贵引,依引写文,文思如泉。这个引,有时是老师的下水文,有时是老师精心挑选的美文,还有时是身边优秀同学的典型案例。

我们学校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诗词创作”教学研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不仅喜欢文字,更喜欢用笔书写自己的情怀。我就是这样经常带领学生,去发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孩子们。有人说:

诗歌是浓缩了的文,文章是拓展了的诗歌。我们在作文中常常引领孩子们用诗的语言描写自己眼中的世界。春天来了,一夜风雨,催落花瓣无数。

也许是语文老师特有的敏感,我当即赋词两首:

蝶恋花惜春。

细细轻风纤纤雨,花红柳绿, 眉眼低垂处。

蓓蕊吐绽一簇簇, 朱唇翠袖点点露。

流连顾盼费诗句,怜春谁与? 枝下听笑语,暗香盈盈生情愫。 儿童嬉戏忘归路。

捣练子叹春。

花开时,都几许?玉兰一夜弄春雨。

东风摇落千千数,韶华易逝眉尖蹙。

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笔下的春天不仅多了几分细腻的情感,而且文章的后面都附有稚嫩的小诗,这让我惊喜不已。我班张淼淼在作文的后面这样赋诗:

4.尊重个性,完成试写。

课程标准给了小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因为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避免给学生定下许多的条条框框,鼓励他们从自身生活经验入手,“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为语文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还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不同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和自由。

例如写“我喜欢的人”,可以是父母、同学、老师、身边的朋友,甚至一个素不相识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题目自拟。再如“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可以是自己做过一件成功的事,也可以是自己一次失败的体验,发生在校外、校内皆可,只要写出“印象深刻的原因”抓住事情的经过把事情叙述清楚,有真情实感皆可。同时作文的要求因为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不一样,作文优秀的同学可以写以上,写作水平较差的可以三四百字。

只要能够认真书写就行。习作中还要把写作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避免千人一面。同样一件事无论是选材还是布局,语言表达上要独立思考,尽显个性。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完成作文,一气呵成,不能拖拖拉拉。教师在学生写作时最好巡视,对写作速度快、书写认真的同学及时表扬鼓励,激发其他同学用心写作。巡视**现的错字及时纠正,发现的好词佳句当场表扬激励。

三、作文赏评。

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了作文,很多学生总是认为作文写完了就是写完了,放在一边,开始做别的事情。殊不知,刚才一气呵成写成的文章,还有很多地方欠思考。如果不进行修改,只是一篇比较粗浅的草稿而已。

在一些大师的笔下,确有一气呵成、流芳千古的美文,但是大部分好文章却是改出来的。古人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颈须”,都是告诉我们不下苦功夫锤炼语言,是写不出生动有文采的好文章的。“推敲”的典故,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都是说明好词佳句需要反复斟酌的道理。

吕叔湘也说:“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经修改他们的作品三遍五遍乃至十几遍才定稿。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有些同学寄希望老师批阅后,再进行修改。这样一来时间不那么及时,作文的灵感也会随着时间拉长而慢慢消失。所以,引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当务之急。

那么,该怎样引导学生改作文呢?

1.对照要求,自读自改。

老舍先生告诉我们:“一篇文章写完后,一定念几遍,你念给别人听也好,轻声念给自己听也好,念了一遍又一遍,看看文中的每句话念得顺口不顺口,用词准确不准确,听起来会不会感到别扭。”老舍说的这段话实际上就是一种修改文章的方法。

只有通过反复地读文章,自己就会知道**需要修改。这个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很适合学生。因此,学生写完后,对照习作要求,反复诵读自己的文章,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语句修改通顺。

2.互评互改,取长补短。

课程标准对修改作文也有明确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学生由于受到自己的思维定势,一些作文中的问题找不出来。

这时候就需要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一开始,学生面对同学的作文,怎样进行评改,无从下手。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评改方法的指导。

利用班级的电子白板,教师分别把好中差三类文章展示出来,指导学生评析这些文章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从书写、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到词语搭配是否得当;再到布局谋篇是否合理,教师一一引导学生用标准的符号进行标记。根据学生提出的修改意见,接着在电脑上写好眉批,进行修改,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

最后请学生对全文进行总评。在这个环节,我总是把比较优秀的作文给写作较吃力的学生改,让他们有机会欣赏学习到优秀文章,修改时也不会感到太吃力;把水平较差的作文给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改,让他们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互改中提高写作水平。拿到别人的作文,我要求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的文章,既要看到别人的进步,也要看到别人的不足。

对同学的优点要不吝赞美之词,对不足要诚恳地提出,使之愿意接受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我和学生还经常在小组之间进行赏评。课程标准指出:“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学习小组之中,一个人念自己的作文,其他三人提修改意见。大家一块儿修改一人作文,集思广益,有利于修改意见的统一,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

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种小组互评的方式,提高了同学们合作**能力。

小组赏评的时候,教师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发现学生们有争议的意见,及时进行分析、指导,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修改方法。

3.集体赏评,明确方向。

教师在小组赏评的过程中,通过巡视,明确学生作文的基本情况。找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自己的作文或是典型片段。通过交流,发现本次作文出现的共性的问题,教师通过点拨指导,学生明确修改的方向,有目的地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记得我们在小组赏评《童年趣事》这篇文章时,我发现大部分同学的文章一开始就是什么时候我和谁做了什么事情,非常直白,没有吸引力。连续念了几个开头,都是这种情况。我告诉学生: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事情如此,写文章也是这样。有一个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你笔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接着我即兴说了一段开头:‘一说童年,那些往事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在脑海闪现。最让我回味的是除夕夜我们大家一块儿做游戏的情景。

’这样的开头,就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他们做的什么游戏这么令人回味呢?”学生们连连点头,老师的话说到他们心里去了,一下子有了灵感。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开始给自己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

结尾也是如此,一件令人兴趣盎然的童年趣事写完了,这件事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回味,启示,感想,一一写出来,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让人读来绵绵回味……

学生忙着修改开头和结尾,我告诉他们:同学们改完了,我们就评选最美的开头和结尾,看看这最美的片段花落谁家。很快,学生修改完了。

王悦说:“童年的回忆,总是那么多彩。欢笑的、忧伤的,既模糊又清晰,像一场五彩缤纷的美梦,却又那么短暂,一恍而过。

回忆起这些往事,似春风拂面,一股温暖就从心底油然而生。第一次炒菜,让我印象深刻。事中有趣,趣中有情,情中有爱。

心到了,意到了,就算再难吃的菜也是香的。”王禧玥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

这段故事,有悲伤,有快乐,有愤怒,有滑稽。童年是我们最精彩的一页,是这辈子最珍贵的回忆。”袁晓辉说:

“就是这些童年趣事,让我从小到大一直记着爸爸妈妈的爱,只要一想到这些趣事,就会让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温暖,而且这些温暖会陪伴我一直长大。”王少卿说:“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哗哗的流水,童年是一本看不完的书,童年是青山绿水,童年是那一望无际的大海,童年更是趣事儿的发源地。

”当他们再次起来交流,我发现如诗的文字跳动在学生的字里行间,美丽的情感闪现在学生的心田。一些平时大大咧咧的男同学也有如此细腻的情感,我不禁为他们的精彩拍手叫好!

4.教师批改,多样评价。

教师批,学生改”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作文批改方式。但是限于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批改作文慢,导致批改周期长。这周的作文往往到下周才能够反馈,使得学生修改作文的热情降低,只是看看批语,改改错别字了事。

教师费了大量的时间批改出来的作文最终这样的结局收场,真正是高耗低效。鉴于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一种快速的批改形式,教师能够及时反馈学生作文情况;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教师对自己的作文评价,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利于修改作文。因此,教师需要找到一种高效快捷的方式。

面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评改作文的方式。学生的文章得到及时正确的评价,心中有数,再去修改便胸有成竹。但是限于班额较大,这样的批改作文方式操作起来有难度,教师不可能在每一次作文课都对全班学生面批,所以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分类进行面批,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这对他们作文评改是大有帮助的。

为了鼓励学生主动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必须对学生习作有恰当、及时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为了鼓励学生,我在班级采取了多种方式展示学生作品。对于优秀作文,我在班级专门开辟了“习作专栏”,张贴学生优秀作品。

每当下课,学生围在专栏前,驻足赏评,在班级营造了一种积极的习作氛围,极大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一大批“小作家”应运而生;学生逐渐掌握了习作评改的窍门,每次习作都会产生一批优秀作文。对这些文章,我除了展示在“习作专栏”里,还给学生打印出来,集结成册,出版《班级优秀作文集》,让学生体验出版文章的感觉。对于特别优秀的文章,老师也及时给他们寄出去,班里不少学生的作品得到发表,看到寄来的报刊和稿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当然,作品能够发表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如何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成为老师研究的问题。于是,我开始给优秀作者发“电子奖状”。我把给优秀作者专门制作的“电子奖状”通过屏幕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美丽的背景,极具感染力的颁奖词,同学们被震撼了!

在学生眼里,班级的每一次习作都是作文大赛,学生必须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努力创作、细心修改才能获得奖项。通过这样一些激励措施,学生都能够重视自己的习作,每次都力争体现自己的最高水平。慢慢的,学生的习作水平越来越高了。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高年级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激趣教学模式。读中 感悟 教学模式 读中 感悟 教学模式以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合作完成 细读课文 体悟情感 由教师点拨完成 拓展阅读 综合练习 四段式为基本操作模式。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学生实际等做相应的调整。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创设情境 ...

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迁西县实验小学赵宏静。在小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 在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 二级写的目标描述明确要求 1 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 2 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 3 能根据 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而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听 说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往往忽视了写作能力的训练...

高年级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作者 刘付峰。校园英语 上旬 2018年第10期。摘要 英语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难点,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单词量和良好的语法水平,而且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英语写作是学生的痛点,尤其是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一看到英语写作就有很强的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才能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