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二首人教

发布 2020-12-06 21:13:28 阅读 3204

第一单元。

1 古诗二首。

古诗两首》选用了描写春景的两首古诗分别是清代高鼎的《村居》和唐代贺知章的《咏柳》。《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咏柳》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生动描绘,赞美了春天带给大地的勃勃生机。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中想象画面,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通过读中想象画面,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课件、生字卡片。

2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条跳舞,桃花脸红,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用手书空。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居:居住。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结合、初知大意。

1.(多**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烟”是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莺”“童”是后鼻音。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2.学习。

一、二句:1)(多**出示第。

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2)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3)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师指导读:拂堤/杨柳/醉/春烟。

4)配乐读。

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充分地说)

5)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学生反复练读,师指名读。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三、四句,读后,你看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指导写“忙”字。

3)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

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练习朗读全诗,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准备比赛读。

2.比赛读,其余同学当评委。

3.配乐背诵,边背边想象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生活。

五、解疑。1.这首诗我们先读到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呢?

草长莺飞二月天”为什么不说“二月天草长莺飞”?

2.请同学们按“草长莺飞二月天”读一遍,再按“二月天草长莺飞”读一遍,看看怎样读更好听。

3.让学生写出“天”“烟”“鸢”的拼音,然后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韵母都是ān)

4.小结:你们说得真好!他们的韵母都一样,这样写诗,听起来特别好听,特别有味道。如果换成了“飞”字,味道就差了。

六、扩展活动。

1.(配乐)自由动手绘画。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2.评析学生作品。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tiān

拂堤/杨柳/醉/春烟。yān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

1.引入: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都用诗歌来赞美它,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村居,谁会背?(学生个别背诵)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2.引入课题,了解作者。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首古诗《咏柳》,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写生字“咏”。

3.题释;咏柳就是描写柳树,赞美柳树。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咏柳》;借助音节,把古诗读得字正腔圆,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2.随机正音:裁,妆,绦,似,剪。

三、组织学习。

1.回忆学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指名回答)

2.小结学法。

3.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用?标出疑问。

4.相互质疑。

四、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情感。

1.全诗共有四句,哪两句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

2.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比喻?为什么这样比喻?

3.诗的后两句写的是什么?

4.有感情地读古诗。

五、利用动作记忆背诵古诗。

1.教师教动作,学生学。两手掌相对,向上伸高分开(念第一句);双手抚摸头发,由上至下(念第二句);左手叉腰,右手手掌左右扇动(念第三句);最后,伸出食指和中指随风飘动,变成剪刀。(念第四句)

2.比赛背诵。

六、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8个字在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观察发现。本课的8个字包含了两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左右结构:诗、村、妆、绿。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上下结构:

童、碧、丝、剪。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写实。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古诗二首人教

第一单元。1 古诗二首。古诗两首 选用了描写春景的两首古诗分别是清代高鼎的 村居 和唐代贺知章的 咏柳 村居 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 充满生机 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咏柳 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生动描绘,赞美了春天带给大地的勃勃生机...

语文A版 二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认读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相思 并背诵。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相思 并背诵。教具准备 课件或实物。教学过程 一 导入。出示红豆或课件,师讲红豆的特点。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写红...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5古诗二首《绝句》人教 部编版

绝句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 弄清诗句含义,展开想象,作画配诗,感受。诗人的心境。3 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自主与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二 教学重难点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弄清诗句含义。三 ...